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风流引> 第七章:拜师

第七章:拜师

    光华狂上传一万二千字,这一段的逻辑比较混乱。光华本来打算用武功来代表诸子百字,比如用“易经经”、“洗髓经”和少林七十二绝技代表佛家,用“太极”代表道家,但是后来发现用武林不足以体现中国灿烂的文化底韵,所以只得动大手术。大家将就着看吧,因为光华也不打算上榜了,反下就这些人看,更新多一点,对大家也是个安慰,光华也可以歇口气。对不起了各位,请两天假。
    半神半圣亦半仙,
    全儒全道是全贤。
    脑中真书藏万贯,
    掌握文武半边天。
    反正隐瞒不过,风太息一五一十的将自己加入洪门的事情告诉了福伯,福伯听后既没有表现出高兴也没有表现出吃惊。在沉默半晌后,福伯告诫风太息:“太息,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不能通过考验、把握住机会就要看你自己了。蒋天生选你不仅仅是因为我的推荐,更多的是你的优秀表现打动了他,你必须全力以赴,千万不要让他失望。另外,在没有成为洪门的龙头之前,你千万不能动用洪门的力量去寻找马王义,否则会影响他和洪门长老对你的评价,打垮东升才是第一位的。”
    风太息谦声道:“福伯,公事和私事我分得清轻重,您放心吧。”
    “这两年,你肯定不可避免的要抛头露面,如果打草惊蛇将马王义他们吓跑就难办了……这样吧,你改一下姓,名字不变。您母亲姓何,你就暂时随母姓吧。即使你要找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应该不会把你同孤儿院里的风太息联系到一起。另外,我想给您请几位老师。这几位老师都是汉学大师。太息,你要记住,智慧往往能够比武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蕴含着数不清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对你打败东升肯定有所帮助,磨刀不误砍柴工。”
    急不可待的蒋天生在一个星期后就紧急召开了长老会以确认风太息,不,应该是何太息下一届龙头候选人的身份。在这次秘密集会上,何太息见到了洪门最神秘的九位长老,其中有四个人不用蒋天生介绍就可以一叫出他们的名字。霍英东身为霍元甲的后人担任洪门长老已在意料之中,但是在此之前,何太息根本想不到香港首富李嘉诚居然也是洪门长老之一,还有大名鼎鼎的“船王”包玉刚,现在人气极旺、有望在香港回归后担任第一届香港特首的董建华。虽然其他五位长老叫不出名字,但是可以同这几个跺一跺脚就能使香港震三震的大佬们坐到一起的也绝不是简单人物,满怀尊敬之情的何太息按照晚辈的身分一一向各位长老施礼。
    在听完蒋天生的介绍后,老人们对何太息表示非常的满意,纷纷冲他露出慈祥的微笑。何太息也介绍了自己的特殊情况,长老们同意何太息采用化名的方式加入洪兴,并且同意给他一年的时间来充实自己。
    但是长老们对于蒋天生“剥削童工”的作法极不满意,认为他这是揠苗助长,另外一个就是担心何太息进入洪兴后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服众,尴尬不已的蒋天生正好借给何太息设置新身分的机会将他的年龄加大了五岁,否则“剥削童工”的帽子会永远扣到自己头上,没办法摘掉。
    福伯这边动作也不慢,当何太息跟着蒋天生在洪兴各个堂口跑了一圈,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别墅的时候,福伯为他请的师傅已经全部到。今天可能是自何太息出生以来吃惊次数最多的一天,这些大师全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最年轻的都超过六十岁了。最出人意料的是,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当中居然还有一位老和尚和一位老道士。搞什么东东??!!福伯居然把和尚和道士都请来了,难道自己每天还要跟着和尚敲木鱼念经,跟着道士画符捉鬼?!
