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篇、祝福打工的弟兄姐妹
126篇、
只要我的生命存在,我就要思考
昨天,我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今天,我还在做,还在说。昨天,我所说的,所做的,已早已被人忘却了;甚至,就连我自己也记不清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何况别人呢?
一切都如烟云,一切都如流水,一切都了无痕迹,一切正在了无痕迹。
我是一个平凡的生命,一个平凡的生命是没有历史的,是不记入历史的。
因为,一个平凡生命的存在,往往被世人忽略。
一个被人忽略的生命即使存在,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是别人生命的陪衬?
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生命,不管你怎样说,说什么;别人也不会认为你说的有意义,或者说,你所说的,对别人就根本没有意义。
不要认为你自己多么重要,其实,重要不重要,这得要社会来评定。
这社会评定的标准,只要一个,那就是看你对社会作用有多大,对社会贡献有多少。
在西方国家,谁最有钱,谁就最有能耐,就是人杰,就能呼风唤雨;这种经验正在被我国人接受和认可。
有位智者说: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是的,一个穷光蛋,有什么资格对千万富翁指手画脚?
不管怎样说,那些千万富翁,对社会已经作出了贡献。
他们创立了公司,办工厂,哪一样容易呢?
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积累了财富,他创造了这个世界所没有。
创造这世界所没有,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这个世界已有的,是别人创造的。是别人的作品,别人心血凝成的成果。
尽管你对别人的成果羡慕不已,拜倒在别人脚下。那只是别人传声筒。
大诗人纪伯伦说:“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
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双手,去思想、去发现、去创造?
127篇、
灰色的弟兄们
刘国宗
如果,没有记忆,没有思维,像植物人一样活着,这样活着,对世界有何益处?
如果心中没爱,没恨,不晓得东西南北,成天混混恶恶、晕晕沌沌地活着,不是给这个世界造成麻烦,增加负担吗?
我们既然做不了路标,那就铺路石吧——
把我们践踏在脚下,使劲往下踩,
根本忘记我们的存在。
可是的肌体上承担着整个世界,
在重压下觉得到它的力量在壮大。
碎纸和香蕉皮沾满了我们的身体,
和我们终身作伴的臭哄哄的阴沟。
霓红灯映亮的大商店就矗立在我们身边。
哦,我们的各路人马通向世界的尽头。
……
花岗石的孩子,
被投入火山口里去锻造,
从地球的筋骨上切割下来,
又成了支持地球的材料。
……
要是那么一天,
我们听得地球发出隆隆响声,
全世界都步伐健壮地向新记元前进,
哦,灰色的弟兄们,我们赶快跟上去。
128篇、
梦中三题
刘国宗
一、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燃。”
这是人类早期关于宇宙的思考。
在天地没有形成之前,这宇宙是什么样?
照老子的猜测,那时整个宇宙空间一片混沌,“寂兮廖兮”,好大啊,大到无限,无边无际;好寂寞啊,寂寞到什么也听不见。
什么也看不见。
在广袤无垠的空间,后来怎么诞生出地球的呢?
谁是主宰?
谁是天地之母亲?
老子将天地万物的产生归结于自然,是道的运动。
最后老子告诫人们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万物都要遵道而行,崇尚道,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是思想家、哲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总会出人意料地提出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让人思考,让人回答;别人答不出来,别人就渺小,只有别人渺小了,那才能显示自己的伟大。
而思想家、哲学家自己呢,他也只会留下问题让别人去思考,让别人去找答案,他自己未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明确的答案。
老子自己把宇宙的形成归结是道,而这道又是怎样的呢?老子并没有给人们明确的答复。
但,老子没有把道是怎样的及道是怎样把那“寂兮廖兮”混混无物东西变成有太阳、月亮、星辰,还有人类生存生活的地球及地球上的花草、树木、水泉、穹苍、海洋、山岭、走兽、飞鸟、昆虫、水族、牲畜、家禽的,他都没有说清楚,
他无法说清楚。
圣人的伟大往往就在于他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这在我们中国,老子是也。“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在多说,就是那恶者了。”
老子是智者,当然,我们不能说他是恶者。
二、
是智者提出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思考的。
因为小学生都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能思考。”
几乎和老子同时代的屈原,对宇宙及天地万物的形成,更是一片迷惘和不解。
有人可能会说,屈原是诗人。
诗人天生就好奇好问,这屈原向天一口气提出了一千七百五十多问。
这个屈原真是老糊涂了,那里来这么的疑问?
