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飘香遍田园
故乡田园如何了?——每一个与农村有关联的人,无不关心这一问题。“三农”之事,可以说始终牵动着全民的心。
可当前文学界似乎置身事外,大多麻木不仁。许多作家也会写到农村,但不是渲染旧时的家族争斗、轶闻风习,就是对当代农村避重就轻、粉饰太平,很少有真正探入到农村深层、农民内心底处的作品。
此时我读到长篇《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就不免有些欣喜了。作者张永昌我并不认识,他从责任编辑那里看到我的终审意见,又到网上去搜寻了我一番,于是请我为之写序。我欣然应允。
这部作品以西古城村果园承包为主线,并透过这个小山村透视整个社会,真切地展现了农村改革的新貌,真实地塑造了一群当代新农民的鲜活形象。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创作的新收获。
我国农村曾是改革的先锋,也始终是改革三十余年的焦点所在。多少年封闭落后的农村,成了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多少年愚昧守旧的农民,成了中国人中最具创造力的人群。而改革开放行进到了今天,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又一次关切到农村的发展道路,关乎到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可在没有完全实现城镇化之前,大片耕地又早已被侵吞得所剩无几之时,中国的农民们该当何去何从呢?
张永昌的这部长篇,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这段历史时期农民们的选择。
西古城村,像中国绝大多数村落一样,是由几个大姓组成的。年复一年,村里的权力掌控、利益分配等,无非是几家大姓协调平衡。如今进入到新的时代了,旧有的循环往复不再有效,许多新的因素渗入了进来。大户代表、村支书王建军试图把持村里的果园承包,不料却让一位外来户刘承彦联合一些村民,以合同的方式,用法律的手段,击碎了他们的企图,获得了果园的承包权。
这部好就好在,没有把取得承包权之后,写的一路阳光灿烂,一路高歌猛进。而是直面严峻的现实,写出了这第一步之后的挫折、困苦、憋屈和辛酸。这里有来自内部的分歧,来自其他大户的挑战,还有来自外部的市场波动,来自自然灾害的影响,更有来自上面的官员的干涉等等,以致让刘承彦好几次心灰意冷,好几次出走静海,还有好几次挨打被抓, 改革的先行者们,往往并没得到什么光环、鲜花或掌声,倒是常常遭遇到误解、猜忌甚至打击!但刘承彦坚持下来了。
刘承彦这个人物,是当代文学画廊中比较新颖的农民形象。他有知识,有头脑,有眼光,宅心仁厚而又坚忍不拔,善于思考而又脚踏实地。因此唯有他,才能带领西古城村的村民们走出一条当代农村改革和农民致富之路。不过,作者过多渲染他与前妻杨晓丽的纠葛,并在这种纠葛中又过多地展示出他的软弱和杨的泼辣,对这个形象的完整性有一定的损害。
围绕刘承彦,作者还刻画了一群农民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农民技术员王志勇和他的副局长夫人董建菊,后任村主任王彦顺和他那心高气傲的妻子谷雅珍,深谋远虑的雪建成和他那爽直利落的老婆贺瑞英、迷途知返的张云天和他那鬼精灵的女儿王燕,甚至那霸道却也能干的王建军和谷双红, 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连寥寥数笔的地痞王保中、污吏张建功等,也给人留下了较深印象,足见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但出场人物过多,头绪也太多,使显得很不紧凑和凝练,这就大大影响了的审美效果。
对这些农民及相关人物,作者不拔高,也不贬低,基本上还原了他们的本来面目,这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通过对当代农民及相关人物的“原生态”描写,作者实际上还触及到了中国农村,乃至传统中国社会,最深层的“潜流”。文学家能做到这一点,殊为难得,也十分可贵。那最深层的“潜流”,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主要集中体现于农村)最根深蒂固的结构的变化——夫妻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亲友关系、邻里关系、乡亲关系等,都因利益、**的凸显而变得支离破碎。
我这里说的是“支离破碎”,而不说“瓦解崩溃”,就因为在今天的农村,还存留了不少传统的优良伦理、优良礼仪。正是这些,维系了已愈来愈稀薄的乡间温情和乡村温馨。可是在全球化浪潮和城镇化进程中,这些又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呢?
此外我也感到十分遗憾:读完全书,始终没有感受到一种昂扬进取的气氛,一股攻坚克难的精神,反而经常令人觉得失落、沮丧、迷惑、无奈。究竟是农村的现状就是如此,还是作者的心态浸染所致?我不得其详。
无论我们今天怎么评说《创业史》、《山乡巨变》等有多少虚饰的成分,也无论怎么评说《平凡的世界》、《湖光山色》等是多么地浅显,但里面所透露出的洋溢激情、蓬勃生机,却是让我们深深地受到了感染和鼓舞的。文学,不管面临多么严峻的现实,多么艰辛的生活,还是要给人们以希望和梦想的。愿作者能深切体悟这一点。
是为序。
朱辉军 2013年1月27日于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