第132节
日期:2009-12-1421:14:36
上次分析了南阳盆地,感谢“强弩之末势如破竹”发的那两张图。说到中国部分,大家都会有自己熟悉的部分。因此也希望大家可以经常补充些背景资料,以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日期:2009-12-1421:21:08
现在我们把视线暂时离开“方城夏路”,移向南阳盆地的南部。在那里有一个在中国并不算知名,但两边却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山脉——大洪山。
说到大洪山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他旁边的襄阳却可以说是名动江湖。即使你不喜欢历史,也可以从金庸老先生的著作里知道这座历史名城。
日期:2009-12-1422:29:58
如果说中原进入南阳盆地的路线,由于是经过一片继续的丘陵而变得难以控制的话,那么由江汉平原进入南阳盆地的路线则要简单的多了。
在盆地的南部,荆山——大洪山——桐柏山共同构成了南阳盆的地南部边缘。而进出盆地的道路就是沿着这三条山脉包夹而成的两条通道而修筑的。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山脉的两侧一般都有河流通过,而这些河流两侧往往能够提供天然的通道。大洪山两侧也不例外。
在大洪山的东侧,是那条著名的“汉江”(古称汉水)。这条江是如此的知名,以至于在几千里以外的朝鲜半岛,也有一条同样名字的江。当然,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应当能够找到证据证明是他们最先使用这个名称的。
汉水所影响的区域决不仅仅是大洪山和下游的江汉平原,对于这条发源于米仓山(大巴山脉的西头)的大江来说,在今后的章节中我们还将重点分析他的上游地区。
对于大洪山来说,从它分水岭上流下来的雨水,最多只是通过支流为汉水提供一些补充罢了。因此提到这条通道,汉水远比大洪山更有资格成为地标。而在大洪山的北麓,汉水的两侧,依山傍水的地形也成就了襄阳则无数次成为了长江防线的前沿阵地。
日期:2009-12-1423:32:55
不过大洪山也不是没有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河流,在它的东侧有一条被被称作“涢水”的河流,是汉水东面最大的支流。只是熟悉涢水的人更多的是它流经的那些地区。
涢水本身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它所流经的地区却有几个知名度颇高的城市。特别是上游所流经的随州。
在我们所讲述的这段历史中,随洲是被一个叫做“随国”的封国所占据的。在周人所封建的“汉阳诸姬”中,随国是最为主要的国家。它也牢牢的占据了大洪山东面的这条通道,作为监控楚国的前哨。
在随州的北部,大洪山的东北部,有一个大体与襄阳平行的城市叫做枣阳。如果说襄阳所扼守的是大洪山西侧通道,那么枣阳则控制的是大洪山东侧通道的入口。而这条通道就被叫做“随枣通道”
关于随州和随国,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了解。不过提到“曾候乙编钟”,那不知道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个名字叫“乙”的姬姓贵族,尽管在当年只是一个不入史籍的小封建主,但他的墓地所出土的文物却还是震惊了全世界(由此可以想见那些大诸候国的盛况)。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疑惑的是,既然“乙”被称为曾候,那么他的国家就应当叫作“曾国”了。而根据史书记载这里应当是随国的所在地。因此随国与曾国很可能是同一个国家。在周代,封国的名称是有可能变化的(晋和燕都有这种情况)。
提出曾侯乙来只是为以加深大家对这一战略要地的印象,并非在考证历史。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他的地缘属性。
日期:2009-12-1423:54:12
之前曾经说过,在地形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今人与古人在陆地上的选择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我们会看到,在大洪山的西侧,与汉水相邻有一条连接襄樊——荆门(襄阳现与汉水南侧的樊城合并为襄樊市)铁路线和主要公路通过;而在西侧,枣阳——随州——云梦,直至孝感一线成为了另一条铁路线和主要公路的通道。
细心观察地图的朋友肯定已经发现了,在这沟通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以东,还有一条类似的通道。不过它的形成与大洪山无关,桐柏山与大别山的连接处才是这条通道的焦点所在。
今天就到这了,明天接着分析这第三条战略通道。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