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盛唐风月> 第九百零五章 三蕃朝千秋

第九百零五章 三蕃朝千秋

    河陇吐蕃激战正酣,安西北庭正忙着给突骑施的内乱添火,幽州和平卢依旧对契丹的反扑虎视眈眈,而在朔方,杜士仪已经带着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的三部使臣,踏上了前往长安恭贺李隆基千秋节的旅程。(爪讥小说网 .haxxs.com前年他送了一面别出心裁的千秋镜,由是让李隆基另外设镜阁供奉这所谓的太上金镜,差点就因此而蠲免了朔方的赋税,而今年他又促成了回纥三部的朝贡,有些人早已在背后议论,当年铁骨铮铮的杜十九,如今也变成趋附君王之徒了。
    杜士仪对此却毫不在意。从前他打出名声,是为了不出名就没办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如今他官高爵显,对于名声早已没那么在乎了。
    这一路和杜士仪前一次急匆匆回去述职不同,节度仪仗俱全。一路树节,六纛开路,沿途所有驿站全都腾出最好的房间,让第一次走这条驿路的吐迷突、阿史那仲律和吉尔查伊全都对大唐的富庶惊叹不已。
    驿路上三十里一驿,但凡通衢大道上的上驿,专供来往官员以及番邦使节住宿,富丽堂皇,环境清幽,他们目不暇接,禁不住浮想联翩大唐的帝都长安又会是怎样光景。而且,即便杜士仪为防扰民不进城池,可他毕竟身兼关内道采访处置使,不少关内道州县主官都会闻风前来拜见,若非杜士仪留足了路上的时间,到最后于脆令牙兵打前站,吩咐各州县不用理会他过境,否则就几乎不用走了。
    一行人最终抵达西京长安,已经是八月初一。八月初五便是千秋节,自从开元十七年,这一天正式成为了大唐的节日之一,天下各州县官员敬献千秋镜就成为了一个惯例。最初只是一面铜镜而已,倒也不花费什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头官员有的在镜子上动脑筋,有的则想方设法献上其他的礼物,试图博得天子青睐,尤其是州府这一层级,往往都会派长史司马这些上佐前来贺寿献礼,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不断,甚至使得两京物价为之腾贵,不逊科举。
    而较之州府,各镇节度使的排场又要更大一倍,多数都是委派亲信的节度判官前来贺寿。而这一年亲自前来的,则只有奉诏领回纥等三部入觐的杜士仪一位。按照历来的规矩,节度使入朝未见则不入私第,杜士仪此次带的还有使臣,因此黄昏抵达之后,先在长安之外的城东驿停留奏报,暂不进城。驿站上下本以为恐怕要明日一早方才会正式入宫觐见,却不料在城门关闭之前,一行人便风驰电掣地抵达了驿馆。
    为首的是中官林招隐,他在宫中算是极富盛名的,从前也不是没来过这里,驿馆立时有人飞报杜士仪。等到两人一打照面,杜士仪宛若熟人似的和林招隐打过招呼,旁人退下后,他便隐晦表示有朔方土产相赠。
    林招隐往日奉诏去见各州县官员,收礼素来收到手软,杜士仪简在帝心,还曾经整死了牛仙童,却对自己如此,他也觉得面上有光,当即态度更热络三分。于是,等入了长安城,进了兴庆宫,身边没了外人,杜士仪一问天子情形,他自不吝提点。
    “千秋节在即,大家原本心绪很好,可连日边疆有警,大家不免操心了些,所以精神有些倦怠。好在,四处传来的都是好消息。”
    说到这里,林招隐便看着杜士仪,笑眯眯地说道,“所以说,杜大帅真是慧眼识人。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呈报,说是他率兵五千人筑成盐泉城,不料吐蕃三万兵马突然兵临城下,危急时刻,鄯州临洮军正将南霁云身先士卒,亲率精兵一千余人突入敌阵,使得敌军溃乱,杜希望紧跟着率兵蹑上去追杀,一时大胜,吐蕃闻风丧胆,不敢再犯,故而他遣使报捷请功。”
    听到这个消息,杜士仪原本还担心夺下盐泉桥之后吐蕃兵马反扑,此刻顿时舒了一口大气,随即也不免赞叹杜希望不忌麾下建功,着实是个实诚人。再想到如此一来,南霁云算是真正奠定了其在陇右中的地位,他不禁更加为其高
    于是,他顺势笑道:“陇右这个胜仗一打,陛下便可安心了。”
    “正是。杜希望还奏称,将河州镇西军迁徙到盐泉城镇守,大家二话不说就准了。中书省赏赐陇右兵马的制书不日即将发下,南霁云因功升左领军将军,这一步能跨过去,方才算是入了我大唐名将的行列”林招隐见杜士仪显然为之欣喜,这才清了清嗓子,继而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幽州张大帅将云州守捉使侯希逸调了去,那侯希逸也是大帅昔日部将,在张大帅手下的日子不那么好过啊”
    “林将军的意思是……”
    林招隐挑了挑眉,语带双关地说:“张大帅居功自傲,瞧不起别人,嫡系军将更是个个骄悍,侯希逸上了血书请调营州,这才刚刚得到允准。啧啧,张大帅屡破契丹,功劳赫赫是不假,可这容人雅量着实叫人不敢恭维。”
    张守畦功勋彪炳,深得天子之心,即便有自高自大的缺点,此前述职的时候还起过龃龉,但杜士仪也没太理会。可如今身为天子近臣的林招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不得不思索其中深意。而侯希逸当年曾经因为张说爱重取名,不久就受了王竣的责难,而后虽在奚王牙帐立下大功,却被闲置多年,还是他到云州之后将其招揽了过来。此后罗盈远赴漠北,南霁云调任陇右,他孤零零一个人在云州,又被张守畦横插一杠子调到麾下,可以说仕途多劫难。
    可是,侯希逸那所谓的血书请调平卢,也是他事先与其有所默契的。尽管自己不顺,可侯希逸留在平卢的家人却开拓了一条和契丹的商路,这些年来赚得盆满钵满,回平卢虽不能说是衣锦还乡,可也并不如别人看着那样愤懑狼狈
    可张守畦的所谓骄悍之名,到底是为什么会在京城如此流传?