按理说,人在少年时,对人生及宇宙万物确少了解而“少年不识愁滋味”,而问这问那。
这屈原都一大把年岁了,心中那有那么多的疑问。
既然有人问,就有人来答。就像歌得巴赫提出的猜想一样,他自己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虽然没门;不过他提得很有道理。
既然有道理,那就有人会顺着他的“理”理下去。
难怪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寻找史。
大家都在寻找。
寻找自己前进的出路和方向。
何况那些圣人和诗人提出的问题,事关人类命运的大事呢。
这就更有思考和寻找的价值和意义。
不然死到临头,还不知怎样个死法。
例如,2007年5月8日,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条重大的宇宙新闻——一颗叫做超星爆炸了。
这是有史以来人观测到的最强的超星爆发。
超星爆发发出的亮光度竟超过500亿颗太阳发出的光线亮度。
幸好这颗超星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太遥远,并且这颗超星是在2亿4千万光年以前爆发的,那时我们的地球上的动物刚刚从海洋走出陆地。
假使,那颗超星是在近期爆发的,并且离我们很近,那我们的地球早就烟消云散了。
“杞人忧天”时,有个聪明人就对杞人说:天是大气组成的,这气无处不在,天永远不会塌下来的。
那个聪明人说得很有道理,天是大气组成的,气是无处不在,天是永远不会塌下的。
但,又人说:“山外青山楼外楼”,那天外还有天呢。
天不会塌下来,因为空气怎么能塌呢?
但,如果是别的天塌下来,撞在我们的天上,那又怎样躲开?
记得小时听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在笑那个杞人有点多滤了,甚至太愚蠢了。现在看来,这杞人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忧患意识”。
三、
当然这忧患意识,不是我们成天想着天什么时候塌下来,这是科文学家的事。作为我们这小人物是忧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古人说“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如果真的那么有一天什么超星爆炸,把地球毁灭了,你就忧患也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现在我们看到天空的日月星辰,那样的运行有序,白天有明亮温暖的太阳,晚上有灿烂闪耀的星月,环绕保护人类生存生活的地球。
有人把我们的地球称作“天的骄子”。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甚至说宇宙的一切星体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地球中心说)。
仅管后来哥白尼否定了他的说法(太阳中心说),我们也不能说托勒密是在瞎说。
这除了托勒密对宇宙缺少了解,也说明古人比我们更珍爱地球。
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天之骄子”。
你想,我们的地球为什么离太阳的运转的位置是那样的适中?
要是离太阳的运转的位置稍微远那么一点点,或近那么一点点,那我们不是太热了,就是太冷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无法生存。
我们的地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很可能是一片荒凉无垠的不毛之地;另外,你看,空气,水这些生命的必备品,为什么只在我们地球上有,而其他星球上没有?
前些时候听说太湖大水,被蓝藻污染得不能吃了。
我当时感到很奇怪,小时候就听有歌唱道:
“太湖美,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的水。”
现在为什么变成太湖臭了?据媒体报道说,原因就是太湖上游沿岸的工厂太多,有些工厂把脏水排入太湖,使太湖水受到严重污染,不美了,不能吃了。这是人类自己遭蹋自己。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地球不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我们的太阳不是一颗普通的恒星,我们的太阳系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星系。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特殊星系上,特殊恒星边,特殊行星上的人。”
如果说,地球是天之骄子,那我们就是地球的骄子。
沙士比亚在他名著《哈母莱特》借哈母莱特的口,对人类进行赞扬说:“人类是一件多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尚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就是这个“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个具有超智慧的人,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钱,能去杀人、放火、去为非作歹、去贪污受贿、去涉嫌报复、去诬告陷害,去好话说尽、坏事干绝——
“乱草呀,乌鸦呀,你们究近又能高兴到几时呢?
