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56章
卫风家事在线全集:全文全集番外第150-156章第150章
刘书昭还是有些心虚的,生怕让人看见――他挨顿责骂倒是小事,可是不能带累了表妹的名声。要不是朱慕贤言辞恳切的央求,他可不会同意这档子事儿。
不过朱慕贤也说话算数,就递了1小瓶子药膏,说了两句话,并没什么越轨的言辞举止。
刘书昭现在心情十分复杂。在朱家没有提亲之前,他和朱慕贤的关系那是要好的同窗,好友。朱慕贤这个人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极有风度,为人大方,又勤学上进。刘书昭和他脾气相投,两人很是谈得来。
正因为他们要好,所以刘书昭也知道朱慕贤有位青梅竹马的表妹这件事。从前倔还拿这事打趣过他。可是那会儿谁能想到,朱慕贤和他表妹有缘无份,却眼见要迎娶自己表妹了。
当朋友,当好兄弟看,刘书昭觉得朱慕贤哪哪儿都好。可是要把他当妹婿看,那顿时就毛病极多了。比如朱家复杂的背景,家庭关系,朱慕贤的性格,还有他曾经钟情过他那位表妹――瞧,能挑出1大堆的毛病来。
但这桩亲事已经成了定局,都下过聘了,日子也定了,不到1年的功夫,表妹1过门,两人就真成了亲戚了。刘书昭虽然和朱慕贤相处时还是1如既往,可是心里到底有点古怪的感觉,看他的目光不免也带了几分探究。朱慕贤仿佛1无所觉,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两人出了院门,刘书昭压低声音说:“此事仅此1回,下不为例。”
朱慕贤朝他揖了下手:“足感盛情,我也知道刘兄为了我担了风险了。”
“我这算什么风险,关键是要让旁人知道,对表妹的名声不好。就是你家里长辈听闻了,只怕都会觉得表妹轻浮。”
朱慕贤心说,他和又林偷偷见面实在不是头1次了。
当然他也知道,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以前两人见面。为的从来不是私情,虽然见面也要避着人,可是彼此心里是坦荡荡的。那是为了替另1对有情人分忧搭线。
可是现在,他和又林是未婚夫妻关系了,这私下见面可就是越礼之举。中秋的时候他曾经去李家送过节礼,当然,没有见着又林。李家上下对未来姑爷当然是热情款待,格外殷勤。
虽然李光沛的热情中。带着1点咬牙切齿的意味。这个朱慕贤懂得,李光沛是不放心,也不太甘心。养了十几年的掌上明珠,要被1个毛头小子拐走,还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会1辈子待女儿好,教当爹的人怎么放心得下?
所以这次刘书昭嫁妹,朱慕贤1听说又林也随4奶奶1同过来了,心思顿时活动开了。在于江的时候,虽然两家只1墙之隔,可是那1堵墙却牢固难以逾越。
到现在到了东潭。同样是来做客,这见面的难度可就低得多了。更何况。这儿还有刘书昭可以帮忙原牵线搭桥。
他出门的时候,朱老太太嘱咐他带着两3样常用药,还有治外伤的药膏,他还觉得没那必要。毕竟只来这么两3日。可是现在他十分庆幸,到底还是长辈想得周到,出门在外什么事儿都会遇上,幸好带了这药膏。正好用上。药膏还是前番朱大太太从京城来时特意给他捎来的,涂擦外伤最合适,本地还真找不出这么好的药膏来。
朱慕贤脚步轻快。唇角带笑。刘书昭斜了他1眼,以前看这位好友哪哪儿都顺眼,可是现在看他微笑的样子,温文的姿态,全都不顺眼,只觉得拳头痒痒的,很想冲他脸上来那么几下。
“说起来,表妹平时是很大方稳重的,要不是听人误传了消息,以为是姑母摔伤了,她也不会焦急着赶路跌那1跤。”
朱慕贤顺着他的话说:“正是…李姑娘1贯孝顺,关心则乱。”
嗯,他(超多-书农在线书库)就好,刘书昭想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又林对长辈是很孝顺的,这也不是他夸口,的确是实情,远近的人都知道。
又林打开药瓶儿闻了闻味儿,味道很是清香,要不说是药,倒要当成是胭脂膏子。
“姑娘,要用这药吗?”
又林说:“先放着吧。”
有人送了晚饭来,小英忙迎上去接了食盒。送饭的那个媳妇笑着问候又林:“表姑娘好,腿疼的可好些了?要是不舒服可千万别瞒着。我们奶奶吩咐给姑娘做了两样小菜,都是姑娘平素喜欢吃的。可不是那大灶烧的,这几天请客,大灶上忙,做的粗疏,又油腻,这是单开的小灶做的,姑娘可得多吃点儿。”
又林笑着说:“让舅母担心了,我没什么大事儿。”
小英揭开食盒把碗碟1样样拿出来,果然菜色清淡,是又林喜欢的,可见2舅母虽然忙着操持,还是很关心又林这边。
“帮我和舅母说声费心。”
“表姑娘快别客气。”那个媳妇说:“那我先去前头支应着,今天客人多,事儿也忙。过1会儿我再来收碗筷。”
又林唤住她:“嫂子等等,我忽然想起件事来。昨天晚上那个给我传话的小丫头,可受了责罚?”
那个媳妇觉得又林肯定是想出出气,忙说:“我们奶奶发过话了,因为这两天是大喜的日子,所以只是饿她两顿饭。等我们姑娘出了门子,再好生发落她,给表姑娘出气。这丫头平时只干点粗活儿,传个话都说不(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也该罚1罚,她才能学个乖呢。”
又林却说:“我正想说,这事儿就算了吧。她也不是存心的,人多事忙难免出错,是我自己绊了1跤,错处不全在她在身上。”
那个媳妇忙说:“哎哟,表姑娘就是好心肠,那我回头就去跟金大娘说1声,那小丫头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遇着表姑娘这么大量的人。”
又林只是1笑,小英从荷包里抓了1把散钱给她。
“哎哟,表姑娘这也太客气了,这怎么敢当呢。”
“应该的,劳烦嫂子跑腿传话了,你先去忙吧。”
那个媳妇喜孜孜的去了,又林让小英1块儿坐下吃了饭。她胃口不怎么好,饭菜只动了1点,小英劝了她:“姑娘多吃几口吧。这受了伤,要将养皮肉,不好生吃饭哪里将养得好?再说,2舅奶奶特意吩咐了给做的,要是只吃这么两口,倒显得饭菜不合胃口,姑娘不领这个情1样。”
“你现在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又林1笑,添了半碗汤。
用过饭那个媳妇又回来收拾碗筷和食盒,让又林有些意外的是,她把那个小丫头也带过来了。
“快,给表姑娘磕头。你办事这么毛糙,害得姑娘受了伤,姑娘反倒过来替你说情,你可得好生谢过姑娘。”
那个小丫头低着头,整个人显得胆怯瑟缩,很麻利的双膝跑下,给又林磕了个头,小声说:“谢谢表姑娘。”
“快起来。”
她还跪着没敢抬头,小英过去把她给拉了起来:“别跪了,姑娘都说不怪你了。”
昨晚天黑,又匆忙,又林都没仔细看清她的模样。这会再看,这小丫头瘦仃仃的,穿的是件半旧不新的茄紫色短衫,下头是深油绿的裙子――裙子成色倒是比衣服要新1些。这两件1看都不是这个年纪的该穿的颜色,很明显是旁人的衣裳改小了,匆忙间凑和穿上的。小脸儿黄黄的,看样子还没十岁。
又林以前也常往2舅舅家来,上上下下的人都认得,倒是没见过这小丫头。
“你叫什么?”
她看了那个媳妇1眼,小声地答:“我叫3妞儿。”
她从昨晚到现在,大概没少受惊吓,说不定眼都没合,看起来很是憔悴。又林声音温和:“家里几口人?什么时候来做事的?”