    尽管南薰殿中曾经有皇子溅血,但时隔一年多,这里已经看不出任何当初那惨烈一幕的情形了。李隆基没有在兴庆殿,而是在这里接见杜士仪,在内臣们眼中,这自然是表示亲近。外官当中,除却中书令李林甫,就连侍中牛仙客都很少踏足这里。果然,在杜士仪见礼之后,兴致极好的李隆基便含笑说道:“朕本待明日召见,可思来想去,却还有话想要问你。没想到如今天色已晚,你且先去用了晚饭再来。林招隐,到时候直接把杜卿带去梨园。”
    杜士仪行前随便吃了点胡饼垫饥,此刻倒并不饥饿,可天子都这么说了,他也就没有故作客气。谁知道李隆基会留他多久?
    即便是在宫中用饭,也并没有琳琅满目多少道珍馐,在公务繁忙,吃上头却一定要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没事就琢磨该怎么个吃法的杜士仪看来,也就是勉强可以果腹而已。当他填饱了肚子,跟着林招隐又来到了梨园,就只见天子正在欣赏一曲剑舞。领头的那女子身着戎装,容姿焕发,但只见人若惊鸿剑光耀人,分明已经得到了公孙大娘的真传。而他这一驻足,一旁的林招隐便叹了一口气。
    “李十二娘算是少数得了公孙真传的弟子了,只可惜公孙那场大病后便撒手人寰,大家曾经扼腕叹息许久。”
    公孙大娘当年遍游北地,表演乐舞,何尝想困在区区皇宫之中?如今犹如困于浅滩的蛟龙遇到了瓢泼大雨,怎不承风飞去?
    杜士仪嘴里附和,心中却为公孙大娘感到高兴。等他来到了正凝神欣赏乐舞的李隆基面前,正值李十二娘一曲剑舞终结,下拜行礼,李隆基却没有抚掌赞叹,而是笑了笑说:“果然较之从前大有进益,然则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十二娘,你还需更加精益求精才是公孙剑舞,精气神无一可缺,尤其是那种纵横睥睨的威势,你还需得好好学学
    尽管李隆基如此挑剔,可李十二娘还是受宠若惊,慌忙再次拜谢后,方才带着其他舞姬一同退下了。这时候,李隆基方才看着杜士仪道:“杜十九郎,你当年琵琶曾是两京一绝,如今居于高位已久,旧时技艺是否生疏了?”
    李隆基不问朔方形势,军事内政,而是突然问什么琵琶,杜士仪不禁有些意外,但随即就开口说道:“臣如今心境不同,同一首曲子,和当年弹奏起来却也截然不同。而且因为两任节帅,若再加上云州和代州的经历,掌兵的时候多,故而连春江花月夜这种舒缓的曲子,都能不知不觉弹出杀伐之音来。”
    大约是没料到杜士仪会如此回答,李隆基不禁为之大笑,随即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下林招隐在身侧,这才问道:“杜卿,回纥三部叛离已久,如今却随你前来朝觐上贡,其中缘由,你可清楚?”
    “陛下,蕃夷之人,有利则附,无利则叛,如今前来朝贡,无非是为了四个字,有利可图。”杜士仪直言不讳地挑明此节,这才继续说道,“此次他们不跟着突厥使臣前来,而是径直到朔方请求在千秋节朝觐,无非是表明态度。如今突厥内乱,登利可汗并非什么明主,他们免不了会有扩张之心。可突厥和大唐议和之后,多年未曾有大战事,他们要图谋突厥,自然少不了要探明我大唐的态度。恕臣直言,他们此前就向臣提出过灭突厥之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