    福伯拉起何太息的手挨个向他介绍这些师傅:“这位是孔伯圣大师,孔老是一位儒学大师,曾任炎黄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孔老在儒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发表儒学著作数十本,堪称华夏儒学第一人;玄叶大师是嵩山少林寺的方丈;青云子道长是武当山紫宵宫的掌教,同时他也担任了华夏道教协会会长;韩吕风律师是国内有名的法律权威,韩老曾作为炎黄国代表参与过远东军事法庭对倭国战犯的审讯工作,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仍然担任了华夏立法委员会的特别顾问,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墨白教授是华夏工程院院士,在机械传动领域是华夏国的首席科学家;这位你可能认识,秦肇兴,前华夏国驻花旗国大使,秦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已有三十多年,是华夏国鼎鼎有名的外交家;江如春校长是金陵大学的校长,金陵大学的飞速发展江校长功不可没,为了表彰江校长的杰出贡献,金陵大学聘请江校长为金陵大学的终身名誉校长,这样的殊荣可不多见;我想这位应该不用我介绍了吧,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在华夏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应该说袁院士在世界上都是极有影响力的夏国科学家;这位是迟中天将军,曾经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
    一圈介绍下来,何太息才了解到虽然福伯请来的师傅全都是国内某一行业内的翘楚,但是除了两位院士是终身制以外,就只有和尚与道士仍然“在职”,其余的不是退休赋闲在家就是担任有名无实的“特别顾问”和“名誉校长”,对自己实力的扩充作用不大,除非能够利用到他们丰富的人脉,但是自己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离开香港。
    尽管这些老人大多已经退休,但是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将这些人请到香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们当中还有解职的政府干部和军队领导,他们不但是共和国的功臣,同时也掌握了大量的国家机密,因此他们的行踪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而墨白和袁隆平两位院士更是国家的无价之宝,国家对这些科学家是含在嘴里怕化,顶在头上怕摔。而他们却能够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集体出现在这里,看来自己一直都小视了福伯的能量,他绝大部分的实力都留在了大陆。
    对了,福伯不是说总共请了十位师傅吗,但是数来数去沙发上只坐着九位啊,另外还有一位呢,何太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福伯走进客厅旁边的休息室,不一会儿从里面推出一张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银白色的头发配上如玉般光洁、没有一丝皱纹的脸庞,让人很难判断他的真实年龄。但是何太息的本能却告诉他,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所经历的岁月比在场的任何一位都要长,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玄妙感觉,而且这种感觉特别的…亲切和…熟悉……
    看到这位老人坐着轮椅被推出房间,坐在沙发上的九位老人全都站起身来,玄叶大师合什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青云子道长也竖掌躬身唱道“无量寿佛”,迟中天将军则是行了个军礼,其余的老人也都深深的躬下身子向他致敬。反应不慢的何太息见机也马上朝那位老人弯腰鞠躬,但是他的心里却在反复的思考,这一位老人究竟是谁,为什么福伯会亲自为他推轮椅,为什么这些华夏国响当当的人物会如此的尊重这位老人。
    何太息的脑子里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福伯已经推着轮椅走到了他的面前。别的人都已经站直身体了,而何太息仍然一动不动的弯着腰,连自己停在他面前快一分钟了都不自知,福伯重重的咳嗽了一声。在听到咳嗽声后,何太息才如梦初醒般直起身体。
    福伯丝毫没有开口向何太息介绍这位老人的意思,听凭老人与何太息眼睛都不眨地相互对视着。每当自己的眼睛同老人对视时,就会感到脐下三指的地方如同被火烧般的炙热,何太息大惊之下慌忙移开了视线。老人微微一笑开始介绍起自己来,“我姓枫,枫叶的枫,我叫枫浩然,你就是风太息?”何太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是,但是因为有特殊情况,现在我是从母姓,您老叫我太息就可以了。”
