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张陵和弟子于是就在这云锦山中住了下来。荒山野岭,生活怎么办?没有关系,神仙们早就考虑周全。张陵王长“恰好”在山顶发现一个适合居住的石洞,石洞“恰好”有两扇天然生成的石门。更重要的是,石洞里“恰好”像花果山水帘洞一样,石桌石椅石碗石盆等一应生活设施俱全!
    只是石桌上没有摆上石米石肉石鱼,而是摆着一本书,上面金光闪闪八个大字:《黄帝九鼎太清丹经》
    !张陵以手加额,道声“惭愧”!师徒俩便日夜研习这本修仙的参考手册。并且按照书中所说的方程式和配方,架起了一应试验设备,如丹炉、铜鼎、坩埚、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之类。一切具备之后,师徒俩穿上白大褂,日夜不停地忙着研制仙丹灵药!
    然后就出现了若干奇迹:
    第一年,出现了第一个成功的预兆:红光满室!
    第二年,出现了第二个更好的兆头:天降一只青龙,一只白虎,来护卫他们的丹鼎。
    这说明丹快要炼成了!——众所周知,仙丹这个东西,夺天地之精气,取阴阳之变化。世间一切邪魔外道,无不垂涎三尺,躲在一旁盘算着下手抢夺!仙丹之于道家,正如经卷之于佛家。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后,在通天河畔,也曾经有无数阴魔试图抢夺经卷,但孙悟空一条棍子在手,谁敢上前?阴魔们折腾了一晚上,无功而返。张陵和王长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神仙们当然体谅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地派了青龙白虎来保护。
    ——正因为如此,从此这座山才改名叫“龙虎山”!
    眼看仙丹成功在即,张陵王长欣喜万分。但就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却难以克服的困难!什么困难呢?很简单:没有钱了!到最后,张陵和王长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放弃,或是离开!一代圣哲张陵,经过苦苦的思索,把他深邃的眼光,投向了西南方遥远的地平线......
    日期:2018-05-0113:54:41
    史料记载,当时的西南蜀地(今四川、重庆一带)一带,“民风淳厚”。张陵在那里当过几年县官,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蜀地,尤其是核心四川盆地,古来号称“天府之土”。自从战国时期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此地物产丰富,人民殷实。早在西汉时就出过卓文君的老爸卓王孙这种超级富豪。所以,张陵之后几十年的刘备诸葛亮,千方百计,费尽心思也要把蜀地占为己有!想到这里,张陵不敢怠慢,生怕其他大师们捷足先登,立刻和王长打好包裹,千里迢迢,奔西南方蜀地而去……
    当然,后来的道家史书对于此事的记载有些不一样。他们承认,张陵那年的确放弃了刚经营不久的龙虎山大本营,携徒众迁往蜀地。但原因却不是一般小人猜测的那么庸俗!真实的原因是,张陵觉得,在西汉时期的四川人,“朴素纯厚,易于教化”。一个个都是老实巴交的好人,只可惜缺少好的老师来教化而已。所以,身为日后“天师”的张陵,当然义不容辞,毅然担任起这一历史重任,到四川去救人民于蒙昧之中。
    关于张陵入蜀的另一种说法是,他当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神通,可以预知过去未来。因此他预感到:中国广大腹地一带,今后将战乱绵绵。为了避免道家刚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所以才果断地迁往四川。这一点和后来的蒋委员长不谋而合:外乱逃四川,内乱逃台湾!只可惜台湾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且正式被内地人进驻是在三国时期,距离张陵那个时期还有上百年之久!
    对于前一种道家的官方解释,后来学者往往表示谨慎的尊敬!而对于后一种说法,则大多都有些怀疑:就算张陵当时已经具备了“天眼通”的功力,但从汉和帝末年到“桓灵之乱”,中间还要历经六代君王,足足一个甲子(六十多年)的时间!仅从时间上来看,张陵这一搬家,就显得实在是太匆忙了一点!汉顺帝永和年间(公元125—144年),张陵率弟子王升等入蜀,落脚点在四川大邑的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县境内)。据史料记载,张陵生于公元34年,这就是说,他来到鹤鸣山时,年龄可能已经超过一百岁了!
    日期:2018-05-0114:14:01
    张陵和王长定选定位于川中富庶地区的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后,不敢怠慢,立刻展开了辛苦的工作。
    一方面,师徒俩穿上白大褂,打开《黄帝九鼎太清丹经》,重设丹炉。空寂已久的鹤鸣山上,又一次出现了人间烟火。
    另一方面,张陵没有忘记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目的,炼丹之余,他脱下白大褂——也可能是仍然穿着,走到了山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但是,你一个外乡人,贸贸然跑到这里,服装怪异不说,一口江西口音大家听得半懂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虽然“民风淳朴”,但也迟疑着不肯打开家里放钱的抽屉。
    张陵胸有成竹,摆摆手对一旁惶恐的弟子王长说,没有关系!我有的是办法!
    张陵的办法很简单,但相当有效。什么办法呢?治病!张陵的办法既不同于耶稣基督的触摸法,也不像李大师一样费神叫人们去练功。他的办法是用符水来治病救人,其法:先用雄黄(或朱砂、鸡血、童便、墨汁、清水……)在一张黄表纸上画上若干人看不懂,但鬼神看得懂的符号。然后,在一碗水中浸一下,或干脆焚化在这碗水中,然后,让病人诚心诚意地喝下去。结果当然是“病者立愈”!
    这是张陵当年的原始方法。后来的道士们有的老老实实地沿用,有的为了节省材料,干脆念念有词地用把桃木剑,或干脆用食指在清水中画几下了事。他们宣称,这样同样也可以达到治病目的。到后来,连和尚尼姑们也学到了这种方法。我老爸说,他小时候,村子里的一个老尼姑,曾经用后一种方法,成功地帮他化去卡在喉咙中的一根鱼刺!——这虽然是功德一件,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老尼姑有点不专业!
    结果张陵老师在鹤鸣山一带治好了无数的病人!当时的卫生条件、营养水平都很差,人生病是家常便饭。那时的医学不发达——你不发达也罢,但竟然也要钱!所以人们得了病蜂拥地上鹤鸣山找张老师!
    病人喝了张陵张老师的符水,忍了几天,一看,哟!还真的好啦?这张老师还真的了不起啊!心里高兴之余,连忙跑到邻居家如此这般一吹嘘。邻居听后,说,可不是嘛!上次我拉肚子,上山去请他看看,他就简单地念念几句,烧了一道符在一碗水里,我喝完后,过两天也就好了!真是奇迹啊!
    而且这张老师还不收钱!两人一合计,这不行!咱们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咱四川人“民风纯朴”嘛!
    所以两人还是揣几个散碎银两上山去感谢张老师。
    当然,张老师说什么都不要,我们修道之人,嫌金子晃眼,银子傻白,铜钱腥气!身外之物而已,饥不能抱,寒不能衣!有什么用处?
    但四川人的民风实在是太纯朴了!一再苦求个不停,死活要张陵收下银两。张老师实在是拗不过去了,只好勉强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