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睁开眼睛看世界> 139篇、突然想起“牛”来.....

139篇、突然想起“牛”来.....

    139篇、突然想起“牛”来…
    刘国宗
    记得唐朝诗人李白在经过山东时写过一首讽刺”鲁叟”的诗,当时李白对那些“白发死章句”追求功名的读书人非常讨厌。
    那些被“经书”熏陶得如痴如醉的“鲁叟”,“一心只读圣贤,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们读圣贤书目的,是用这块“敲门砖”,来敲“功名仕途的门”。因此“读经”成了他们唯一的人生希望和追求。那些敲开“功名门”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上人。
    而没有敲开“功名”门的人,没有人会甘心。
    有的人抱恨终生,仍像大诗人讽刺鲁那样“白发死章句”。
    这“经”又能“好人”,又能“坑人”。
    南宋文天祥因为读经考取了状元,考取状元的文天祥又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结果被朝廷罢免。当归耕“陇亩”诗人看到“国将不国”时,又起兵报国。结果兵败被俘。当他被元兵押解“零丁洋”时,把自己一生的遭遇都归结到读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上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诗人面对即将来到的死亡,诗人想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读经”。
    读经读到用自己的生命来兑现书中的真理,读到为经献身的,可见这“经”的魅力是何等的大。
    不论什么经书,它的章句都是死的,而书中的精意,才是活的。
    这精意往往能改变读经人的性格和命运。但,古今中外能在书中读出精意的能有几人?人们读经都是功名,也能说功利。为着眼前的利益去读书经,这也非常明智的。
    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不知鲁迅先生说的是不是气话?难道“经”真的是那样可恶吗?
    鲁迅先生说:“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去主张读经。”鲁迅先生把真正的读经人比喻成“笨牛”,这含意不是很清楚吗?
    读经需用“牛的精神”,“牛的劲头”。鲁迅先生自己对牛就非常赞赏,先生曾有把他自己比喻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甘首俯为孺子牛。”
    鲁迅说他就曾用“牛”的精神和劲头“读过十三经”的。
    但,现在还有人“牛”精神来干那些费力气的事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