129篇、
祝福打工的弟兄姐妹
刘国宗
“一段呆木头”是鲁迅先生在他的《出关》里对老子的比喻。
鲁迅把老子比喻成一段呆木头,有两重含意:在鲁迅那个时代(包括鲁迅以前),盖房子离不开木头的,就有现在还有人把人才比成国之栋梁;鲁迅在木头的前面加“呆”字,说明这老子虽是栋梁之材,但他不能随弯就圆、随波逐流被世所用,是“一呆木头”。
鲁迅《出关》说的那“一段呆木头”,这不仅包括老子,也包括他的学生孔子和庄子。
你看那孔子怀揣“六艺”,满腹经纶,就是“呆”,周游列国,游说人“克己复礼”,但,没有一个诸侯国王去克什么“己”,复什么“礼”的,大家都在被眼前利益所驱动,我行我素。
你孔丘是何许人也,充其量不过算是一介书生吧,你凭什么在我面前摇唇鼓舌,指手画脚的?
所以,那个被鲁迅比作“一段呆木头”的老子,不但自己“呆”,在他影响和教导下的些“徒子徒孙”也“呆”。
岂止“呆”,现在还有人把孔子比喻成“丧家狗”。
据说把孔子比作“丧家狗”的人,是中国谋大学里的教授。
我不知道那个教授先生怎么突奇想打起孔子的主意?什么不能比喻,例如上天的“行星或流星”什么的?
也许这些比喻太一般了,或者说太多、太烂了、太没新意了,现在星太多了。但,要知道教授的比喻的关于“丧家狗”的比喻,也不新不奇。
记得鲁迅当年也把民国元年的“一群臭架子的绅仕们”比喻成人们深恶痛绝的“丧家狗”的。
或许教授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比喻而联想到的?
总之,不管教授先生联没联想,把孔子比喻成“丧家狗”,不恰当,也不新不奇。
如果说孔子是“丧家狗”,至于说那个庄子呢,虽然嘴上说“不食人间烟火”,但,离开人间还是不行。
在饿得没法的情况下,庄子还是托人去在橡胶漆园里找点工打打,混口饭吃吃;鲁迅说老子是“一段呆木头”的另一层含意是,大凡能称得上树的,都要经风沥雨,不论大树和小树。
特别是能称得上“木头”的大树,经历的风雨那更是无数,如果能被人用来比喻“树”,那肯定是不一般的“树”。
那都是些特大的“树”,是“大材大料”,没有人会把那些枝枝杈杈样“遇风经雨”就屈背弓腰的“小闹毛”比作木头,更不用说“呆”了。
岂不知那呆是有“灵”性的。
这“灵”不是那一个人随便就能求得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只要得了道,什么都行,可是如果失掉了,那就什么也不行。”
把孔子比作丧家狗的教授先生,您该把庄子比喻成什么呢?总之,不论,怎样比喻要叫人读了文章心情好受些。
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把有些话说得也使人难以接受,有点像他比喻老子“一段呆木头”那样子。你听他说那话:“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说“道,是不能塞的”,人还是容易能接受的。人如果心中没“道”,眼前没“路”,那不成了瞎子?“时,是不能留的”,这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谁能留住岁月和时间?
“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这话,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
这是“天命论”了,这就把人限制死了。
如果“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
那许多人还去奋斗和努力做什么?我们不停的工作和学习,难道就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就没有改变性格和命运的含意的成份?
那满天下的打工的弟兄姐妹们,不都为了改自己的“性”,换自己的“命”,才走出家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