“爹不在了…家里还有娘和妹妹。”
这么几句话就足以让又林了解大概。家里没有顶梁柱了,生计没着落,更加养不活孩子他。旁边那个媳妇说:“她是才买来的。就是4月里办喜事的时候,家里人有点儿不够使唤了,才买了几个,她是那会儿1起买来的,手脚粗笨,也不懂事。”
看着她,又林觉得自己已经够幸运的。她的身份是个小姐,衣食无忧。要是变成3妞儿这样的,只怕也得卖身做丫鬟。
又林的本意也不是让她过来磕头拜谢,只不过觉得她也没犯大错,要是舅母认真的责罚她,1个小孩儿也怪可怜的。说了几句话,就让她们出去了。
4奶奶也过来了1趟,关切的问又林吃了什么,伤处疼不疼。又林替3妞儿求情的事儿4奶奶也知道了。
“你在你舅舅家摔着,舅母当然过意不去。再说她管着家,遇事不能太松泛了,不然下人有样学样,都不知道怕,那就更难管了。”
“我就是觉得那小丫头太小了。再说,我也不想舅母为这事儿烦心。”
4奶奶摸摸女儿的脸:“我知道你憋闷,再忍明儿1天,后天1早咱们就动身回家去。对了,今天涂了药没有?”
说起药,又林想起下午的事,难免有些心虚。
“涂过了,小英帮我涂的。”
4奶奶点头,又嘱咐了两句不可沾水,不要乱动,又林都乖乖点头应下。
第151章
4表姐欢欢喜喜上了花轿,3日回门时春风满面,别人打趣她,她笑眯眯的红着脸,也不生气。等这边喜事1了,4奶奶也辞别了哥嫂,带着又林回了于江。
进了十月,天气1天比1天冷,德林写字的时候,砚上的墨常常会写到1半就凝住了,十分不便。而玉林更是1步门也不出,整天待在又林屋里,陪她说话做针线。
虽然田里的事情到这时候都忙活得差不多了,可是快到年底了,4奶奶反而比往日更加忙碌。
往常这时候,李家已经腌好了酱菜,邻里间常常互相送这些,每家都有自家的不传之秘,但李家的酱菜都腌得很有特色。
朱家从搬来,和李家1直关系极好。现在关系又不同了,这回朱家也按风俗送来了6样小菜,不过比往年又多了1对鹅,4坛酒。
这送鹅和酒,却是于江本地的风俗,都是亲家之间才送的,李家自然也有回礼。
德林下了学,衣裳没来及换就跑到又林这儿来。玉林也在这儿,通儿也常待在这里。这儿又暖和,又热闹,还1天不断点心汤水,4奶奶那儿事忙,常顾不上小儿子。李老太太那里太清冷,通儿也待不住。天气暖和的时候他还能满院子跑,天气冷了就只能待在屋里。
通儿脸让冷风吹得红通通的,进了门急忙把手贴到手炉上去暖。又林问:“你怎么冻成这样儿?没坐车回来?”
“车走得太慢了,再说我也不小了,我们学堂里其他人都是自己走的。我还有奶哥跟着,用不着车接。这几天我都是自己走的。”
德林到底是大了,懂事了。他更期望别人把他当大人1样对待,而不是还象对孩子1样。
玉林放下绣活儿,倒了杯茶给德林。德林正和又林描述今天学堂上有人偷睡懒觉被先生打板子,打得嚎啕大哭的情形。
“…冬天挨打太受罪了,天热的时候倒不觉得多疼。可是天1冷,板子打手心手背上真是疼啊,疼得受不了,也难怪他哭。上次还有个挨板子的,他手本来就冻坏了,1打就烂了,到现在都缠着布没拆呢,字也不能写了。”
又林听得心惊胆战的。忙问:“你没给打吧?”
“我也挨过。”德林倒没隐瞒:“字写错了,不过就挨了两下。以前我不懂,进了学堂之后(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许多道理――不光是书上的道理。就那个手冻坏的了同窗,他手会冻坏,是因为父亲出门在外,母亲又病重,他不但要上学堂念书,在家还要挑水劈柴洗衣,手才会冻坏的。可就算是这样,他的功课也没比别人差。我比他优越多了。我总不能不如他。”
又林十分心疼,可又觉得很骄傲。握着他手鼓励他:“先生严厉也是为了你们好。”
德林在又林这儿把先生布置的两篇字写了,要走的时候,忽然从书袋里摸出本书来,飞快地往又林手里1塞,小声说:“这是朱大哥让我给姐姐带的。”
话1说完,没等又林出声,德林就推门跑了。
茯苓从外头进来。德林差点撞她身上。茯苓笑着说了句:“少爷慢些。”
德林头也没回的跑了。
朱慕贤给她的书?
又林翻了1翻,和上次的书差不多,不是本地书坊书肆里的。看着用纸和印式就不1样,应该也是从外地捎来的――可能京中的,也可能是别的地方的。
这么看来,上次送来的书,也是专门捎给她的,并不是给德林。
真的很奇怪,她好象从来没和他说过她喜欢看什么书,可是他捎来的书恰恰是她喜欢的。
是他着意打听过,还是凑巧?又或者,不用打听也不是凑巧,他就懂她,所以知道她喜欢读什么书?
又林喜欢1些讲地理风俗的随笔杂谈。这1世还是女子,但是既不能出闺门,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去了解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她对外界的1切都好奇并向往着,她渴望知道更多,更远。在别处,山是什么样,河是什么样,与她前世生活的世界有没有不同。想知道在别处居住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吃什么,穿什么,怎样出行,住什么样的屋子――
这种书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太多,而且从来都成不了热门书。书坊除了正经书,就是1些话本,艳情、志异。这种书太过小众,1般不会多印,甚至多数是写书的人自己掏腰包印出来自娱自乐,收藏纪念用的,所以常常印的很少,不太好买到。
又林翻了1遍,书里并没夹什么东西。
好吧,是她想多了。
朱慕贤并不是想在里头夹带什么,只是单纯的带给她1本书。
朱慕贤想的的确也很简单。天气冷,多数人都留在家中,又林更是如此。
朱慕贤想起那年夏天在山上的寺里避暑,又林梳着辫子,在阳光下欢笑、跑动的样子――就象他曾经见过的小鹿1样,那么轻盈和自由。
整天整天的待在家中,该有多苦闷。
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会问起京城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夏天怎么避暑,冬天怎样过冬。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旁人都不去留意的事情,她却总是听得很认真,眼中闪动着动人的光亮。仿佛听到这些讲述的时候,那些情景也真实的出现在她的眼前了。
所以这些书他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找,只是看到了,就会顺手买下来。
他想,她应该会喜欢。
又林确实很喜欢,天天做针线,长了也会烦闷。闲时翻两页书,喝1杯茶,已经十分享受了。
这样就很好――虽然他们两人之间还说不上爱,可是朱慕贤将来对她应该会给予该给的尊敬,另外他还很体贴细心。
这也就足够了。
4奶奶出了趟门,去了又林的2伯家1趟。回来时顺路去看7奶奶。7奶奶刚到家没几日,1直照料生病的妹子,大半年都不在家中,7奶奶也有好久没见着她了。
照料病人是件十分劳心劳力的事情,7奶奶看起来也象是刚刚大病了1场似的,瘦了许多,脸色也腊黄腊黄的。这会儿天还不算正经的寒冬,她人还在屋里头,已经裹上了皮袄了。
“你这是…”4奶奶吃了1惊:“怎么瘦成这样了?”