    福伯介绍道:“太息,你要和这位枫爷爷多亲近亲近。虽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全国闻名,但是他老人家是一位知识广博的杂家,身兼数家之长,不但医术精湛,也是一位周易大师,是道教名山琅琊山问天宫的俗家弟子,而且枫老对于兵法和战略的研究丝毫不逊于曾经领兵打过仗的将军。只是枫老淡薄名利,甘当隐世之人,所以名气反而不响,只有少数人才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声。”
    枫浩然老人见九位大师仍未落坐,虽然刚才已经还过礼了,又再次点头弯腰鞠了一躬,正在推轮椅的福伯也慌忙跟着枫浩然老人鞠了一躬道:“各位大师,太息就拜托各位了,请多多费心。”
    何太息依照炎黄人传统的拜师仪式分别给十位老人斟茶、跪拜、磕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拜师仪式后,总算把何太息同这十位老人的师徒关系确立了下来。枫浩然老人年纪最大,其他九位师傅全都是以他为尊,因此枫浩然理所当然的成了何太息的大师傅,而其余九人则不分大小。拜师仪式结束后,袁老师、墨老师、秦老师和迟老师纷纷起身告辞,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特殊途径赶来香港的,不能够在这里停留得太久,都急着赶回去“报到”。否则他们“失踪”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世界,出来寻找他们的人会将华夏国翻个遍。他们同何太息约定,以后有机会的话,他们会以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等身份或者通过旅行出游等正当途径来香港,到时候再将他们的本领集中传授给何太息,在此之前,何太息先跟随其他六位师傅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学习,老师们丰富的学识让何太息感到暗暗的吃惊,除此以外,几位老师还拥有一身高强的武艺,当得上炎黄传统武术的大家,威震天下数百年的少林和武当自不用多说。玄叶大师身为少林方丈佛法精进不做第二人之想,但是很难想像这位枯瘦的老人同时还拥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据玄叶大师自己讲,他的武禅并不见得输于罗汉堂首座。原本何太息认为传统的炎黄武学不过是花拳绣脚,拍拍电影还可以,但是说到杀伤力还是专门用于杀人的搏击术更加直接而有效。但是在见识过玄叶大师那一身刀枪不入的少林金刚伏魔神通之后,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传统炎黄武学何太息对的威力瞠目结舌,炎黄武学博大精深,根本不是外国的拳击、空手道、跆拳道可以相提并论的,表现出来的杀伤力和军队里的搏击术根本不是一个数量及。
    玄叶大师解释道:“炎黄武学源远流长,威力巨大。但是为什么现在炎黄武学在世界上的声望日渐凋零?说实在的,我们应该负上大部分的责任,各门各派都敝技自珍,真正威力巨大的武功全是门派的最高机密,要受到最妥善的收藏,怎么肯让它流露在外?即使是门派内部,能够修习者也不过寥寥。绝大多数习武之人所发招式威力有限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气!我说的气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力或者内功。现在的习武之人大多练招而不练气,将原本是为了杀人而开发出来的武技当成一种强身健体的工具,因此毫无威力可言。气乃是武之魂,练武必先练气。不过一般人的气感都非常的微弱,天生气感较强的人很少,这种人一般都是练武的奇才。即使是练武奇才,练气也需要经过极其艰苦的磨练。练气一定要静心,做到心无杂念,而很多人就是忍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习武过程中的艰苦,自然成就有限。”
    “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而复杂的整体,主要经络就有八条,主要穴道共一百零八个,如果再算上奇经八脉和密穴则会过千,人体上还有无数我们没有认知到的无名穴道存在,因此练武之人需要对人体的经络穴道非常熟悉,必须具备高深的医学知识。即使如此,练气的时候仍然需要明师指点,因为武学秘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不但没有顿点断句,而且文意晦涩难懂,一旦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走火入魔,轻则引起瘫痪,重则导致死亡,即使有师傅在一旁引导也无法完全避免走火入魔,这也是我们到现在都不敢将内功外传的原因。现代的人已经变得相当浮躁,再也不愿意吃那么多的苦去练武,不过也对,即使再高强的武艺也挡不住飞机和大炮,我的金刚伏魔神通再强也挡不住子弹。传统武学传的人少了,学的人也少了,现在连知道的人都少了,我看用不了几年炎黄武学就可能在世上绝迹了……”
    听到这话何太息脸上一片赧然,在此之前他以为内功、气功不过是障眼法或者子虚乌有的骗人把戏,但是在亲眼看到玄叶大师的金刚伏魔神通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金刚伏魔神通是正宗的佛门内力,铁布衫、一指禅等外门硬功都需要它的驱动。玄叶大师要求何太息将手中的匕首用最大的力量刺向他,要知道,军用匕首只需悬空一米,仅凭重力作用就能刺穿0.5厘米厚的钢板,可见其锋利程度,如果再算上何太息本身的力量,三四厘米厚的钢板也会扎出一个大窟窿,虽然何太息已经用尽全力,但是除了僧袍被刺破以外玄叶大师的皮肤上连一个小口子都没有。
