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
    其实这个结局我在本书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在酝酿了,直到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我还想不出有比这更好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两天,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本书的读者们分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当我写到三个主人公经过激烈的心灵碰撞后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这已经是一部分读者心目中的美好结局了,如果再加上一句:从此他们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就更完美了,但遗憾的是,对于另一部分读者来说,这却不是个完美的结局,对于我自己来说,也不是,爱情是美好的,但却是很难持续一生的,爱情是冲动的,往往会给未来裹上浪漫的外衣,如果三个人在一起仅仅只需要迎接世俗的挑战,那么我一定也会无畏地抛弃最后的大结局,但是,他们还要艰难地抵御三颗心可能的檀变,还要无奈地看着美好一点点地被时间滤去,而这,却是我无法控制也不愿想象的,如果一颗美丽的种子发芽成树后将结出苦涩的果实,那我宁愿不种,如果今天的喜剧或许会变成明天的悲剧,那我宁愿放弃。
    应该说,我已经确信,舒晓羽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美丽、温柔、善良,守身如玉,是完美女性的化身,她触及了绝大多数读者、也包括我自己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我怎么花笔墨去渲染苏小雨,都无法撼动舒晓羽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这既是我欣慰的,也是我遗憾的,其实苏小雨又何尝不可爱呢?她与舒晓羽一样,和孟热爱有着一段深深的爱恋,可是,很多读者却忽略了这一点,正如他们忽略了舒晓羽和方遒的恋情一样。
    这个大结局最难写的部分就是方遒的那封信,因为这封信承担了太多的东西,远远超出了一封情书本身所应承担的,它必须要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和舒晓羽相恋的时间要远远久于孟热爱的男人,一个和孟热爱一样和舒晓羽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男人,他在孤独中、他在预感到要失去舒晓羽时那悲沧的内心,这封信我写了很长时间,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我必须承认,我失败了,这封信并没有引起大部分不赞成这个大结局的读者对方遒的同情,更不用说共鸣了,因此,我对方遒感到很抱愧,从这篇校旱的读者的角度,孟热爱是大家的朋友,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如愿以偿,或者换一种说法,就象看一部电影,或玩一个网游,大家对于孟热爱和舒晓羽有了一种隐隐约约的角色替代感,因此希望他们的结局能符合自己的愿望,但是,从我的角度,孟热爱和方遒都是我的朋友,孟热爱已经获得了苏小雨的真爱,我怎么忍心再让方遒孤独一生?
    (二)
    有读者说我的故事巧合太多,太离奇,显得很假,说的好听一点的,就说我的故事太戏剧化了,这一点我承认,我的故事的确很离奇,离奇到虚假,离奇到荒诞,但虚假的表象里却蕴涵着真实的寓意,难道能说我写的情和爱也是假的吗?难道能说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我校旱里主人公的一点影子吗?而荒诞的情节可以将人物推向极限,可以更淋漓至尽地体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就象没有经历过死亡就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可贵,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就不可能激励情感的猛烈爆发。我真诚地希望读者能拨开表象的迷雾,着眼于隐藏着的真实,或许能产生一丝感动,获得一些感悟,如若如此,我就心满意足了。
    (三)
    也许我该写个尾声,交代一些文中未尽的细节,比如,舒晓羽的血型能否和路镇的血型配上,舒晓羽最终是否出国,按照我的设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尽管舒晓羽无法选择,但路镇毕竟给予了她生命,就象舒天白给予孟热爱生命一样,单纯从生命或者伦理的角度,这给予是不能否认的,尽管有勃常伦,而从舒晓羽善良的本性来说,她也不可能拒绝,至于能否配上,我现在觉得并不重要,诞生和死亡都是天意使然,都是一种过程,本不该厚此薄彼,诞生固然值得尊重,死亡其实也同样值得尊重。而出国则是舒晓羽的生命旅途中早就计划好的一站,和方遒会合也是她失忆前的真诚心愿,如果没有苏小雨的出现,也许她最终会犹豫,但现在,她将义无返顾,只是与失忆前相比,她的行囊里多了一样沉甸甸的东西,那就是对孟热爱的牵挂。
    还有孟热爱的养父孟日升,他是一个获得广泛同情的人,以至于我当时不得不在文中临时加了一段,暗示他其实是知道孟热爱并非他的亲子,以彰显他的伟大,但时至结尾,我却改变了想法,知道自己的儿子并非己出而坚持给予父爱这固然伟大,但这伟大的基础却是他对这孩子的母亲的爱,假如这孩子的母亲一直平静地与他厮守终身,那我完全可以这样写,因为他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是不会受到挑战的,而问题的关键是孩子的母亲出轨了,尽管这出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是这件事使我犹豫了,假如他不知道这事,那他的伟大将蒙上羞辱,假如他知道这事,如果他继续保持缄默,那他的伟大将贬低成懦弱,如果他拍案而起,那他的伟大将伴随着一个家的分裂,伴随着他孤独的晚年,这三种情况都是我不愿见到的,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瞒着他,我不想让他站在很高的地方左右为难,我只是想让他当一个平常的好人,或许他的可以预见的美好黄昏,还有读者对他的同情就是对他最好的补偿。
    (四)
    本文写至今日,花费了我三个半月的时间,我每天写2000字,很少中断,整个过程象人生一样,不受自己控制,我只需做的就是努力,还有坚持,其中的滋味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一句,作家真的不容易,我要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要向我从小到大过的每一本书的作者表示从没有过的真诚的感谢。
    还有一点感慨,一个故事虽然早有框架,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并不是我事先能想象得到的,一旦人物跃然纸上,他们就会按自己的轨迹拖着我的笔走,我无法左右他们,我的心情因他们的喜怒而起伏不定,这篇校旱对我的心情打击很大,至今我仍然沉浸在郁闷之中。等我走出来了,我或许还会提笔,或许我该写一篇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快乐的东西,我不想折磨自己,更不想折磨读者了,因为将一件美好的东西当着众人的面撕碎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