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 青岛之旅
那时的我没有往日的后悔,而是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青岛之旅。
在郑州教育学院进修的时候,我曾经和潘燕婷到过那里,曾经在那里和潘燕婷有过一夜美妙的夜晚,只是那时囊中羞涩,实在不敢潇洒,只是委屈了那个姑娘。虽然是一夜浮萍,毕竟是难忘的经历。
在青岛一中附近的酒店报完到,再次来到栈桥,这里游人如织,只是曾经的伊人不知身在何方:人面不知何处去,大海依旧笑东风。
研讨会请了当时著名的语文先行者魏书生做报告。魏书生曾经是一名工人,当了教师后一改原先的填鸭模式,而是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做小老师,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他后来当了校长,还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年多次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他从不请其他老师带班代课,学习成绩依然非常好。魏书生的报告给我影响很大,那时我坚定地认为,我即使不当官,也可以像魏书生一样成为一个名家。那时,王校长给青年老师提出的期望就是: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十年著书立说成为名家。我稚气地认为,我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魏书生还做了一堂公开课,他的课看是很随意,但其实匠心独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量很大,课堂的容量也很大,学生的表现**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是我们的课堂所没有的,我的课堂虽然学生听课很认真,看是不爱发言,必须老师点将之后才忸怩的发言。所以这些课给我影响很大,我后来的教学模式也很大程度上受到魏书生的影响。
参加会议的很多,有五百多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广东的老师坐飞机赶来,我很是稀奇。会议费包括了一日三餐,很是丰盛,只是午餐才有青岛啤酒。而这位大方的广东老师晚餐的时候也请我们和啤酒。问了问他们的工资,我们那时只有千元左右,而他那里已经四千多元了。所以他一直说一元多点的青岛啤酒太便宜了。
一同住宿的是两个山东日照的老师,我的鼾声给他们很大的困扰,但他们还是憨厚地表达了理解。五天的会议,最后一天是到崂山旅游,他们是本地人,不愿意参加,而我则有点归心似箭了。但是会议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于是我们一同退了房,就到了栈桥附近找了个便宜一点的旅馆,夜晚便在海滨散步。夜风习习,大海一片静谧,好像《听潮》中所云大海像熟睡一般。极目望去,远处好像一块深蓝色的幕布。
栈桥附近依旧有许多摊位,有许多的珍珠首饰和各类的用贝壳做得小玩意儿。两位山东老乡很热情地给我做了介绍,还帮助我挑选了一串珍珠项链,他们家那里就养贝类做这种人工培育的珍珠,他们知道真伪。价钱也不高,只有三十多元,准备送给宋丽。还买了一些小玩意号角和贝壳做得装饰品,准备送给儿子。
回到学校后,我在班里举行了记者会,让学生当小记者对我进行采访,我想国务院发言人一样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记者会很成功,我详细介绍了魏书生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我的体会和沿途所见,也介绍了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的特点。班里同学大多是农村人,县城是他们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还是很新奇。
何晴也提了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学校要派我去,我当时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只是可观地谈了这次派我去的原因,后来想想,这个提问本身就有点来着不善。但是我当时被一系列的好事冲昏了头脑,并没有像这个问题的含义。
中午的时候,何晴再次来到我的住室,她看看了我带回来的那些小玩意儿,用贝壳做得小鸟,很是喜欢,我就送给了他。我很想和她温存一番,她笑嘻嘻地躲开了,我没有强求,笑着看她拿着小玩意儿离去。
当时我一厢情愿地认为,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全身心地得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