    以前何太息在东西伯利亚受训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将人体的肌肉锻炼到极致不但可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可以产生变态的防御力,强壮的肌肉可以在一定距离以外防住小口径手枪的子弹,子弹穿透皮肤后就会被肌肉挡住,无法穿过人体。但是何太息却从未听说过皮肤也有这样强的防御力,玄叶大师的肌肉连一般人的水准都达不到,甚至可以用消瘦来形容这位老人,但是内功所表现出来的防御力却比肌内高出几十个数量级。
    在亲眼看到内功的巨大威力后,何太息就缠着玄叶大师要修习内功。玄叶大师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但是他却没有把自己的金刚伏魔神通传给风太息,因为这门内功威力大则大矣,却要求保持童子之身,修习者一但破身,威力锐减八成。玄叶大师抽了个空带何太息回了一趟嵩山少林寺,在佛祖面前将何太息收为自己的关门弟子,并且当着众僧侣的面赋予了这名新收的俗家弟子任意出入少林藏经阁翻阅所有典籍的权力,玄叶大师让何太息自己去挑选中意的武功。一进到少林寺浩如烟海的藏经阁,何太息就被种类繁多的武功秘籍迷了双眼,左挑右选不亦乐乎,大有不把藏经阁里的武学典籍看个遍就不会罢休的势头。因为何太息在大陆停留的时间有限,回到香港后,玄叶大师不得不让藏经阁的僧人将阁藏的佛家经书和武学典籍用扫描仪扫描成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到何太息的电子邮箱中以供他,只要何太息确保少林功法不传外人,并且在看完之后将邮件彻底的删除就可以了。
    如果说少林的武功让何太息感到吃惊,那么青云子道长的太极则超出何太息的想像。虽然何太息以前曾经在公园里看老人们打过,但是总觉得它慢慢腾腾,又软绵绵的,连站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打哈欠。通过青云子道长的解说,何太息才了解到与其说太极是一种武功还不如说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哲学,太极讲究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和统一,太极讲究顺应天理、合乎自然。习武和做人是一样的,所谓一理通则百理通,何太息从青云子道长那里学到的不仅只是太极这种神奇的武学,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认识。
    青云子道长详细的给何太息讲解太极这门武学,“太极和少林的罗汉拳一样,是一门流传最广的武学,一般人对太极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武当,包括其他道家门派都将太极作为初学者入门的武学。太极既是一套浅显的入门武学也是一套深奥的致高武学,武学造诣高的师傅和刚刚入门的徒弟打的是同一套拳,这与其他门派师傅要比徒弟多出数种绝技不同,我们武当在入门之初就以绝技相授。太极分为很多流派,有陈氏、赵氏等等,虽然与正宗的武当太极有所差别,但是道理却是一样的。太极讲究以慢打快、十两拨千金,这门武功大巧若拙、重意不重招。最常见的有太极拳、太极掌、太极剑几种,如果将太极的招意用到其他的武器上,十八般兵器皆可化太极。”
    “青云子师傅,武当有没有内功?是不是也像少林的金刚伏魔神通一样必须保持童子之身方可修练?”何太息问道。青云子道长闻言苦笑道:“有自然是有,太极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呼吸吐纳法和内功心法,而且对修习者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太极功乃我武当的不传之密,开山祖师曾立下规矩非我武当弟子不传,我虽然是掌教但也不敢破坏先祖立下的规矩,除非你先拜入我武当门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拜我为师,你愿意吗?”何太息想学太极功却又不愿意当道士,最后青云子道长只好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因为武当派并不禁止道士还俗,在武当山紫宵宫的真武殿上,青云子道长将何太息收入武当门墙,但是第二天就准许他还俗了。年过古稀的青云子每当说起此事仍然是唏嘘不已,说自己是钻了先祖的空子,愧对先人。而其他的师傅的家传或者师传的武功也被何太息搜刮了个一干二净,只要何太息开口相求,师傅们就会毫无保留的悉心传授。
    武功仅是其次,几位师傅更主要的是给何太息讲解华夏的历史和教授传统的华夏文化。孔伯圣老师安排给何太息读的书既有最精典的四书五经也有朱熹的儒教新纲领学说,特别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这些儒家经典更是逐字逐句解释给何太息听;玄叶大师每天都要给何太息讲禅论道,并且要求何太息必须在读完一本佛经后才能看一本少林武功秘籍,借佛法之力化解武功中的戾气。天下武功出少林,经历了数百年的累积,少林寺藏经阁中有名的武功秘籍就有上百种,再加上不出名的总数上千。军人出身的何太息对此极感兴趣,在少林武学的“诱惑”下,浩如烟海的佛学典籍也被他读了七七八八。
