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山东来的女读者
颇不耐烦的冯彪打开门,只见门外走廊的灯光下站着一位穿得鼓鼓囊囊但面孔却很白净清秀的姑娘,大概有二十来岁,身上还有个肩背式的旅行包。
他问:“你……找谁?”
她也问:“这儿是《世纪》杂志编辑部么?”
他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攥着一个卷筒状的东西原来正是一本《世纪》创刊号,她一定是根据杂志前面版权页上登出的编辑部地址找到这里来的,郝强说得一点没错,杂志一出版,地址一公开,就会有人到访——这大概算是首例,正好让“提前上班”的他赶上了。他马上回到一位编辑应有的形象中,以主人的姿态回答说:
“是的,是《世纪》编辑部。”说话的同时他将手伸到门边将屋里的灯摁亮了。
“我……可以……进去说话吗?”他感觉她在说话时冲他笑了一下,但其实没有,并且神色仓皇。
“请进!请进!”他马上做出热情招待状,“对不起!我们这儿有点乱,放假了,还没正式上班呢。”
他拉过一把椅子请她坐,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并在坐下的同时,取下了双肩背着的旅行包。
该给她泡杯茶吧?冯彪想。可目光向四周扫了一圈之后却没有发现一个空茶杯,找服务员要吧?似乎动静太大,也就做罢了。
“您是从外地来的吧?”他问,自己也在近旁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把门关上说话好吗?”她说,神色之中的莫名仓皇尚未褪尽。
门是没关,几乎大敞着,那是他觉得不该关,一个孤男编辑接待一个寡女读者,况且天已经黑下来,在这个春节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客人的大楼之内。她的此项建议让他心中高兴——是一种初次见面便被对方信任那种的高兴。他走过去,关好门,但是并没锁。
等门关上,她才回答他刚才的提问说:“我从山东来。”
“山东哪儿啊?”他的话有点多了,可能是好几天没和人好好说话的缘故。
“潍坊。”她回答,脸上的神色正常多了。
“是那个风筝之乡吧?”他还是话多。
“恩。”
“坐火车来的?”
“恩。”
“来这儿玩?”
“不是,我想找个人……”
“找谁?是我们编辑部的?”
“不是,我想通过你们找个人。”
“是想登寻人启事吧?那应该去找报纸,最好是哪家日报,我们杂志没有这项业务,双月刊登寻人启事,等登出来人都死了……”
“我不想登寻人启事,就是想打听个人儿,你们一准儿知道。”
“谁呀?”
“余天野。”
“余天野?是那个……大作家?”
“恩。”
“你想找他?”
“恩。”
“那该去作协找啊#蝴不是我们省的作协主席嘛!”
“那作协……怎么走?”
“作协?具体位置我也不大清楚,不过那条街我知道……这样吧,我刚好要下楼去吃点东西,顺便送你下去,帮你打辆车,我来跟司机说……好吗?”
“那可太谢谢您了!大哥我还没问您呢:怎么称呼?”
“不用谢。我姓冯,叫冯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