7奶奶精神倒还好,脸上带着笑:“没事儿,看你吓成这样。我也请郎中看过了,也只说我太虚了得好好补1补,没有大碍。”
“你年纪也不轻了,自己得注意多保养。”4奶奶不无感慨:“我当初就是因为1时大意,落下了病根,养了这么些年还是病怏怏的,你可要当心,别走了我的老路。”
7奶奶说:“真的没事儿了。你放心,我可不想死,我得好好活下去,活得长长久久的。”
4奶奶看她眼中透出坚定的光亮,点了点头:“这才对。自己的身子自己得爱惜。要是你自己都不当心,难道还能指望别人替你保养爱惜?对了,你妹子怎么样了?”
“也好了。”7奶奶说:“她还让我捎了东西来,也有你1份儿。我这两天收拾出来,正要打发人给你送去。可巧你自己来了,那就让你带回去吧。”
东西倒不算什么,只是些土仪,不过是往来礼节。大概是因为7奶奶1直照料妹子的病,所以她妹子心中过意不去,礼多不人怪。
要是搁在旁人身上,出嫁的妇人,去照料妹子1去就是快半年,那肯定不行,婆家、丈夫那1定不答应。可是7奶奶这情况又不1样。1来他们这1房也已经算是分了家了,老太太跟着老大家。7奶奶和婆婆合不来,除了过节做寿什么的场合,1般和那边不怎么来往。2来,老7和她现在跟陌路人似的,整年整月的不回来,这个丈夫跟没有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没人管没人理,7奶奶才能这么自由的出门。可是反过来想,明明有家人,却形同于无,彼此漠不关心,这也实在很凄凉。
喜凤送4奶奶出门上车。她已经嫁了人,头发也挽了起来,做妇人打扮,不过7奶奶倚重她,她现在还在7奶奶身边伺候。
4奶奶回头看了1眼。7奶奶独居在这栋3进的宅院里,墙高院深,下人仆妇再多,也都顶不上亲人啊。就算攒再多私房钱,有什么用处?丈夫不亲,膝下也没个孩子――攒再多的钱将来也不知道便宜了什么人。
族里也不是没有人跟7奶奶提过继的事,但是她1直没有松口,她这人是太要强了。纵然没儿子,也不愿意受别人摆布。
可是女人要强太过了,也不好。
4奶奶想着,等她身子养好些,还是劝1劝她,捡那年纪小的孩子,抱养1个也无妨。老7夫妻间闹得这样僵,只怕也不是1个人的错儿,有个孩子,纵然不是亲的,说不定也能软化1下他们夫妻间的关系。退1步说,要是老了、病了,总也有个端汤送药的人。
第152章
李老太太入冬以来断断续续又咳嗽起来,起先大家都没注意,因为李老太太1直有咳嗽的宿疾,天1冷就容易复发,她自己也没放在心上,就是把过去吃的方子拿出来又煎了药服。往年这药吃了,晚上总是能睡得舒服点,可是这1回却不行,即便吃了药,还是整晚都在咳,咳得特别凶。玉林也跟着整晚都没有睡,并不是被吵醒,而是她1直守着李老太太,端水送药,服侍的特别尽心。
这下李光沛和4奶奶都有点慌了,急忙再请了郎中来看,可郎中说的还和原来差不多的话,药方子上减了1味药,但粟壳的份量加重了。
李光沛当即立断送走了郎中,然后立刻动身去杭州请了位郎中过来。
不管古今中外,大家1致认为大地方大药堂的大医生1定是有本事的,而且老医生总比年轻医生更受信任。
如果按这条道理来推断,李光沛请的这位郎中1定是很有本事的——他已经年近7旬了,连眉毛都白了。
这是好事,李老太太虽然嘴上说着没有事不用这样瞎紧张,可是看到这位老郎中来了之后,情绪很明显也放松了1些。
这位老郎中并不象上门来诊脉治病的,他脚步轻快,笑容可掬,倒象是上门来做客的。诊过脉之后和李老太太说没大碍,药也不用吃的那么多,要放宽心。问是不是吃了什么寒凉的东西?李老太太身边的人1起想了,说是没有。又问是不是有什么操心的事儿?
这个却是有的——不就是大孙女要出阁的事儿嘛。
李老太太也释然了。
但是那位郎中跟李光沛并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的是,老太太这病症断断续续的快有2十年了,之前服药有用,因为年纪不那么大,身体自己还抵挡得住。但是人有了年纪,精血气力都象锅里的水1样,慢慢的熬干了,可是锅底下的火却还在烧着。如此焦煎,正气消而病气旺。人压不住病,那就会让病把人压倒。如今还是要调理着,也不要受寒。
李光沛(超多-书农在线书库)这位郎中说得都是对的。
李老太太毕竟是年纪大了。
这位郎中开了个方子。又留了几个食补的办法。李老太太用了他的方子之后,果然好了许多。1家人也都松了口气。尤其是4奶奶——女儿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倘若这时候李老太太去世,那婚事势必要搁下。
不能说4奶奶太凉薄,不关心婆婆的死活,只想着儿女。她自然也关心——婆媳这么些年,有苦有乐。当然也有感情。可是4奶奶毕竟更爱儿女。
虽然李老太太的病看着是好转了,但是李光沛心里(超多-书农在线书库),好郎中能治病,但治不了衰老。
人总会老的,这不可逆转,也不可阻拦。
他心里难过。李老太太年青守寡,李光沛深知道母亲不易,1直都极孝顺。他想着。等天气暖和些,就多陪陪李老太太,也出去走1走。散散心,让她过得快活些。
这事儿他和4奶奶都没有说。
家里头,也就是又林恍惚的察觉到了1点。
倒不是又林很懂医理,又或者她是穿越者就有什么先知之能。只不过按常理来推想——李老太太已经6十多岁了,已经超过了这个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有句话说,人生7十古来稀。就是李家1族里头,前年去年也有好几位长辈去世,都还没有李老太太岁数大呢。
表面上1切如旧,只不过李老太太对玉林倒比从前显得亲厚了些。
以前因为玉林的相貌和她母亲的出身,李老太太1直对她格外严厉。但是李老太太1病。玉林尽心竭力的伺候,白天晚上都不懈怠,端汤送药的,自己都瘦了1圈儿。孙女儿这样尽孝,李老太太的心也松动了。
这孩子虽然有个上不得台面的母亲,但是她落地就没了娘。是在4奶奶和李老太太跟前长大的,很规矩,很懂理,也很孝顺。虽然种子有瑕疵,可是这种在好地里,精心教养着,孩子也没长歪。
连4奶奶也觉得,这孩子很是孝顺,也听话。她的改变直接体现在物质上,做冬衣的时候给玉林也多添置了几件。
可是快到年关,往来应酬又多起来的时候,玉林还是如往年1样,被有意无意的搁置在1旁,很少让她出来露面。
很多人都知道李家有两个女儿,可是很少人见过玉林。连朱老太太从前来得那么频繁,都没见过她两面,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许多往来的人家送礼,当然不会忘记又林这个长女,更不会忽略两个少爷,可是玉林却常常的被遗忘了。
又林注意到玉林这些天话都很少,只闷头做活。问她,她也不说。
这孩子打小话就少,又林总觉得有些心疼。虽然不是同1个母亲生的,但是因为她的母亲并没有实际出现过,所以又林在心里,还是把她当成自已的妹妹的。更何况玉林冰雪可爱,又聪明听话,这样的孩子很难让人不喜欢。
玉林的这种沉默已经有好几天了,又林问过了,从78天之前1位出嫁堂姑奶奶来看过李老太太之后,玉林就没有笑过。
那位堂姑奶奶也是个讲规矩的人,给了又林和通儿见面礼。德林虽然去了学堂不在家中,也没少了他的1份儿。玉林虽然在家中,她的存在却被直接无视了。
这种冷遇从前就已经不少,但是玉林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越长大,对这些事情就会越敏感。
玉林已经开始发育了,就是前些天的事。又林最先发觉的,玉林做针线的时候,腰不再直着,而是向前微微弓着,含着胸的样子。又林问她是不是不舒服,玉林很难为情地跟她说了。
胸部开始鼓起来,衣裳1蹭都疼。
又林细细的问了,又教给她要注意些什么,肚兜也不能做以前那样的了,吃食上也要注意。
说完这些,又林又问她不爱说话的原因,玉林还是不肯讲。
又林索性用半开玩笑的口气说:“是不是因为那天老姑奶奶来,你没得着见面礼儿?”