    在跟随师傅们修习内功后,没有多久内功就显现出来了它的神奇之处,何太息发现自己的脑子变得越来越灵活。不但能够一目十行,而且完全可以过眼不忘,每天的精神好得出奇,根本用不着睡觉,当感到疲倦的时候只需要默运内功心法坐息片刻,所有的疲劳就会立刻不翼而飞,重新变得精神百倍。在正式接触过内功之后,何太息才发现以前自己体内那一股时有时无的热气正是习武之人最渴望得到的内功,但是自从何太息开始修习内功后这股热气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不管是丹田还是气海诸穴,搜遍了奇经八脉都没有找到它的影子,最后只得作罢。但是何太息一日千里的进境连玄叶大师都咋舌不已,直呼何太息是武学奇才中的奇才。
    与少林藏经阁的汗牛充栋不同,道家典籍要少得多,青云子道长只让何太息精读《道德经》和《庄子》两本书,而其他的书则完全随何太息自己的意愿;墨白和袁隆平两位院士实在无法抽身前来香港,虽然香港大学向两位院士发出了讲学的邀请,但是未获得上级管理机关的批准,只得分别给何太息寄来几本书,让他先自学,等以后有了机会再给他授课。墨老师寄来的是《墨子》和《鲁班手记》,这两本书带给何太息更多的是迷茫和反思。墨家的创造人墨子从一个奇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得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自然界动物之间的争斗是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是为了争夺交配的权力,它们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使种群延续下去。那么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有争斗?但是每个人都有手有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为什么还有争斗?两国交兵时,双方的战士根本不认识彼此,更不可能有你死我活的矛盾,但是为什么在战场上却像上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拼杀?读到这里,何太息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哥伦比亚的那段岁月,自己又是为什么信念去战斗。为了自由?好像不完全是;是出于对印第安人的同意?好像也不是。人一进入战场就会化身为修罗,也许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目的。《鲁班手记》是一个名叫鲁班的墨家工匠写下的手记,上面记录了大量古代的攻城和守城的器械,云梯、冲车、投石机应有尽有,虽然现在打仗动辄飞机大炮,两者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些现在看起来非常简单而又古老的机械放到古战场上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手记的最后,这名工匠出身的墨家弟子写下了一段发人深醒的话,他说他的一个墨门同伴以前是在乡下专门给人打制锄犁的铁匠,诸候之间的混战开始后,他不得不改行打造杀人的戈和戟;而他自己以前是一个搭建水车的木匠,现在却不得不设计建造攻城和守城的器械。他的本意只是想守卫自己的家乡,却造成了更大的杀伤,死在他设计的器械之下的人成千上万。人造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和器械只是为了更高效的杀人,但是战争却非武器之罪。只要人有贪婪和欲望,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争斗,国与国之间就会有战争。鲁班最后写道希望得到这本书的人能够慎之又慎,只许将它用于防守,永远不准将它用于进攻,如果哪一天世上再无争斗,就请将它彻底销毁。看完后何太息开始苦笑起来,一方面自己把别人当成手中的武器来对付自己的敌人,另一方面自己也成为了别人手中的杀人凶器,扫除东升不但是蒋天生的命令也是自己的选择,一将功成万骨枯,江湖波澜一起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既然踏上这条不归路就没有回头的可能性了,只能一直走下去,也许自己真的是一个会带来腥风血雨的人吧。
    袁老师寄来的信则要轻松得多,他在信中说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吃是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农学同其他学科都不同,农学特别注重实践,袁院士勉励何太息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现在没机会下农村的话可以先按他寄来的书实践实践,但是袁老师寄过来的书却让何太息郁闷了半天,原来袁院士寄来的是一本《厨艺速成》。何太息将这两位老师划为所有老师中最“懒”、最“不负责任”的老师,尽管他们可能是全华夏最忙的人之一。不过何太息却是从心底里尊敬这两位院士,尤其是袁隆平,他的杂交水稻使华夏仅用了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球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除了华夏以外,全世界有二亿多人口因此而受益,绝大部分集中在贫穷的非洲,他给数千万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非洲饥民带去了生存的希望。
