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日期:2009-10-1120:55:38
    接着昨天的内容。
    昨天说到,由于南洋诸岛并不适合华夏文明传统的生存方式,因此在整个古典时期,华夏族并没有对这些岛屿进行实质性的渗透。中国开始真正将之纳入视野的时候,始至郑和七下西洋时。尽管随后中国又回复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民间的海上交流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明朝之所以能在立国之初,“突然”将视野扩大至南海及印度洋,这与元朝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对于蒙古人在欧亚大陆的这次始无前例的扩张行为,不同的民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千差万别的评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扩张行为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东西方的商路都变得更加的畅通。当然,做为习惯于保守农耕文化的华夏族来说,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接受这种开放性。同样的事情在500多年以后又发生了一次,这一次打开中国国门的是来自欧亚大陆另一侧的欧洲人。面对这样一个与东亚文明迥异的文明入侵,其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以至于中国人至今还在消化这一结果。
    不过郑和的这次远洋探索行动,虽然让中国的海商开扩了视野,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色目人(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自唐宋以来,一直以他们为主)对于东西方航线的垄断。但中国人的农耕情结使得这些华夏族的海洋探索者们,并没有选择在南洋的那些海岛上定居。有的只是将华夏的血脉留在当地,以至于南洋中的一些族群至今仍传说着他们是中国水手的后代。
    日期:2009-10-1120:59:55
    如果东方文明仍然沿着旧有的轨迹运行,也许我们今天的关注点仍然会集中在可以耕种的土地上。不过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印度——中国这两个在欧洲人眼里,遍地是黄金的东方文明所在地,更是他们远洋的源动力。美洲只不过是意外的收获罢了。
    日期:2009-10-1121:14:37
    相对来说,欧洲人在文明程度(这里主要仔国家概念)较低的地区,如美洲——非洲,更能够随心所欲的划分势力范围。因此你会看到非洲和美洲那些横平坚直按照经纬度划分的国界。在亚洲由于文明的形态较为成熟,人口也更为密集,因此欧洲人在划分势力范围时,很大程度还是依照了亚洲旧有的格局。
    不过在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南洋诸岛上,欧洲人再一次显示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天赋”。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新几内亚就被一条直线划成了两半,这使得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在行政上为分割成两个洲(亚洲和大洋洲)。
    在加里曼丹岛上,他们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这一次还是多少尊重了岛中央那条山脉的自然特征(被分别划给了马来西亚和印尼)。在海洋上,海一个岛事实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这种人为的划法无疑会为今后的国家关系留下隐患。
    西方的这次全球性的扩张行为,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光是在地缘结构上对南洋诸岛造成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中国人首次开始大规模向热带地区移民。
    要了解这一切,我们必须先了解南洋诸岛的地缘结构。或者说如果按照他的自然划分,应该形成几个政治单元。
    昨天做的那张〈南洋诸岛分布图》上传时被压缩了。另外做了张,这次是以群岛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
    上图
    日期:2009-10-1121:40:40
    如果按照每一个岛屿都是一个独立单元的看法,理论上南洋诸岛上可能会有20000多个国家了(印尼13000多,菲律宾7000多)。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些岛屿上的族群主要集中居住在那几个大岛上。由西至东分别是: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棉兰老岛、吕宋岛。还有一些中型岛屿上也适合人类生存,在这里就暂时选择性失明了。
    事实上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四个南部的大岛可以单独的构成一个地理单元。地理学家门将之称为“大巽他群岛”。既然在前面加了一个大字,那肯定就有“小巽他群岛”了。的确,“小巽他群岛”就在它大哥的东南角。这一群岛的体量较小,不过却有两个“著名”的地区,一个就是“巴厘岛”,另一个就是“东帝汶”。稍后会有专门的章节分析他们的重要性。
    在“大巽他群岛”东北部就是主要由“棉兰老岛”和“吕宋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了“菲律宾群岛”了。
    如果按照自然的划分,“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似乎可以分别组成两个国家。如果从族属的角度来划分,他们甚至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不过现实总是与理论有差距的。菲律宾群岛的确独立成为了一个国家,而大巽他群岛在整合了小巽他群岛后,却又不得不将加里曼丹岛的西北侧分离出去。这部分分离出去的土地大部分和马来半岛上马来人合并成立了另一个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
    其他的岛屿部分整合成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穆斯林国家(2.5亿),还归并了一半的新几内亚岛。尽管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并不能引起马来人的兴趣。
    以马来人的文明程度当然无法完成这种整合,这些都是欧洲人划分殖民地的结果。如果按照这些岛民的本性来说,很可能会形成几十个酋长国。那两个夹在马来西亚边缘的“新加坡”和“文莱”多少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欧洲的殖民者对南洋诸岛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得不花点时间去到他们的老家。看看他们如此划分世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当然要想系统的解读殖民世界的形成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我们只需了解他们发家的顺序和瓜分南洋诸岛的地缘因素就可以了。
    上图:欧洲地形图
    日期:2009-10-1121:59:54
    要研究欧洲各国的殖民实力与顺序,我们更多的要把视线集中在欧洲靠近大西洋的海岸线上。我们由南至北依次可以看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德国——挪威。当然还有整个国境线都是海岸线的英国。事实上除了地处北欧的挪威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没有外出殖民外,其他的几个国家都是殖民的主力军。(北欧人的兴趣原先主要集中在欧洲那些温暖的滨海地区,过冷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人口增长和向远方扩张的愿望)
    中学历史告诉我们,最早进行扩张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他们服务的“杰出代表”是哥伦布和麦哲伦。前者穿越了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尽管他以为那是印度;后者将前者的事业更进了一步,绕过了南美洲进入了太平洋,进而到达南中国海,并最终完成第一次环球探索活动。不过麦哲伦本人即使在当时也无法接受这一荣誉,因为他已经在菲律宾死于与马来人的战斗当中了。在此之前欧洲人已经绕过非洲到达了马来群岛的西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因此麦哲伦在碰到菲律宾的马来人时,已经意识到他即将完成环球旅行了。从这一点来说,也不算死不瞑目了。
    日期:2009-10-1122:25:27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这两次发现对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是它们对于南洋诸岛的影响,这在看过这些殖民者的老家后,我们会马上分析到。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够率先将视线从地中海投向更远的蓝海,和它们的地理位置是没不开的。这并不是说它们的海岸线够长,而是他们离阿拉伯人比较近。
    我们知道阿拉伯人在占领了整个地中海的南缘外(北非),他们仍试图向欧洲大陆腹地渗透。在地中海的西侧,圣战的使命最终交给了他们的教友——突厥人。土耳其人在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后,与基督徒们展开了数百年的对抗。而西面的使命就由阿拉伯人自己来完成了(包括被他们同化的北非当地民族,如柏柏尔人)。在这里,穆斯林很容易的跨过了地中海西头的那条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此长期处在穆斯林的控制之中。
    虽然基督徒们最终将穆斯林赶回了北非,但阿拉伯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长期掌控在穆斯林手中。在被穆斯林统治的日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基督徒们很自然的在海洋视野上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也正是寻找另一条东西方航线的原动力,促成了两颗牙成为了瓜分世界的先行者。由于两个国家都是天主教国家,教皇甚至为他们在南美洲划了条线,将地球划分成两半,以方便这两个国家瓜分世界。
    日期:2009-10-1122:36:40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