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一)

    初二的时候,用她自己赚来的钱,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济南,看到了原属于她父亲,现在已属于别人的那一大片房子,连夜她又坐火车赶了回来。
    那时她就在心里发誓,她要尽可能快的让父亲有一套大房子。至于怎么才能有套大房子,她还不知道。但那个心愿是存下了。
    她叫倪娜,是大陆歌坛有名的红歌星。
    十多年前,她通过中央电视台全国歌手大奖赛得了通俗组的第四名,尔后又上春晚唱了一首由西北风味改编的新民歌,一炮而红,成为一个名噪一时的红歌星。
    但随后的两年,她属于不温不火,人气没有太大的上升,没有更多、更新、能打动人心的歌,听众老听那首歌,再好听的歌,听多了,重复多了,也会厌倦。
    倪娜面临着人气下滑,甚至消失的危险。
    这时,北京电视台出重金投拍一部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讲的是中国人在美国奋斗的故事,拍境外华人的故事,在当时的大陆,还是第一次,题材新颖,请的都是当时最大牌的演员,大资金,大制作,大阵容,好题材,想不红都难。
    还未开拍,圈里圈外,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凡沾点边的,挤破脑袋,也想钻进剧组,捞点名里名外的好处。
    该剧的音乐版权,也被各路精英纷纷争夺,最后由一家文化公司夺得,该公司名不见经传,它的几个老板,却都是个人物。
    大股东是虹,原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获奖歌手,在国内小有名气,因她外表秀美,端庄,声线温柔,细腻,非常符合新加坡这个儒教之国的审美趣味,后来被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发现,请去当电视台的签约歌手,薪酬相当高,这是很难得的机会,一签三年,虹纯赚了三十万美金。
    虹为什么会放弃国内正在上升的市场,转而到国外去赚钱,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国内还没有现在的这种造星机制,包装歌手,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出名赚钱,那时的歌手,大多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多靠一两首歌唱红,钱也远不如现在的歌手赚得多,未来很难把握,感到迷惘。因此,有机会就想走;二是,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活得有钱有势,要为她爸买很大、很好的房子。
    她记得,在她小的时候,每天凌晨,她父亲就把她从睡梦中叫醒,穿戴好后,让她坐在他的平板车后,她拉他去他工作的地方。
    她的父亲,是一个环卫工人,天未亮,就拿着大扫把清扫街道,她则坐在街道的一边看着,直到太阳出来,她爸的工作完成。再把她拉回。
    那时候,每天看着灰尘和细微晨光混合中的父亲,看到一条条街道,在她父亲的清扫中,由肮脏变得干净整洁,她的心是欢喜的,是自豪的,她觉得父亲是伟大的。
    对于母亲,她没有印象或感觉,母亲对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
    她母亲在她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就走了。
    但是,在她逐渐长大,略通人事之后,她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环卫工人的地位,收入是低下的,她感受到了从灰雾中匆匆穿行的人的白眼,知道了父亲每天天不亮拉她起床,让她跟他走,是因为家里的房子太破烂,怕她一个人在家不安全,母亲是因为这个家太穷离开的。
    她不明白在她眼里那么好,那么伟大的父亲,在世人眼里,为什么那么不受欢迎。
    在她再大一点的时候,她隐隐知道,父亲是从山东济南逃难到南京的,在山东济南他有好大一片房子。
    从初一开始,她就开始打零工赚钱,什么赚钱做什么,她不怕吃苦,能吃苦。
    初二的时候,用她自己赚来的钱,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济南,看到了原属于她父亲,现在已属于别人的那一大片房子,连夜她又坐火车赶了回来。
    那时她就在心里发誓,她要尽可能快的让父亲有一套大房子。至于怎么才能有套大房子,她还不知道。但那个心愿是存下了。
    初中毕业,她坚决不再上学,她去学越剧,因为那时唱越剧,在剧团的人最吃香,赚钱最多。年轻的女孩子,因为漂亮,因为露脸的机会多,那怕是平民出身,嫁的都是当地的官宦子弟,因此而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说起来,她对越剧,对文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起码没有对赚钱有兴趣,只因为看到这是一个平民女孩子改变命运的捷径、机会,她才从事的。
    凭着她的青春美貌和祖传的脱俗气质,她很快在越剧界小有名气,后来,流行音乐成为大势,她又改唱流行歌曲,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终于在全国的比赛中拿奖,出名。
    现在,有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她肯定不会放过,这是当年她离开内地乐坛,远赴新加坡签约的原因之二。
    三年后,约满,虹带着三十万美金回国发展。投资五十万和未婚夫强合开了这家文化公司。强是大陆音乐界的大腕,张艺谋好几个片子的御用音乐总监。
    还有一个最小的股东维,是公司的总经理,拿的是管理股,在京城的文化界也是一人物,原是北京一大报的编辑部主任,上蹿下跳,捧红过一些人,关系勾连广泛,有性格,因和总编吵架,辞职出来,和强是朋友,被请来当总经理,管理公司内务。
    虹负责公关协调外部关系,强负责从美国带世界各地的大片、好片的录像带,翻录之后,把目录单邮寄给各地、各单位的工会团体,让他们订购(他们一般都有录像放映设备,作为职工福利)。这算是最早的大片引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