    何太息最喜欢上的是韩老师和秦老师的课。因为听这两位老师的课最轻松,他们从来不照本宣科,两位老师将书发给了何太息让他自学,韩老师让他读的是《韩非子》,秦老师交给何太息的是《战国策》;两位老师的课非常生动有趣,他们上课实际上是在讲故事。韩老师讲的要么是古代公案故事,要么是自己曾经参与过的案件。但是何太息知道,韩老师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向他传达法律的精神。秦大使的旅游申请没有获得通过,理由是现在的香港毕竟还在英伦国人的手上,没有办法保证这位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外交家的绝对安全,中央的意思是等香港回归以后,在炎黄国自己的土地上,秦大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为秦老师没有办法来香港,万般无奈之下,苏何二人只好通过可视电话教学。虽然苏洪张亲身经历过的很多的共和国的外交事件,但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绝大部分至今仍然属于绝密的档案,因为严格的保密纪律的约束,秦老师对他的生平经历闭口不言,他给何太息讲的大多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外交家和外交事件。
    虽然迟中田将军早已解下戎装,赋闲在家多年,但是只要说起过去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就马上变得神采飞扬,当年带兵打仗的豪气一下子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虽然何太息也参加过战争,但全都是小规模的特种作战,根本没办法与动辄投入数十万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相比。因此每一次这一老一少上课,都是说的人忘情、听的人投入。
    何太息的师傅们大多事务繁忙,在香港待上一段日子后就不得不抽空回一趟大陆处理积压已久的事务,有的师傅只能在香港待上一两个月,因此他们给何太息授课总是断断续续的,而两位院士师傅根本抽不出时间,干脆放羊式的让何太息自由学习。只有大师傅枫浩然至始至终都留在何太息身边没有离开过,何太息对这位身兼数家之长的杂家大师充满了仰慕和崇敬,连何太息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位大师傅会给自己一种亲人的亲切感。
    迟将军长于行军布阵,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投向战术层面,而枫老师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战略层面上,从整体出发来考虑战争的走向,同样一场战争从两位老师嘴里讲出来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何太息从枫浩然那里学会了如何树立大局观、如何把握大局。
    虽然枫老师的战术素养丝毫不弱于上过战场的迟将军,对佛学和道学的研究与玄叶大师和青云子道并肩,但是最令他自豪的却是医术和周易推演之术。何太息根本想像不到枫老师到底读过多少书,中医方面的书籍他都能倒背如流。不过让何太息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是枫老师并没有将一大堆医书推给他,只交给何太息两本薄薄的小册子和一盒型号齐全的银针,有一本书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和少林藏经阁里古老的孤经善本不相上下,封面上写着“逆天神针”四个大字,另一本是枫浩然的读书心得,枫老师将它命名为“医经”。在传何太息医术之前,枫浩然非常严肃的同他谈过一次话:中医源于华夏,千百年来活人无数,在全盛时期,其影响力覆盖了整个亚洲。但是近五十年来,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渐缩小,无法同如日中天的西医相比。当然,让中医重新发扬光大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中医的颓势也不是短短几十年能够扭转的。枫浩然主要是希望何太息能够理解医者父母心的慈悲,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一身精湛的医术有一名传人,使自己所学不至于失传。
    《逆天神针》中详细的记载了所有已知的人体穴位,连极其隐秘的奇经八脉都言焉甚详。书中还对世上所有的针石及行针手法的优劣进行一一评述,并提出一套前所未闻的理论:不管是金针、银针、木针、竹针还是骨针都各有利弊,但是如果能以气为针,不但可以消除所有的副作用,而且显效速度和治疗效果都不可同日而语,《逆天神针》的最后是一套内功心法“绵丝劲”,这套功法配合真气行针专用,写书的那位风姓医家针炙派大师再三强调,除非这套内功修炼至大成,能够将真气凝成细如蚕丝、韧如竹、绵如金的细丝,控制真气圆转如意,才可以舍弃有形的针石,否则最好仍旧借助针石以免自误。枫浩然不但手把手将行针的手法一一向何太息演示,“绵丝劲”已是炉火纯青的枫浩然更是将自己的练功心得毫无保留的悉心相授。