玉林索性把头扭到1边去了。
“不说话,我就当你是默认了?”
玉林终于说了句:“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
玉林转过头来,又林才发现她已经哭了。
“姐姐,我根本不该出生。”
又林忙说:“这是什么话!快别乱说!”
玉林摇摇头:“这是我心里话。你刚才1直问我,现在我想说了,你又不愿意听了。”
又林握着她的手:“你这些天就在琢磨这个?”
玉林抹了1把泪:“小时候我就知道,我和姐姐,和弟弟都不1样。那时候我不知道原因。后来我就(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我不是娘亲生的,我的娘…她早已经死了。在家里,没人喜欢我。老太太,母亲,父亲——他们都更愿意家里没有我这个人。”
又林1时说不出话来。
没错,玉林说得都对,这是实话,不是她小女孩儿没事儿找事儿伤春悲秋。
玉林揪着帕子角:“姐姐,你知道我亲娘是个什么人吗?”
又林又被难了1下。她知道,可是她不能说。
玉林露出个自嘲的笑——这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特别的不合适。这笑容酸楚而沧桑,不该出现在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脸上。
“我知道,她是个风尘女子。”玉林的眼泪大颗大颗掉下来:“是那种死了都不能进祖坟的人祖母和娘不待见她,也不待见我,我都懂。可是爹为什么也…他要是看不起我娘,看不起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又林紧紧抱着她,玉林没有哭出声来,但是身子颤得厉害。
她很少哭,从懂事以来,似乎就没有放声哭过。她更多的表情是沉默,沉默,1直温顺而沉默。
又林安慰了她1会儿,让人打了水来让她洗了脸,重新梳了头。
虽然又林1直担心,但是玉林哭过之后,又恢复了常态,依然沉默而温顺。
至于4奶奶和李老太太她们不让玉林随意出去见人,也是有理由的。玉林生得太好了。姑娘家生得太出众,即便她不惹是非,只怕是非也会惹上她。前头就有个例子,也是他们镇上的姑娘,比又林大1些,生得十分美貌。因为出门的时候被人看见了,没过两天就有那有财势的人家上门来要娶。姑娘的父母觉得不合适,可是对方势大又不能抗拒,只能违心的把女儿嫁了。
玉林生的比那姑娘又不知好了多少了。
也许李家的长辈也不愿意旁人背后对玉林的相貌议论不休。只要1说起她美得不同寻常,就要难免扯到她的母亲,再扯到她母亲不光彩的出身。为了家里头,为了李光沛的名声,他们肯定不愿李家、李家的姑娘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
又林又1次意识到,美女的烦恼实在太多。太出众了,未必就会幸福。
第153章
1开春李老太太的咳嗽好转之后,玉林病了1次,缠绵了大半月才好。她好了,通儿又病了。4奶奶忙得脚不沾地,还得顾着大女儿的嫁妆。
这还是又林自己能干,嫁妆单子理1遍,轻重缓急分得清楚,能自己料理的就不让4奶奶多操心。4奶奶1面欣慰,1面又心酸的想着,很快这样懂事体贴的女儿就是人家的人了。
只有这么1个宝贝闺女――幸好也只有这么1个。要是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4奶奶真想不出自己该有多难受。
厚厚的冬衣还没完全换下去,天气却1下子暖和起来,这些日子4奶奶晚上总睡不着觉,心慌气促,脸上脖子后头潮热的得难受。1旁李光沛兀自裹着被子呼呼的睡的正香。
4奶奶拿枕边的帕子抹了抹汗,可是总觉得抹也抹不净,那种潮乎乎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的黏着,粘着。心里烦得很,连李光沛沉睡的脸都让她看不惯。
晚上睡不好,白天更心浮气躁。4奶奶今天接连出了两个错儿,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1件是忘了给人回礼,另1件是采买买错了样东西。4奶奶气得简直要大发雷霆,话1出口,倒把她自己也吓住了。
李老太太倒是不意外――4奶奶现在经历的,她当年也经历过。连郎中都不要请,李老太太也知道儿媳妇这是怎么了。
又林听说的第1也(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这是更年期啊。
说起来,4奶奶的岁数也差不多了。
请了郎中来,4奶奶只说自己没病,不愿意让郎中瞧。郎中也很理解这种情况――见得多了,不用诊脉,1看4奶奶的脸色神情,再听旁人1说都知道是什么个缘由。开了天王补心丹和清心安神散,并且说了。平时不要急躁,也不要劳累,饮食也尽量清淡些――
但4奶奶根本就不愿意吃药。她说她又没有病,不过是天气转热了1些,被子盖厚了。至于晚上睡不着,4奶奶觉得自己是操心女儿的亲事所致。连李光沛劝她她都听不进去,或是表面上答应了,其实该怎样还是怎样。
德林虽然不太懂得4奶奶这是怎么了。可是他很会看风头,比平时还乖顺听话。他学里有同窗也说过,家中母亲忽然脾气坏了起来,骂鸡撵狗的,成天不安生。德林猜着,多半女人到了这年纪或许都会这样。李光沛也是1样,对妻子尽量忍让和温柔,就算4奶奶无故发脾气埋怨他,李光沛也只默默听着,有时还会主动道歉劝哄。
可是其他人理解。并体贴,通儿就不行了。这孩子现在介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间。说他不懂事吧,大部分时候大人说的话他都懂。可是要说他懂事,他现在最大的心思就是玩儿,做为家里的老幺,1向是备受宠爱的,这孩子也很有些拗脾气。想干什么,你要是不答应他。他就能使性子找碴哭闹,非得达到目的才罢休。以往4奶奶会好言哄着,可是现在搁着心情正烦得要命。抓过来啪啪两巴掌,顿时把通儿打傻了。回过神来都没敢哭,紧紧闭着嘴,小脸儿憋得通红――他以前可从来没挨过4奶奶的揍,顶多是训1顿,然后冷淡着不理他。
幸好他没放声嚎哭,不然保不齐4奶奶心烦起来会接着揍他。
屋里人1不知道怎么好了,乳娘赶紧把通儿抱出去,熟门熟路的来找又林。
通儿脸上的颜色已经十分吓人了,其实4奶奶那两巴掌也不算很重,可是他吓得厉害,又憋着气儿,紫胀紫胀的,把又林吓得不轻。又拍又哄,通儿才哇1声哭了出来。这1发不可收拾,哭得那个委屈,那个撕心裂肺啊,1屋子人又慌了神儿,乳娘忙着想上去哄,又林说:“不用,让他哭吧,比憋着强。”
通儿哭了半晌,等他哭累了,又林让人端水给他洗了脸,又给他倒了热乎乎的果子蜜喝。甜甜的热茶不但补充水份,还起到了安抚的作用。
通儿抽抽咽咽的睡着了,又林才能脱开身往4奶奶那儿去。
4奶奶正在生闷气。
她打完儿子也后悔了,那会儿好象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1样。打完了儿子,4奶奶还觉得胸口闷得生疼,正在榻上歪着,又林进来的时候,满院子静悄悄的,都没人敢出声。
又林走到床边坐下,轻声唤:“娘。”
4奶奶沉沉的嗯了1声,也没动弹,只问:“你弟弟呢?”
“哭了1会儿,哭累了就打盹了。”又林解释:“也没打重,他就是吓着了。娘身上觉得怎么样?哪儿不爽利?”
