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个星期后,王晓野正式成为江南省政府通过公开招聘而录用的省证管办审核处处长,负责选拔、推荐和推动当地企业上市。从投资银行家转变为政府官员,从被监管者变为监管者,王晓野的身份虽变,但适应很快。过去上市主要根据企业的级别、规模和关系来挑选,结果上市的全是国企,后遗症极多。所以他上任后不仅推动民营企业上市,还鼓励企业到香港上市,因为那里的监管要严格得多。
    但他很快发现,中国的股市与香港和美国股市相比,问题要严重得多。他在境外配合投资人和股评家玩的那些花招,与中国股市一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在一次研讨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但是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王晓野笑着说,“吴老,您真抬举了我们的股市#狐可比您想像的还要黑得多!”
    如果说长江流域是浓香型酒发酵的地域,那么黄河流域的清香型酒却一直在以另一种形式发酵,汾酒和二锅头都是从那儿的水土中发酵出来的。陈邦华被“双规”后,身心就如同进了发酵池,继续自己人生的发酵。纪委派出的调查组对他不断审讯,但他始终什么都不说,调查小组也拿他没办法,最后只能以那块手表作为受贿证据交由检查院对他起诉。可就在检查院准备起诉时,一个懂得打假的检查官发现那块劳力士手表是个假货,其真实价值才100元港币。他的受贿罪名因此无法成立,其“双规”就被撤销,陈邦华又自由了!
    正如王晓野经常唠叨的那样:自由首先意味着无依无靠!经过两年多的风风雨雨,陈邦华已不可能官复原职。事实上,经过这次折腾,他已被发酵成一个新人。那些因为他的坚强不屈而未受牵连的官员个个明哲保身,并未如他想像的那样对他进行拯救和安排,使他看透人间冷暖。自己从前的位置早已有人坐稳,马副省长已经退居二线,马川和陈融则躲着他,尤令其内心痛。上级想让他去人大或政协挂个职,被他婉言谢绝,他对官场已心灰意冷。在被“双规”的漫漫长夜,他悟出了新的人生观,所以干脆办了离休手续,成了一个平民。
    但他又不是一般的平民,而是经由“贵族”而降下的平民,其沧桑之感更为刻骨铭心。尽管没有了从前权力的依靠,但也少了权力的羁绊,另一种自由度反而较从前大增。他有了更多时间考虑下一步谋生的手段。想来想去,他想到了炒股,因为这既和他原来的工作有关,也是他最努力钻研的领域。炒股还会使他每天关注国内外大事,不致于和社会脱节。再说,那500万股湘北天乐仪表B股也必须处理。于是他和代他持有股票的人取得了联系,商讨今后如何运作这一块股票。
    人算就是不如天算!还没等陈邦华想好下一步,中国的B股市场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2001年2月19日,B股对国内居民开放。政策刚一公布,所有B股立刻全线暴涨。这就是计划经济的诡诈!又是中国特色。
    B股1991年在中国诞生,是指中国上市公司专门发行的仅供境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与此对应的就是A股,即供境内中国居民买卖的股票。B股推出的最初两年最火,平均股价升了一倍以上。但很快这股热情就开始消退,因为1993年中国证监会又推出了H股。由于H股在香港上市,受监管的程度远高于B股,故投资者的信心更大。而B股市场的规模有限,整体成交量又少,国际投资者的资金进出也不方便,因此真正对B股市场感兴趣的国际投资者并不多。从此B股市场进入萧条状态。
    但B股市场断断续续也出现过火爆行情,这主要源自于国内投资者的参与。理论上讲,B股不允许境内投资者参与,但由于B股长期不景气,为刺激这个市场,中国证监会对境内投资者的参与相对容忍,因为境内投资者的参与使B股市场规模扩大,成交量倍增,由此境外投资者的兴趣也被带动起来。
    由于投资界要求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证监会在经过长期的考虑和讨论之后,才终于宣布了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结果境内投资者手中的外汇资金立刻潮水般涌入B股市场。第一个星期内,所有B股股票无一例外地每天都处于10%涨停版的状态。一个月之后,B股股票已平均上涨了两倍以上,高的可达四倍和五倍。
    天乐仪表的股价从最初的发行价1.00港元狂涨到5.00港元。凭长期在政府工作的经验,陈邦华知道中国股市基本是一个政策市,因为大的机会由政策驱动,而并非由市场支持,行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一定要见好就收。陈邦华果断地让朋友将手中的500万股全部抛掉,套现2500万港元。如果说被“双规”是飞来横祸,那么现在新的B股政策则是天降横财。在陈邦华抛货之后,B股市场果然开始下跌,陈邦华卖出了该股的一个历史最高价!
    有了这2500万港元之后,陈邦华从事股票投资的信心大增,他准备在这一行做大,让生命再创一次辉煌#蝴广泛联络以前的各种关系筹集资金,结果他总共筹集到三亿资金,成立了一个国内流行的私募基金,并将其命名为“通才基金”。
    陈邦华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凭借其过去在政府的背景,专门在各级政府部门收买内线,靠内幕消息炒作;第二种是狙击已上市的公司,即先锁定一批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通常是所谓戴上ST(SpecialTreatment)帽子的公司,也就是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监管当局认定有重大问题的上市公司,然后在市场上慢慢收集其股票,等到筹码收集完成后,就去找主管的政府部门,先用包括金钱在内的各种手段把主管官员搞定,让他们公开表态支持其收购这家上市公司。到了这个阶段,他进可攻,退可守,既可将公司收购,又可凭借收购公司的烟幕故意将有关消息让主管官员证实,等股民们对这家公司充满憧憬而抢购这只股票时再逐步出货套现,盈利退出。
    陈邦华的运作模式非常成功,到2001年年底,他的三亿资金就增值到五亿,因此他吸引了更多的机构资金,许多已经在股市上圈到大钱的公司也将资金交给他管理,最后他的私募基金膨胀到18亿人民币,他成了叱咤风云的私募基金老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