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场(1)
夜风徐徐,强忍着心中的激动,给周平光打完电话,让周平光把这五大血将一分为二,送往西北和上海之后,已近凌晨了。泡有了这些人,向雨峰可以暂时的松口气了,这些新鲜精锐的加入,再加上西北有北庭,杨成,赵锋南等人坐镇,上海有东伯和南手在,相信要不了多久,一支强劲的雄师部队,又可以拉出来了。
杨楚楠也被沈妮接见了向家,在这个时候,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向家,再无其它地点了,对于华南军今晚所做之事,向雨峰已经向他的爷爷向山一字不露地说了,这自然引起了向山的怒意和对华南军此种做法的强烈不满,在接完向雨峰的电话,披着睡衣就从床上爬起来的向山,一通军令,透过电话线,直接打到了他的亲信爱将那里。
对于向山的命令,这名爱将自然当成最高指领来完成,紧急集号吹醒过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便开进了北京城,目的地,便是京城内的各大报业,传媒业,其中,以偏向于华系的传媒为重点扫除对象。
对于北京城内这突然的警戒,胡兴华是心知肚明,事先就知道事情便会如此的他,并没有对向山擅自调兵而有任何的不悦,如果这种事情是发生在他的身上,他也绝对会像向山一样,甚至比他做得还狠。
想着华南军竟然会如此没有脑子地做出这种事情,胡兴华摇了摇头,若非是为了平衡,他怎么可能会扶植这么一个人,北方三大太子,若是按照以前的排名,猛太子王猛排行第一,商太子华南军排行第二,其三就是隐太子向雨峰了,可是亲身经历过这三大太子之间碰撞的胡兴华,在他的心里,三大太子的排名,早已有了变化,不管别人承不承认,他胡兴华都会承认,隐太子向雨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其二王猛,最后才应该是这个华南军。
“商太子,商太子啊,看来真的没有叫错你,你除了商业成就还有可圈可点之外,在无论手段,心智,谋略,或者政治素养方面,你都猜得太多。”胡兴华自言自语地说着,不过当他说到政治素养这儿的时候,又想起那个做事喜怒于形的向雨峰的身上,好像,这个家伙,也没有半点的政治素养吧?嗯?王猛这小子,好像也是这么一个主儿?
想到这儿,胡兴华竟然笑了起来,他突然察觉到,在这北方三大太子的身上,竟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信奉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一切信条的人,难怪这三个家伙,会谁也不服谁了。不过,比起王猛和华南军来,胡兴华又突想到,原本被他认为,最是喜欢直来直去的主儿的向雨峰,曾经敢带着人直闯中南海的向雨峰,竟然在三人之中,应该说是在王猛和华南军的映衬之下,变成了最有谋略之人了。
“这小子!”胡兴华回想起向雨峰的一件件事情来,这小混蛋,天生就是一个敢捅破天的主,可是纵观,他所做的事情从退出北方争霸,屈居南方开始,这小子的成长,就一直都如同坐火箭一样。
短短几年,不仅仅让上海的地下势力重新洗牌,更是迫走了好个百年青帮,最后更是带兵南下,直接向整个南方黑道宣战。当初,胡兴华在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只是摇头笑着说,这小子虽然是个动手多过动脑的猛将,但难得拥有赤子情怀。
但现在想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打下这么一个天下来,虽然与强劲的实力分不开,可若是没有智慧的谋略和凌利的手段在里面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不说其它,单单就说,向雨峰在王猛没有回归北方之时,就敢兵着阴招,放弃在北京所经营的一切,带着所有的势力,前往南方发展来说,这样的狠性,可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若说这样的向雨峰都是蟒夫的话,那……
“哎,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啊,原来最阴险的家伙,竟然是这个混蛋小子,可恨,可恨。”胡兴华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一样,突然站了起来,又突然坐了下来,不过,很快地,胡兴华脸上的郁闷就变成了笑意,其实说起来,到不是向雨峰故意地耍什么手段,只是他在之后一连串的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所展现在胡兴华这一帮大佬面前的东西,就是一个完全的除了用拳头砸就是用拳头砸人的这么一个形象。
大西北事件,东突份子,被向雨峰的一个杀字,便落到了几千上万颗脑袋。在这件事情上,向雨峰所表现来的形象,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在欧洲奥运火炬传递事件中,向雨峰抓了哒赖以及刺杀法国议会会员的事件,向雨峰所展示出来的形象,还是一个杀字。
在与美国公开叫板的时候,向雨峰用核弹头做为威慑,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还是一个字武字。包括在把上海收入囊中,向雨峰对付那些不听话的人手段,还是一个杀字。
似呼向雨峰在这些大佬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除了武力就是暴力。对于一个人,不管是胡兴华,还是其它的大佬,在这个时候,都没有对向雨峰过多的担心,因为在他们看来,向雨峰所有的力量,似呼都在他们的眼前,向雨峰所有的手段,就是一个杀字,这样的一个人,要远远地比那些阴谋者们,好对付的多。
可是接下来,向雨峰与王猛之间的战争,竟然以王猛的消失,而结束,这一结果,尤如一记重磅击在了许多人的胸口上。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只凭着向雨峰表现上所展现出来的这些实力,他是不可能胜得了王猛的,那为何他偏偏却赢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所拥有的力量,远不止是他所展现出来的那般。尤其是魔罗宫宫主,钟堂公然现身在中南海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