4奶奶慢慢转过头来,眼睛也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又林过来扶着她坐起来,又端茶给她。
4奶奶没有接茶,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地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莫名的心烦。”她看着自己的手:“多半,我是真病了…”
又林握着她的手:“娘是为我的事儿操心太过了。其实现在该做的都差不多齐备了,娘不用这样焦虑。”
李老太太听着动静了,也没有说什么。
女人总得经这1遭,再加上4奶奶现在操办女儿的亲事,既舍不得女儿马上要嫁人,又怕嫁妆有什么疏漏,顾虑重重,所以比旁人更显得急躁多怒些。要不是赶在这个当口,大概也不会这样。
不过经过这件事,4奶奶总算开始服药了。清心安神散晚间喝过之后,夜里总算能睡得踏实些了。就是通儿经过那件事之后,好几天不往4奶奶跟前去,看来那天受的惊吓实在不小。
不过孩子是记不了父母的仇的,过了些日子,通儿就把这事儿抛诸脑后了。
李光沛和4奶奶是夫妻,自然能注意到1些别人不大注意的细节。比如4奶奶对衣饰上头不大精心了,过去很喜欢吃的龙井茶吃着也不香了,倒是从前不大喜欢的铁观音现在喝着象是更适口,还要沏得浓浓的。
还有,夫妻之间的亲近也变得少了。
又林要做的几双鞋袜都已经做好了。尺寸当然都是打听好的――虽然这鞋只是个象征意义的礼物,大概会压在箱底,永远都不会穿到。但是又林还是得按照尺码规规矩矩的都做出来。纵然她平时针线活儿做的1般,这几双鞋是下了大功夫的,总不能让人家指着鼻子说没有家教。两家的门第本来就不算太般配,在这些事情上更不能让人挑理。
朱家也请了人来拾掇房子。朱慕贤现在住的院子小了些,所以新房安置在西院儿,3间屋子粉刷1新,家什器物也都是朱老太太1件1件的精心挑拣出来的。朱慕贤的喜袍更是1早就挑好的料子,量体裁剪之后,做了足足多半个月。朱老太太摸着那光滑的料子,红得正,红得艳,都能耀花人眼了。
“来,快穿上试试。”朱老太太笑眯眯地说:“看看哪儿不合适,再让人拿去改。”
朱慕贤颇有几分不好意思,1屋子女人都注视着他,说着笑着催促着。
“快换吧,要不要祖母帮你换?”
朱慕贤忙拿起衣裳:“不用不用,我自己去换。”
朱老太太看他躲进西屋里去,笑呵呵地说:“成大人了,咱们人多,他不好意思。”
徐妈妈笑着说:“可不是。我还记得少爷刚落地的时候,老太太抱过来养了好长。那生得小模样,又白又胖的,跟画上的金童似的,谁见了都夸。这时光过得就是快,眼见着老太太又要抱上重孙子了。”
朱慕贤脱了外袍,那把那件簇新的喜袍穿上。
他转过身来系袍带,抬头看了1眼穿衣镜。
镜子里也映成1片红彤彤的。
朱慕贤这些年很少穿这样的艳的颜色,更何况这是迎亲时的吉服。到了迎亲那天他就会穿着这1身儿去去迎娶,新娘也会穿着同样1身火红的嫁衣,被他娶进门来。
他对着镜子出了1会儿神,想到过不多久,就会有另1个人加入他的生活,和他同床共枕,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外头有人催着问,朱慕贤定定神走了出去,果然1屋子人都夸个不停。朱老太太高兴得笑眯了眼:“走几步,走几步看看。”
朱慕贤走得有点僵,又惹来1片笑声。
朱老太太又拍着手说:“转个身儿,转过去看看。”
衣裳挺合体的,没什么再要修改的地方。就是朱慕贤觉得自己跟耍猴戏的1样,逗人发笑不说,这些看的人还都是不给钱的。
差不多同1个时候,又林也在试嫁衣。
她的嫁衣就要繁复多了,1个人根本穿不好,必须得有人帮忙才行。4奶奶在1旁指挥着小英她们团团转,又林就象个木偶1样,只能任她们摆布。
嫁衣的质料上乘,料子摸在手里沉甸甸的,又很坠滑,1件件的既繁复,又华贵。又林觉得自己简直不是试嫁衣,而是披挂战袍,层层武装之后就要上战场了。
第154章
在又林的记忆里,除了小时候过年,她就没穿过这样的红色——不,那红色也没有这么正,这么艳。
这种红色,就象4月里阳光下盛开的石榴花,那么红,那么烈,远远看去简直象1团火。
1个女人1辈子,也只穿这么1次。哪怕以后再醮,也穿不得这样的正红了。
这么1想,这红色更显得郑重不凡。待嫁的姑娘会把全部期待都托付在了这件嫁衣上,把它绣得美仑美央,并不理会这衣裳1辈子只能穿1次,且只能穿1天。
4奶奶看着亭亭玉立1身大红的女儿,眼眶微微发热。她低头喝了口茶掩饰过去,再仔细看这身儿衣裳——倒是没什么要大改的地方,就是肩膀那里看着再收1点点,会显得更好看。
换下那身儿衣裳,又林长长的松了口气。
小英和翠玉两个人翼翼的把那件嫁衣捧着搭在1旁的架子上。小英傻懵懵的不知道,翠玉可是心里有数,这件衣裳真要弄坏1点儿,那是卖了她和小英也赔不起。光说这料子就不1般,听说有钱都没地方买去,那是专门进贡给皇帝家穿的。
朱家老太爷虽然赋闲了,可是大老爷毕竟还挂着官衔呢。姑娘要嫁过去,嫁妆是不能薄的,这陪嫁的人选4奶奶也斟酌再3。又林现在身边4个得用的——小英、翠玉、白芷和茯苓那是要跟着过去的。要是普通人家,两个使得,4个也不能说不合适。但是那家不是寻常人家,4个可能就显得少了些。翠玉听着风声,4奶奶可能还会她那边儿拨过两个人来,只是还没确定是谁,应该是和茯苓白芷1批买进来的丫头。
她们年纪相当,1起卖进的李家,又都没有其他亲故在这儿。所以彼此间关系比旁人要亲近。,有什么事儿多半是互相通气儿,相互帮忙的。
现在又林这个小院子里,小英和她算是1边儿的。白芷茯苓又是1边儿的。傻妞可以忽略不计,这丫头这两年个子蹭蹭长,从后头看跟个男的似的,心眼儿却没长几个。
如果再来两个亲近白芷她们的,这院儿里的平衡就要打破了。
翠玉现在没有以前那么争强好胜掐尖要强,但是这院儿里头,要拼资历。也只有小英能压过她。姑娘如果让小英管着事,翠玉是没2话。可如果让后来的,还是外面买来的压在头顶上,翠玉这口气怎么也舒畅不了。
可是小英偏偏对这些事儿不上心,翠玉和她说过几次了,小英都只是笑,后来也只说:“姑娘心里有数儿,咱们不用为这个操心。白芷为人挺好的。茯苓也心细,针线活儿做得也不差。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还得推举个领头儿的。”
翠玉真想骂她1声榆木疙瘩。
