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庄

    王庄是冀东燕山脚下一个闭塞的农村,东西北三面都是低矮的丘陵,东面的叫东坡,北面的叫北岭,西面的叫大庙坡。
    房屋都依坡而建,步步登高,门窗一律朝南。坡底是东西方向的一条街道,叫做下街。
    下街道北是民房,道南是一片菜园。洋河紧靠村南菜园由西而东流过,中间有一段形如牛扼的河湾,河湾处是一大片杨柳树林。
    洋河南岸是一小片肥沃的平原,再南就是一带高山,叫南山。南山上是郁郁苍苍的松树林。
    大庙坡顶是一片平地,原来建有两座庙:一座叫娘娘庙,三大间瓦房,供着九天玄女娘娘的泥塑像。1946年春大破“迷信”,被拆掉;
    另一座叫清风寺,俗称大庙。大庙占地约四、五十亩,进庙门是坐北朝南的三间门房,供奉四大天王泥塑像。
    过了门房就是一大片空场,空场东北角有一座石头砌的平台,长着一棵虬形古松,古松上悬挂一个铸铁大钟。钟声洪亮,能传到方圆四、五华里远。
    空场北面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如来佛和四大菩萨泥塑像,沿墙四周是十八罗汉塑像。
    大殿北是个小院,北面是4间正殿,早已开辟成为小学校教室,殿前走廊上绘着封神演义故事的彩绘。
    西面有厢房三间,是教员的办公室。紧靠正殿东面是两小间低矮的平房,是给看庙人住的。正殿房后和小院东面是菜园。
    1946年大破迷信,区里让拆掉庙宇、砸碎神像,王庄有个叫杨驴子的农会干部带着一小帮小青年就要动手拆大庙,被村长王祥喝止了。
    杨驴子告到区里,王祥力争要把殿房留做小学校教室。结果,塑像被拆除,大钟被砸碎,房屋被保留了。
    王庄北面约八、九华里就是绵延的燕山山脉,依山蜿蜒着万里长城。西北方向距王庄10华里是古镇燕山营,这是离王庄最近的集市;东面20华里处是抚宁县重镇台头营。
    王庄交通闭塞,四望都是高高矮矮重重叠叠的山岭,村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地平线。
    村民全以农耕为业,男耕女织,迷信鬼神,民风淳朴。1947年,王庄有不到100户人家,400来口人,1500多亩地。
    村里有几户闷头土财主,没有做官的,也没有开大买卖的资本家兼地主。这几户土财主中,首富当推杨家大院的杨老抠,其次就是下街的王老太太。
    王庄风景优美,幽静清新。春季,村南的树林里,杨柳树抽出鹅黄色的枝条,柳叶如细细的眉毛,杨树叶像小孩嫩嫩的手掌。不久枝条和嫩叶变绿,树林里仿佛笼罩一层绿烟。
    各种小鸟都陆续飞来,在树林里做巢,有啄木鸟、蓝靛颏、画眉、鹧鸪、黎雀、喜鹊……,鸟声啾啾,一片生机;
    北岭、东坡、南山的野花逐渐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大地回春,各种野菜也生长出来,有野蒜、苦菜、曲菜、油碟、蒲公英、羊犄角、鸡爪子……;
    院子里的杏花、桃花、李花、梨花都盛开了,一片绯红,一片雪白,整个村庄像被鲜花裹住一般;
    洋河解冻了,河水清澈,岸柳如烟。
    太阳温暖地照着,春风和煦地吹着,孩子们在树林里看鸟,在野地里挖野菜,在洋河里捉蝌蚪、小鱼,非常快乐。
    夏季,村南的树林浓荫碧绿,鸟声唧唧,凉风习习。
    吃过午饭,男性大人小孩都穿过树林到洋河里洗澡、游泳、娱嬉,还钓鱼、摸螃蟹。
    大雨过后,洋河涨水泛滥,岸边的庄稼都被淹没,树林里的树木都被淹了半截。街道上哗哗地流着水,像一条小河。
    大人们都愁眉苦脸,孩子们却欢蹦乱跳,在街道的小河里捉鱼、捉小王八,欢得不得了。
    秋季,高粱火一样的红,谷子黄金一样的黄。
    南山里“欧梨”、酸枣、“野葡萄”等野果成熟,大人孩子都去采摘。大雾过后长出蘑菇,有草蘑、松蘑、香蘑菇,大人们和小青年都去山里采蘑菇。
    东坡野地里,酸枣红了,蝈蝈不停地叫,“青大楞”(一种遍体青绿的大型蝗虫)在石头上晒太阳。孩子们经常到东坡去捉“青大楞”,烧着吃,它的籽黄黄的一大条,好吃极了。
    深秋,树木开始落叶,人们去树林里“搂树叶”(用竹耙收集树叶,做燃料)。孩子们也背上小篓子,拿着竹耙去拾树叶,在树叶堆里打闹玩耍翻跟斗。
    冬季,孩子们在洋河滑冰,在雪地里打雪仗,还玩“捉迷藏”|“跳房子”、“过家家”、“打秋台”、“砸杏核”、“扔坑”、“礽疆”、“顶梆梆”等游戏,快乐极了,往往都忘记回家吃饭。
    大人和大点的孩子去北岭、东坡和南山拾柴禾。
    王庄风景秀丽幽静,民风淳朴和谐,男耕女织,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类似原始部落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