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耽美同人>古国英杰传> (转载)胡评《古国英杰传》之不足

(转载)胡评《古国英杰传》之不足

    主贴发贴人:射雕懦夫2005-4-823:48:34回复编辑懦夫因为对这本书发表意见,而被千夫所指,实际上懦夫不过是用一种偏激的态度将别人的看法引出,供作者参考,说不定作者的真正知音正是我这个他不愿再理会的读者。既然作者和部分网友对懦夫极度不满,那么懦夫试评一次,看我评价的是否客观。
    首先,《古国英杰传》从纯文学角度来讲,没有什么亮点,或者说作者一向在文学上不肯多下功夫。在《古国英杰传》最高氵朝的第三部分中,作者借一个不得志的狂妄书生(也就是主人公一号)所提倡的打油诗和无牌词,表达了他重视内涵甚于重视形式的写作观点。可是,作者未免错了,文学作品毕竟是通过外在形式引起众人的兴趣,方能引起读者对内涵的注意。所以作者的观点懦夫不敢苟同,当然,懦夫也并非就说《古国英杰传》在文采上一无是处,用“一般”两个字来形容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其次,《古国英杰传》的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观点,而作者的观点给大部分读者的印象是一种宣传传统的愚忠,似乎有些做作。然而,我通过读者附加的贴子,认为这就是读者本身的思想,“爱国是一种责任”,此话不错,不过反对者也未必在少数。
    其它,前文对多党轮庄制度弊病的叙述(两个太阳)开始看起来,很容易让一些人反感。而看到后文第三部分,尤其是“政治上的管理者,他管理的不仅仅只是自己组建的班子,而是管理本国万民百年大计。‘成远虑者必招致近怨,成大事者必有损小节’,百姓由于经历、职业、自身素质等限制,大部分人都只能注重近利、小节,很多事情不到眼前不知提前防患,做事只图痛快而不能考虑长远后果。如果政治家为了自己的选票,过于迎合民众,只考虑近利、注重小节,头疼医头、脚疼治脚,那么隐患只能越来越深,最终成为不治之症。”这几句话,明理者往往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认为多党轮庄会引发“近利者干扰远谋者”的局面。另外,根据作者的自述,他显然又有意删除了自己“三权分立”的观点,这就使《古国》并没有提出代替多党轮庄的良药是什么。
    作者还在第三部分其它情节中揭示出“爱国者”并非单纯爱古国,而是为了世界均衡而发奋图强,将传统的愚忠升华为对世界未来的责任感。可惜,后面的观点在第三部分才表现,容易让读者半途而废,无法坚持看到最后的补充叙述。于是,难免会有朋友认为这是一本“愚忠之作”。
    懦夫认为,作为一部表达自己观点的作品,作者还需要继续改进。作者本身的观点也需要更有力的补充和诠释。我还必须提醒作者,大部分读者看书主要是看情节,而并非看观点。
    最后,我要谈谈《古国》的整体风格问题。作者是以幻喻实,于是采取了一种在国内并不习惯的荒诞主义。主要表现为,《古国》的环境看起来是与现代平行,可偏偏又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都市文明。
    在朴素的中国古代风格中,偶尔会冒出“光速”、“相对论”等观点,黑突厥的背景好像是东方近代,圣罗马的背景好像是工业革命时期。于是,就有很多习惯传统风格的作者对这本书看不下去。
    《古国》既不同于表现个人奋斗的修真类,又不同于反映全面场景的军事类。作者表现的是代表中国爱国青年的一群人的奋斗。通过这一群人的历程去揭示古国(中国)、黑突厥(日本)、圣罗马(美国)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他希望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却忽略了这种以虚幻讽喻现实的风格以及着眼点过于新颖,性格偏激的民族主义者和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很难看懂,无法引起共鸣。
    于是,在某文学网站对《古国》的二流批评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因为自己看不懂,断言这本书没有人能看懂。错不在他们,在作者没有仔细研究网络文学读者的兴趣,使此书如同《阳春白雪》,和者寥寥。
    这本书的立场本来就是站在中国共产党左翼(非左倾)观点,与台湾市场不太兼容,作者的上列三个错误,也影响了这本书的进一步推广,以至于作者发出“没人手打,没人花钱看”等叹息。因为它确实不是一本具有商业价值的书,而大陆严肃现实文学派对此也会嗤之以鼻,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初期创作的幼稚性。
    总之,从这部作品还是能看出作者进行创作的文学功底和潜力,我会另外撰写文章评论此书优点来具体叙述,可是作为网络文学作品,作者是失败的,它不符合网络快餐文学的特点。
    希望有一天这本书真能碰到伯乐,可惜伯乐往往在千里马死后才能出现。我想,作者对此实际上是很清楚的,因此他才会在最后部分写了明玉死后才得到朝廷认同的情节。
    那首“冯唐博学易白首,李广神箭难封侯。我愿朝廷多伯乐,莫教英杰志难酬。”的打油诗,我想不但是作者对此书未来命运的忧虑,也是对自己现实命运的感慨。对此,我们这些读书的知音无能为力,只能对作者说一声:“祝你好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