    《医经》是枫浩然过大量的医学书籍后总结出来的读书笔记。中华医术从无到有,在发展过程中,真知和谬误自然会一同产生。但是医生是人命关天的职业,任何错误都不能犯,一但出错就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在医术的发展道路上,前人已经为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一错以后不能再错,因此在剃除医书里错误的观念后,剩下的真正有价值的所剩无几,再将每本书上重复的部分也砍掉,堆积如山的医书就浓缩成了一本薄薄的读书笔记。
    枫浩然对何太息讲解《医经》的时候就告诫自己的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笔记中删除了许多已经被证明的错误,但是仍然包含不少正误难辨的结论,而且他也无法保证自己结论完全正确,仍然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去检验。枫浩然解释道,中医学术门派众多,有寒暑论,有元气论,有补胃说,也有补肾脏,不少还是相互对立的,有的医生主张下虎狼之药,有的却持相反观点,认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应当用温药慢慢调理。但是也没有办法说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因为病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医经》可以看成是一本医家启蒙教材,上面记载的是最基本的中医理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初学者领进门。
    医药不分家,知医必须知药。虽然医药不分家,但是医书和药书往往是分开的,如何用药必须查阅药典。世间药物有千千万万,每一代药书的编撰者都唯恐有一味药、一张药方遗漏,但是总是不停的有新药被发现、有新的药方问世,因此自古以来都没有哪一本药书能够将世上药物、药方一“书”打尽,所以药书越编越厚。
    枫浩然的另一项绝技听起来比较玄乎,居然是看相算命,掐指拆字测风水。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何太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学习他认为是无稽之谈的推演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何太息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推演之术以周易为基础,借助天干地支九宫八卦来占卜天数。相传八卦为伏羲所作,周文王演《易经》,周易、九宫八卦和道家的太极之间有着千丝万络的联系。周易同样讲究天、地、人三者合一,它认为因果报应天道循环,这与佛家所倡导的种孽因得孽果异曲同工,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周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这样途径,根据支离破碎的前因推断出最可能的后果。
    虽然周易广为流传,但是精通者却凤毛麟角。真正的周易卜算不同于街头的迷信,推演需要牵到天人感应,功力不到者只能望天兴叹,而且推演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与未来相吻合,仅仅是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卜算结果往往是意义模糊的只言片语。所谓天机不可泄漏,即使是周易大师也不一定能够算得精准。每次推演,占卜者必须以牺牲自己的元气为代价,因此真正的大师是不会轻易出手。而在外面打着看相算命、占卜吉凶的多是利用周易行骗的家伙,久而久之大家对这门玄学产生了误解。枫浩然要何太息发下重誓,禁止何太息给他自己看相算命,另外也不允许在没有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给他们看相、泄漏天机。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道家的各个流派,何太息还特意请教了青云子道长。身为华夏道教协会会长的青云子道长自然对道教的历史和现状了若指掌,“中华道教派别众多,大致分起来共有三大流派。最广为人知的是‘太虚派’,我们武当山的紫宵宫和终南山的重阳宫都属此列,太虚派以武学见长,除了太极以外每一道观匀有一套独特的绝学,紫宵宫的是游龙八卦掌法,重阳宫的是一套由七个人共同施展的天罡北斗阵;比起‘太虚派’,另外两派的名声要小得多,一派是‘演天派’,依据琅琊山问天宫的演天神术而得名,不过除了你大师傅以外,现在问天宫里得到真传的屈指可数;最后一派是‘龙虎派’,不过这一派已经绝迹了,龙虎派讲究男女合籍双修,阴阳调合。双修之术并非道家所独有,佛家也有欢喜佛之说。龙虎派主张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通过阴阳调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流派曾经受到世间男女大力追捧,修行者大多是凡世间的饮食男女,定力和慧根不足导致沉沦于欲海,如是夫妻倒也无妨,但是事情发展到后倒霉就难以控制了,更有甚者乘机诱奸、迷奸良家妇女,极大的败坏了我道家的名声,所以最后太虚、演天两派联手将双修派彻底铲除了。”