“现在当然不打紧。有奶奶、还有胡妈妈看着呢。可是等姑娘出了嫁,那可不是在娘家做姑娘了,给人家当媳妇儿,得操多少心费多少力,要办的事儿多,千头万绪的,咱们这些人也不能各干各的没个规矩了。谁拿1等的,谁拿23等的,要紧的事儿谁管着,这可都得分(超多-书农在线书库)的。”
又林的身份1变化。她们的身份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打个最明显的比方,4奶奶身边的几个管事妈妈,就各司其职,有的得脸,有的就讨不着好。她们几个现在看着都是1样,将来肯定不会1样。
小英还是只说:“姑娘心里都有数。用不着咱们瞎猜想。要是姑娘愿意抬举谁,那肯定也不会有错儿。”
翠玉重重的躺回枕头上,心想,和这丫头真是没法儿说。
她1点儿都不急,自己替她急也急不来啊。
但是等翠玉嫂子知道这事儿以后,却点头说:“小英这丫头别看不那么机灵,可她说话就是有理。姑娘打小儿就是懂事明理的,你们这几个人,谁能干谁不行,她心里1清2楚。她要让谁管事,那肯定是这人有这个本事,有这个担当的。你别净猜想这些。姑娘这1去,你是肯定要跟了去的,将来你的事,大半也都得姑娘做主了。只要你1心为姑娘好,姑娘肯定也亏待不了你们。”
她嫂子是很不放心的。这个小姑子打小没过什么苦,在李家,因为自家1家子人都在这儿的原因,所以她日子过得也是舒舒服服的。可是她要跟着姑娘1走,朱家可没人买她这个账,什么都得从头来。
姑娘1嫁过去,开头肯定是难的。新媳妇得服侍婆婆,还要和1大帮婆家亲戚打交道,事情绝对轻松不了。
翠玉把她嫂子的话又琢磨了几遍,倒也琢磨出味儿来了。
可不是么,姑娘是个有主意的人。她要看重谁,那自己在这儿穷操心也是白搭的。
4奶奶也和闺女说到这件事儿。又林院子里的几个,4奶奶都不太满意。小英是可靠,但是不够机灵。翠玉是有点小聪明,可是遇事只怕沉不住气。再说,有小聪明的人,为自己打算的更多,这样的人不能做为心腹的。
至于茯苓和白芷,看着倒都不错,白芷温柔敦厚,茯苓细心——这是4奶奶挑出来的,又在又林跟前服侍了这么些时日,也已经调教得不错了。可是不足之处就是她们家里人都是外头的,不是李家的人。
又林反过来安慰4奶奶。现在她身边这几个随便单拿1个出去,别家未必找得出来这样出色的。
可是当父母的人,总是想把孩子的1辈子几十年都给安排好,妥妥当当的不受1点罪。
4奶奶已经比着当时周榭的例子,不但请郎中开补药给又林调理,她吃的东西、做的事情也都被严格限制了。恐怕她手粗了,脸晒黑了,做新娘的时候被人笑话。
周大奶奶过来串门做客,两人说话的时候,提起周榭周大奶奶就叹气:“眼看是快生了,天气又热,她是头1胎,我这心里头1直悬着。”
4奶奶安慰她:“到时候,你提早过去几日,给她安个心。再说,你闺女也象你,1看就是多子顺产的相。”
虽然1般都是这边生过了,才给娘家报喜。但是两家关系好,周大奶奶过去也没什么。
4奶奶也发愁:“你这还近,想过去就过去了。将来又林要是跟着他去了京城,我想见她1面可就难上加难了。”更不要说去陪着女儿分娩了。
周大奶奶又倒过来安慰她:“又林这丫头是有福气的,小时候给她看相的人不就说了么。将来你女婿做了高官,闺女可不就成了诰命夫人了?福气大着呢,你用不着这么担忧。”
天气1暖,院子里的花也都开了。又林看着这熟悉的景色,想着再过不久,自己就要离开这里——不是短暂的小别,是换了1个地方过另1种生活。这熟悉的院子,屋子,窗子——还有人。
纵然两世为人,又林的心里还是有些惶然。
就象周榭当时1样。
劝别人的时候,道理她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的时候,还是难免1样。
德林居然小大人1样劝过姐姐:“姐姐别担心,我看朱大哥为人很好。再说,他要敢对你不好,我绝饶不了他!”
又林给逗得笑出来:“你要怎么饶不了他啊?”
不过德林的话还是给了她不少安慰。
是的,她还有家人,并不是1嫁出去就1无所有了。她手里也有自己的嫁妆,自己的人。如果日子和美,丈夫可靠。那当然是好。如果过得不好,她也会好好善待自己,不会让自己吃苦头的。
不要有太多期待,别把公婆想得的父母1样,别把丈夫想得尽善尽美,别把小叔子小姑子们当成亲弟弟亲妹妹1样掏心掏肺。
倒是玉林,她对又林是格外舍不得。
在这个家里头,待她最亲近的就是又林了。德林虽然也对她不错,并没因为不是1个娘生的就对她另眼看待。可是德林毕竟是个男孩子,和她没有什么话说。两人除了吃饭的时候见1面,其他时候根本到不了1块儿。
可是又林要嫁了。以后在这个家里,她就是孤00的1个人了。
玉林比又林还要惶恐,晚上上床很久都睡不着,望着帐子顶,1直辗转反侧。
她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眼前是1团漆黑。
朱大太太又1次从京城赶来了于江,这次来的朱家长辈还是只有她1个人。
朱慕贤的爹走不开——其实他那差事说白了不过是个空衔,去不去点卯都没人管。朱大太太为了这事儿和他又吵了1架。
儿子成亲,就算请半月假又怎么样?有功夫陪小老婆天天醉生梦死,就没功夫管1管儿子成亲的事?
至于其他人——大儿媳妇才生过,还没满百天,不能挪动,大儿子也来不了。至于下头的庶子庶女,朱大太太当然不会带他们来。
至于2房和3房,2房倒是话说得好听,可朱大太太宁可他们别来给自己添堵添乱。因为娶了个商户家的女儿,2房没少拿话抢白讽刺她。3房的就不用提了,直当他们不存在就行。好在朱家老家的亲戚还是不有少的,到时候场面也冷清不了。
第155章
当时在于江定下这门亲事的时候,朱大太太的态度还算是积极的。因为和周围其他人家1比较,李家算是拔尖的,李家姑娘也拿得出手。可是回了京城1趟,朱大太太的心中的不甘愿却1日比1日深了。
还有几家交好的世交问起来,朱大太太都很难启齿说出小儿媳妇是商户家的闺女。更不要说2房的冷嘲热讽了。2房又托人给朱长安说了1门亲,对方家里虽然说也是破落的,但是好歹那家闺女的伯父还是个7品。1直被自己压1头的2房这1回却终于在儿女的亲事上压了她1头,这让朱大太太格外的愤怒。
另1大半愤怒,来自丈夫,朱大老爷又搞大了个丫头的肚子——并且对小儿子的婚事,他1文钱都不愿多掏。朱大太太和他吵也没有用。当时大儿子成亲的花费不赀,到小儿子这儿也不能太不平衡了。可朱大老爷振振有词,说长子当然要重1些。再说当时家里还显赫,现在今非昔比。若是事情办得铺张了招了别人的眼,指不定还有什么灾祸落到头上呢。
说得大义凛然,可是几十年夫妻,朱大太太已经把枕边人看透了。这个人永远是志大才疏,总是表面1套背地里1套。没钱给儿子成亲,就有钱给小老婆打头面了?
