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事实上依缅甸的实力,并没有可能从中国占得领土方面的便宜,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个老在帝国——英国。缅甸曾经被并入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因此中缅边境的现状在19世纪末就基本上由英国和清政府定型了。
    我在这里并无意愿去多谈关于这些土地的法律问题,和其中所涉及的民族感情。只是依本贴的主旨对其中的地缘因素加以分析,也许这并不是决定边境走向的全部,但最起码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日期:2009-09-1900:16:29
    我们先要清楚中缅边境北段究竟是划在哪里的。现有的边境是划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如果你的电脑上有GOOGLE地球,你就可以看到在云南西部的那片呈“人”字形的横断山脉区域里,有两条有“雪线”的山脉由北向南一直延伸到中缅边境。其中西侧的这条就是“高黎贡山”,东侧紧挨着的那条就是“怒山”
    这两条山脉位于云南的最西部,也是横断山脉在这一地区走势最清晰,最高的两条山脉。我前面说过,山脉两侧必有水流,而且山脉越高,所汇集的水量越大,所形成的河流也就越大。既然这两条山脉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那么理论上在它们边上应该能够形成三条大江大河了。
    事实证明,大自然的确是有他的自然规律,这两条山脉的两侧果然形成了三条大河。最西边的那条,也是就“高黎贡山”西侧的那条叫“恩梅开江”。如果你对这条江不熟悉也不要紧,因为大家一般熟悉的是它下流的那个名称——伊诺瓦底江。也就是我们刚才一直在讲的,孕育了缅甸本部的那条母亲河。
    另一条就是夹在“高黎贡山”和“怒山”之间的那条江了。在中国境内它的名字叫“怒江”,进入缅甸以后,它被称之为“萨尔温江”,也就是缅甸两大水系中的另一条。它所滋润的主要区域就是掸邦高原以及高原南部的那些边缘地区了。
    第三条也就是怒山以东的那条,名气就更响了。它就是流经中南半岛四国(缅甸除外)的“湄公河”,当然在中国境内的那段我们下是习惯称之为“澜沧江”。
    换句话说,这两条山脉孕育的三条大河为整个中南半岛提供了主要的水资源。也可以说没有它们就没有中南半岛的文明。由于这两条山脉是横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前面说横断山脉对于中南半岛的地位,相当于青藏高原于中国内地的地位并不为过。对于中国来说,有利的是,这一地区目前在中国的掌控之中。
    日期:2009-09-1900:36:33
    我们在分析中国西南部分的时候曾经说到,横断山脉阻隔了中国的势力从云贵高原向中南半岛北部高原渗入,这一点从人类的大规模迁移角度来看是符合逻辑的。那些山脉在这一地区开始向东南方向呈扇形铺开,的确是造成云贵高原与与中南半岛北部的交通困难。
    但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的迁移并不代表没有小规模的沟通。事实上根据现在的研究,中南半岛上的很多民族是从中国境内迁移过去的。当然这种迁移是长期的,持续的,最初的规模并不够大。当然由于存在足够的冲击平原,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形成文明后的人口规模已经不小了。
    在横断山脉两侧都已经形成足够的人口规模和文明时,这种人口单向的以移民为目的的小规模的迁移,逐渐转变成双向的,以贸易为目的的商业交流了。
    不用怀疑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事实上无论多么艰难的地区,出于利益的驱动,人类都有可能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云贵高原和缅甸北部地区就存在这样一条道路。
    这条穿越了怒山和高黎贡山的道路就是现在开始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北部的那些原始森林当然不会是这条路线的终点。这和路线的西点被认定为印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当然印度人还可以通过开帕尔山口将这些货物输入西亚乃至欧洲。东点被认定为成都平原,这一路线之所以现在被重视很大程度是因为三星堆的发现。这一明显带有异域风格的文明肯定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东西方交流通道。
    日期:2009-09-1900:45:53
    这条通道最终被认定的走向是成都——昆明——大理——腾冲,然后向西进入缅甸,经过密支那地区,向北穿过胡康河谷进入现在印度的“东北地区”,然后向西进入恒河平原。
    也许你会被这一大堆地名弄得头晕,没关系,这些我都在图上标出来了,大家只需关注它的走势就行了。这当中有一个地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胡康河谷”。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如果我说出他的另一个名字,相信稍微关心一点抗战史的朋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野人山”
    大家肯定对中国在缅北地区究竟曾经有过多少主权要求感兴趣,因此我做了张图(底图上原有部分标记,在此向原作者致敬)。大家亦可以在上面看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
    日期:2009-09-1901:12:51
    对于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历史上一直是沟通不断的。当然路上并非只是在进行丝绸贸易,只是由于北方那条东西方通道太过于著名了,所以也被套用了。如果说西域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交通工具的话,那么在这片高原峡谷区,马就是最好的运输工具了。所以才会有“马帮”一词。“山间铃响马帮来”看起来是很浪漫的,实际上则是艰险无比。
    这条南方的东西方通道起初并不为中原的华夏族所重视,毕竟这里离文明的中心有些遥远。直到秦人征服了成都平原使得这一通道最终得以进入帝国的视线中。不过秦人的目标始终是在关东地区,及至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的成了一个短命王朝。
    所以对这一通道真正有想法是到了另一个以武功著称的皇帝称霸的时候,他就是与始皇帝齐名的汉武帝。如果说秦皇的主要功绩在于一统华夏的话,那么汉武的武功则表现在对外的扩张上。当然最被的扩张动机是出于应对北方匈奴的军事压力。不过待打通了西域通道后发现,这里面的经济利益亦是十分可观的。这一经济上的动机也成为了汉朝后来经营西域的主要动机。
    人的欲望有时是无止境的,在西部的商业通道打通后,帝国希望找到其他的通道是在情理之中的。也许西南的这条东西方通道并不会被长安城里的皇帝列为头等大事。但出于地缘上的关系,成都平原上的地方政治家们对西南地区和这条通道会有足够的兴趣。在帝国正处在顶峰的阶段,任何有可能为帝国带来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朝在羁縻统治了云贵高原上的土著民族后,还继续向西进入怒江地区。当然,和在西域的做法一样,帝国对这一地区并不是以移民消化为主(帝国内部还有很多待开垦的土地),而是以保障交通为主要目的。毕竟相比于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之称,这片“烟瘴之地”暂时还引不起汉族的足够兴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