    何太息问道:“青云子师傅,阴阳双修派的道家典籍还在吗?”听到何太息的问话后青云子道长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反复打量着何太息,最后还是同意将被封存起来的双修派的典籍让何太息查阅。
    何太息对师傅们的业余爱好也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玄叶大师喜爱围棋,青云子道长能够画得一手好画。儒家创始人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身为儒学大师的孔伯圣自然同样精通这几门功课,只是射和御因为已经不太符合时代的特征而没有修习,但是只要孔伯圣老师在何太息面前露一小手就足已让他羡慕。抛开一手性格张扬的狂草不说,每当孔老师拨弄瑶琴、抚玩笛箫时何太息总会坐在一旁,清越的琴声、悠扬的笛声、空灵的箫声,每一次何太息都会听得如痴如醉,嚷着要学这个要学那个,恨不得将老师一身的本领搜刮得一干二净。韩老师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古董和玉器上面了,任何夏国的古玩只要经他的火眼晶睛过目,真假、年代、来历他都能说个七七八八,就连福伯也时常会拉着他去鉴赏自己和朋友的收藏。身为杂家的大师傅反而是几位师傅中兴趣爱好最少的一位,因为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医书和给人看病上面了。虽然他年事已高不再帮人看病,但是每天仍然要翻阅大量的医学书籍,尤其是西医,枫浩然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将中医和西医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何太息以前跟拥有医生资格的卡宾斯基系统的学习过外科知识,到了哥伦比亚后,又拥有了大量实践的机会。自由佣兵团历来只有战斗人员而没有随团的军医,何太息不得不亲自兼任自由兵团的医疗兵,止血、缝合、取子弹是经常有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要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紧急外科手术,当与游击队联合作战时,还要经常给他们的军医帮忙。分身乏术的何太息一开始就给自由兵团的所有战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后来老一辈的佣兵又将最有效的急救措施传授给这些年轻的后辈,没用多久,佣兵团所有的成员都成为了能够正确实施紧急救助的外科医生,自由兵团在执行A+级任务时能够做到奇迹般的零死亡,何太息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枫浩然反而经常性拖着何太息探讨西医,枫老师虽然是老中医,却并不保守,也不排斥西方医学,相反他对西医的一些先进治疗理念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只要能够去除病痛、救治病患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哪一种治疗手段,即使将二者结合起来也无可厚非。但是枫浩然还是传给了何太息一门雕刻技巧,他说雕刻不但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耐心,更能增加雕刻者手的敏感度,使手感变得准确和敏锐。因为针灸最重要的就是针感,针尖刺入皮下后视觉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脂肪、肌肉、血管、经络、穴道的细微差异全靠手部灵敏的感觉去探知,否则同样一针下去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候。雕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对手感进行强化训练,如果哪一天能够在柔软的豆腐上随心所欲的雕刻出想要的形状,手感的火候就到了。
    十位师傅联手为何太息打开了炎黄智慧宝库的大门,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迷住了的何太息如饥似渴的从师傅们那里吸取着养份。各位师傅也惊呼何太息是怪胎,就像上一块永远吸不够水的海绵,真搞不懂这样繁多的知识是怎样装进他的脑袋的,自己穷极一生才获得的学识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他牢牢地掌握了。师傅们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福伯要一口气请来十位师傅,如果只有一个人教这样一位怪物,仅凭他日也学夜也问的劲头,不用一个星期就会把老命交代在香港,即使这么多师傅轮流教授都难得有休息的时候。
    在这一年之中,何太息完全将蒋天生的命令抛到了脑后,而是全力以赴的跟随师傅们学习。对于已经完全脱胎换骨的何太息来说,搞定东升一年绰绰有余。
    http://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