种种愤怒冲淡了儿子即将成亲的喜悦,未来儿媳妇的种种好处也不能抵消她出身的缺憾。朱大太太憋得想冲出大门去痛骂朱家十8辈祖宗——可是她不能,她只能继续憋着,脸上还得挂着笑。言不由衷地应付别人的种种恭喜。
儿子的新房已经收拾停当了,虽然院子还不算很大,可是看起来也格外精致。房里摆设的许多东西都是朱老太太的私房。
老太太也很了解大儿媳妇和大儿子,知道京城那边儿不会出血。给自己疼爱的小孙子出钱出力。朱老太太是心甘情愿的。
心情复杂纠结,朱大太太看见儿子的时候忍不住落泪了,陪房范妈妈很是机灵。解释为大太太这是太欣慰了,喜极而泣。
朱大太太也没反驳,看着孝顺的出色的儿子,心说,丈夫是没法儿依靠的,她的后半辈子,还是得靠着儿子。
佳期更近。两家几番勘定,迎亲的的种种细节都定了下来,大件的家什器物也已经先行1步搬去了新房。又林常看的那些书,数量着实不少。她留下了大部分给弟弟妹妹,自己只带了走了1箱子书。德林很是纳闷:“姐姐不是很珍爱这些书么?”问完了他自己也笑了。
他想到的是。姐夫也是个爱书的,有才的人,那书肯定也少不了,姐姐的确用不着把家里这些书带去。
又林知道他误会了,但是也没有辩白。
她只是想到,以后她的生活会有翻天覆去的变化,只怕再也不会有从前1样看书的闲暇和心情了。
妇人和姑娘是不1样。姑娘象首诗,象张画,总之是各种风花雪月。而妇人则是实实在在的。茶米油盐酱醋茶。
人家娶的是儿媳妇,是要你干活的,可不是迎回个观音回去供着。
又林只见过朱大太太两次,头1次不过是在门前惊鸿1瞥,第2次是定亲的时候见的面,也说不几句话。可是根据打听来的消息。朱大太太和朱老太太可不是1样的人。朱老太太并不难相处,可朱大太太脾气不小,并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和朱慕贤的大嫂相处也只是面子上过得去,她对儿媳妇很少和颜悦色,即使是大儿媳妇生了孩子以后也没多大改善。
而且又林还听说,朱大太太把身边儿的丫头给大儿子,为的是怕媳妇有身子,儿子没人伺候。
这都叫什么事儿!
肯定没有哪个女人希望自己男人多多纳妾广泛播种。可是等自己做了婆婆,又忙不迭的给儿子身边塞人。这都是怎么想的?是说她们其实很拥护男人3妻4妾的福利,只要那个3妻4妾的人不是自己的父亲和丈夫,儿子其实是无所谓的吗?
4奶奶也不是没担心过这个问题。照她看,朱家那种人家,和他们家应该是不1样。李家向来没有纳妾的习惯,当初李光沛在外头的事,4奶奶虽然说心里不舒服,可是谁让她那会儿总生不出儿子来?李光沛都3十的人了,想要儿子也不是他的错处。镇上的其他的人家,但凡有点家底的,大抵都有妾。1个的有,两个的也有。和李家有来往的1家里头甚至有5个妾。只要人家能纳得起,旁人自然不去管。
可女儿将来如果也遇到这种情形,4奶奶1想起来就揪心。
她打算给又林的两个丫头,1个叫半夏,1个叫忍冬。半夏生得娇俏,瓜子脸儿,眼珠又水灵,平时说话娇声细气的。4奶奶是真不想走这1步——可是又不能不安排。
又林却对4奶奶的安排直接摇了头。
“我知道你也不愿意,可是娘难道就愿意了?好歹半夏是咱们家的,身契也在你手里,她得听你的话,比别人好拿捏…”
“娘,就算有了半夏,也未必能防得住什么。”
既防不住婆婆塞人,也防不住男人自己有那心。
“你别太傻了。”4奶奶急得不行:“咱们家这样,不代表人人家里都这么清净的。有半夏,你多少有个帮手,有什么事儿可以把她推在前头。要不然别人不说你婆婆不好,也不说你男人不好,只会说你不好…”
眼看着4奶奶又上火,又林赶紧顺着她说:“我知道了娘,反正半夏也定下来是跟着我了。”
至于半夏将来会做什么用途,那4奶奶就鞭长莫及了。
这个当口儿上,又林实在不愿意4奶奶再为这事儿焦急烦心。虽然已经在吃药,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和她婚期的日渐逼近,4奶奶的焦躁已经无法压抑和掩饰了。就算1天34遍的喝清心安神散,她也还是清不下安不了。那样子简直象是关在圈里的斗牛,鼻子里喷气儿,蹄子刨地,只要给点火星,肯定会立马炸了。
谁愿意给闺女预备这种事呢?往闺女心里捅刀子,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啊。可是闺女还小,长辈过的桥比她走的路还多。
自己刚成亲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么多。没想到自己会生不出儿子,没想到丈夫会在外头养外室。
就算现在,家里还有个玉林的存在。她就象是根刺扎在4奶奶身上,永远提醒她她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提醒她她丈夫的怀里躺过别的女人,那个女人比她漂亮,比她年轻,还给他生了个孩子。
闺女不会(超多-书农在线书库)她的感受的。她1直对玉林很好,跟亲妹妹似的,可那不是她亲妹妹。4奶奶不愿意看见玉林,有时候瞅见了玉林越长越发美貌的脸,4奶奶会忍不住想,到底她亲娘是个什么样,当初怎么把丈夫迷住勾引走的。
将来又林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4奶奶情愿闺女现在跟她呕气,也要让她将来吃的苦少1点儿,弯路少走1点儿。
跟着又林1起过去的还有胡妈妈。她人老成,做事也周到。当然,胡妈妈还算是李家的人,她也已经5十来岁了,是有孙子的人了,跟着又林再伺候几年,等又林在朱家站住脚了,生了孩子了,胡妈妈那会儿也正好能回家养老去了。
朱慕贤从德林那儿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不少又林的近况,当然,给小舅子的贿赂也少不了。德林可不象小时候那么好哄了,他已经从“多了1个姐夫”美好假象中摆脱出来,认识到“姐姐要被拐走”的残酷事实了。对着朱慕贤的时候,虽然还做不到翻脸不认人,可是那神情姿态,当然也就和从前不同了。朱慕贤对此当然只能苦笑,当然,该献的殷勤那是分毫不能少。就算不能帮忙美言,起码不能让他在又林面前拆台。
婚期渐近,朱慕贤那是既期待,又有些不安。
说实在的,成亲这档子事儿他也没经验,书上圣人教导的那些夫妻之道简直就是些废话。那上头没说对妻子说什么,怎么能让两人相处更融洽,怎么让日子过得更幸福。圣人只说了,你应该那样做。至于你是否愿意,是否快乐,是否真的夫妻和美恩恩爱爱的——人家可不管你。
朱慕贤也没有多少先例可供借鉴。他父母,叔叔婶婶子们都不是什么好例子。祖父母虽然互相敬重,可是他们已经脱离年轻人的范畴很久很久了。
倒是又林的父母,看着日常相处十分和美。尤其是最近4奶奶脾气大,李光沛1直体贴忍让的事情,朱慕贤也听说了。
有的同窗说,治得老婆服服帖帖的,指东不敢往西,说1不2。可是朱慕贤觉得那样并不对。男人天生比女人力大势强,把妻子恫吓整治的跟下人1样,那还是夫妻吗?
李光沛对4奶奶服软,朱慕贤觉得那可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李光沛并不是比4奶奶势弱,他是爱重妻子,体贴妻子才1直让着她的,这才是做丈夫该有的肚量。
第156章
吃罢晚饭,朱大太太把朱慕贤唤了过去。
朱大太太其实不擅长兜圈子,她的脾气急躁,也没有那个耐心。问了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不等朱慕贤问她有什么事,朱大太太就忍不住自己先开口了。
“李家大姑娘…你从前就认得她吧?”
朱慕贤不知道朱大太太问这个是什么意思,点头说:“刚回于江的时候就曾经见过。”
朱大太太问:“你觉得…她人怎么样?”
朱慕贤虽然不知道朱大太太为什么这么问,但是他了解自己的亲娘。在朱大太太面前绝不能把别的女人夸成人见人爱的1朵鲜花。
可是朱慕贤也不能贬低自己未过门的妻子。
“我和她也没说过几次话,她对弟弟妹妹很周到,说话行事看着也都很大方。”
朱大太太对儿子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但是她也知道,从儿子嘴里想掏出未来儿媳妇的坏话那不太现实。
退1步讲,就算她真有什么不是,那也肯定会瞒着不让自己家知道的。
“她是否有个姓陆的表哥?”
朱慕贤心里微微,脸上却没什么异色:“有的。李家老太太娘家姓陆。”
朱大太太终于不耐烦了,直接说:“我怎么听人说,这李家姑娘原来已经和她表哥定下了亲事,因为咱们家提亲,他们嫌贫爱富,就把陆家那头黄了,又攀上了咱们家?这样朝3暮4的亲家可当真靠不住,教出来的姑娘品行只怕也有问题…”
朱慕贤还是很从容:“这事儿啊,我也知道。1家女百家求,陆家是有那个意思,可是李家并没有答应过,定亲1说更是无稽之谈。”
朱大太太脸1沉:“你年轻,哪懂得那些势利小人想些什么!这无风不起浪,李家要是真没许婚。人家怎么会这样说呢?”
朱慕贤看了1眼站在身朱大太太身旁的范妈妈。他深知道母亲脾气急躁,耳根又软。可是她在内宅里,上哪儿去听说外头什么闲话去?连朱慕贤都没听说外头有这种闲话,倒不知道母亲刚刚到于江。怎么就听到了这种流言蜚语?
在母亲耳边搬弄口舌的这些人也真可恶,1个个唯恐天下不乱,不管听了什么闲言碎语都跑来邀功。
“母亲,确实没有这回事。前番李老太太过寿的时候我还遇到过陆伯荣,李家压根儿没和陆家有过什么婚约,就是寻常的亲戚来往。”
“你见过那陆家的人?”
“是,拜寿的时候我曾经过去。还和他坐了1席,说了半天话。李家和陆家绝对没有许过婚或是有什么别的约定。”
朱大太太皱起眉头:“可要没点影儿,人家为什么单传她的闲话?她和表哥自幼1块儿长大的,这青梅竹马,说不定就…”
“母亲。”朱慕贤截住了朱大太太的话头。要让朱大太太这么说下去,只会越说越难听:“李家门风严谨,李姑娘也贞静守礼,绝没有母亲所说的那种私相授受之事。”
朱大太太被儿子噎了1下。但是想想。自己当着儿子的面这样说他未过门的妻子,也有点伤儿子的颜面。不管多大年纪,没哪个男人喜欢听到自己可能戴了绿帽子的话。
朱大太太眼见在儿子这里说不通。只能先打发他回去。
范妈妈铺好了床,来让朱大太太安歇。
刚才朱慕贤看她的时候,范妈妈心里1紧,直想喊声冤枉。
虽然范妈妈1向多嘴多舌的,可是今天这事儿,还真就不是她跟朱大太太说的,是黄嫂子后半晌过来,和太太在屋里待了1会儿。那会儿范妈妈正领着人在整理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箱笼,恰好不在跟前。这件事先前朱大太太可是1点风声都没听到,黄嫂子1走她就找了少爷来问这事儿。那是谁说的不是明摆着嘛!
也不是说范妈妈人品就比黄嫂子强多少,而是她比黄嫂子更识时务。眼见着贤少爷以后是有大出息的人,夫贵妻荣,那将来他妻子肯定在朱家也份量不轻。和李家婚事已经到了这份儿上了,何必在这时候横生事端呢?
再说,看贤少爷的意思。对这门不怎么登对的亲事,是很上心的。
可黄嫂子不知怎么想的,也许是太想在大太太面前挣个脸表个功,也可能是有什么旁的打算——黄嫂的闺女可也在太太院子里干活儿,年纪、相貌也都差不多…要是黄嫂子有点儿什么旁的想头,那1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都是朱家的奴仆,生的儿子孙子身上也都打着奴仆的烙印,再嫁娶也是在下人之间。可要是给少爷、老爷做了小,那身份就不1样了。能生个1儿半女的,那下半辈子就有了依靠,1家子也都能翻身。
范妈妈甚至怀疑,黄嫂子是不是从把闺女送到大太太院里当差时开始,就开始谋划什么事了。
大太太十分憋气,怎么都睡不踏实。范妈妈劝她:“太太且放宽心。这小人们眼热李家结亲结得好,造谣生事1点儿都不稀奇。您忘了,年前京里头夏家聘了权家的姑娘,别人不都说权家高攀,又说他们昧下了彩礼,又说夏姑娘品行不端,其实都是不都是因为眼热?京里都这样,何况于江这样的乡下地方?”
朱大太太侧卧着,嗯了1声。她觉得范妈妈说的有道理,可是黄嫂子下午过来的时候,说得言之焀焀的,说陆家原本和李家关系多密切,陆家少爷总在李家住着,两家议亲不是1天两天了。可是朱家1提亲,李家顿时对陆家变了面孔,将人扫地出门。
虽然亲事到了这1步已经不可能再反悔,可是朱大太太心里毕竟是埋了1根刺。小地方的人,又是商户人家,眼皮子浅,行事也不那么让人看得起。这风声要是让2房、让那些有来往的人家知道了,还不定再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纵然心里积着气,朱大太太还是得打起精神好生操持儿子的亲事。这亲事纵然不算很体面,可要真出什么岔子,那更伤体面。
李家开晚饭的时辰很固定,这1天也不例外。和往常1样,李老太太坐了上首,李光沛挨着李老太太坐在左边,4奶奶坐在右边,又林挨着4奶奶坐的,1切都和从前1样。
可是和从前也不1样——
明儿就是又林出嫁的日子,这是她在娘家的最后1晚上。
虽然家里亲戚也来了不少,可是李光沛和4奶奶这会儿都没出去应酬宾客,1家人关起门来,安安静静吃完这顿晚饭。
大概也是最后1次这样1家人坐在1块儿吃饭了。以后纵然还会再坐1起,可是她的身份已经是朱家的人,不再是李家的姑娘了。
晚饭并没有很丰盛,不过8个菜里头,有4个都是又林平时爱吃的。李老太太先动了筷子,其他人也把碗端了起来。
又林象往常1样,给弟弟妹妹都夹了些菜。4奶奶心酸得很,又不愿意惹全家人1起伤心,特意舀了个小饺子放进又林碗里,又林低头咬了1口。
饭桌上显得比平时沉默得多,通儿眼睛骨碌碌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家里很是热闹,他也知道姐姐要出嫁了。可是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出嫁是个什么意思,不知道从此以后姐姐就不会再同他们1起继续生活。只是看其他人都不言语,通儿也就低下头来扒他的饭。
李老太太声音平和——她经历的事情多了,当初嫁女儿虽然也是难舍难离的,可是时日1久,什么难受也都冲淡了。只要孩子过得好,在不在眼前并不要紧。
“别吃得过饱了,晚上早些睡,明儿才有精神。”
又林低低的嗯了1声。
“说起饭菜来,他们家的饭菜1开始你未必吃得惯,就忍忍。等时日长了就好了。”
又林咽下了嘴里的饭,又应了1声:“我知道了。”
4奶奶越听越是难受,眼泪1滴滴落在碗里,米饭吃到嘴里都染上了淡淡的咸涩的味道。
桌上的人都察觉到4奶奶落泪了,可是4奶奶还是极力平静,把这顿饭吃完了。
她安慰自己,女儿又不是1下子就隔了千山万水,不过是1堵墙,可是她还是难受。
长女跟其他几个孩子相比,是跟她最贴心的。十几年来,看着她从牙牙学语变成今天的亭亭玉立,要穿嫁衣嫁人了。
平时爱吃的海棠虾和玉面饺子,又林其实也都没尝出滋味来。她1向很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可是今天她也体会到了味同嚼蜡的感觉。
屋里的东西已经收起了许多,看着空落落的,小英她们几个把自己明天要穿的衣裳也仔细的烫过了搭在1边晾上。衣裳也是新做的,水红的衫子也是上好的细棉缎料子,不但她们几个有,傻妞也有1件。这丫头从来没穿过这么考究精致的衣裳,对着摆在1旁的衣裳嘿嘿的傻笑个不停。白芷看了她1眼,又转过头来。
要是世上的人都象傻妞1样活得没心没肺的,这日子倒真少了许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