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因为万家早有准备,当得知灾民正在朝许家桥进军的时候,万家立刻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
上午十点的时候,开荒灾民组成了二十支队伍开到了万家,浩浩荡荡的人群在穿过许家桥大街上的时候,居民们争先恐后的打听消息。
很快,有关暴民正在赶往许家桥的消息如同病毒一般开始蔓延。
恐慌的居民们携儿带女开始外逃。
镇上的大户人家倒是不惧,仗着人多,开始分发武器,组织家丁抵抗。
“夫……夫人……有……有近万人……最多两个小时就到许家桥了……”许三跌跌碰碰的一头撞进了万家主厅,一脸惨白。
第四十章 动员大会
“什么,近万人!”陈氏脸上赫然变色,这远远超出了她的计划。
灾民越逼越近,详细的情报消息也越来越多,但是,让陈氏感到慌张的是,万子禹居然还没有回家。陈氏早就和万子禹商量好了,一旦灾民涌来,他就会回家指挥战斗,而现在,万子禹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陈氏虽然精明,事无巨细,但毕竟还是妇道人家,平素万子禹在家里的时候,倒是不觉得,现在万子禹没了消息,顿时失去了主心骨,慌了手脚。
“妈,明叔说灾民快到了……妈,你怎么啦?”万灵儿如同龙卷风一般冲进来,看到陈氏魂不守舍愁眉不展,连忙问道。
“灵儿,你爹还没有回来,我怕……”
“妈,爹可是修真者,你怕什么!”万灵儿把陈氏的嘴掩上。
“嗯嗯,对对,你爹是修真者,没什么好怕的,可是……现在灾民马上就要到了,而且人数众多,近万人,如果没有你爹坐镇,万家恐怕危矣……不行,灵儿,你得离开这里,立刻离开!”陈氏脸上露出了一丝焦虑。
“妈,爹没有在家里,我更不能走,万一万家沦陷,灵儿还可以带着妈飞剑离开呢。”
“不行,太危险了,有上万人,你灵气浅薄,万一……”
“妈,才上万人而已,你慌什么?我们许家桥,可是有近十万人口,如果大家同心协力,立刻就可以把他们赶跑。”
“来不及了,许家桥居民虽然多,却是河东河西散居,而且一盘散沙,如何和那些如狼似虎的暴民相抗,你还是赶快走吧……”
“妈,不是有赵原吗。”
“赵原……”
“是啊,赵原很聪明的,每次都能够想到办法,也许,这次他也可以想到办法的。”
“没用了,现在暴民很快就要到了,而我们万家,所有的人口加起来也才五千余人,所仪仗的只是一个院子,而非城墙,根本没法与上万的暴民对抗。”陈氏苦笑道。
“我们为何不去问问赵原?”
“……也好,问问也好好。”
母女二人赶到东院,东院的人已经分发武器。那些开荒的灾民按照分组东一簇西一簇蹲在一起聊天,闹哄哄的一片,而东院原本的民工和佃户则是在灾民之中,把他们分开,避免混杂。赵原和郭斧头,还有几个厨师蹲在水井台阶上聊着。
赵原也有一点急,都这个时候了,居然没有看到万子禹。
看到陈氏和万灵儿匆匆忙忙赶到东院的时候,赵原就知道,出了意外。当陈氏径直朝他这里走来,越发证实了他的猜测。郭斧头和一群厨师见陈氏找赵原,识趣的让开了。
”赵原,有近万的暴民正在逼近许家桥,估计二个小时左右就会赶到,人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你可有什么办法?”
果然,出了意外。
当陈氏问赵原有什么办法的时候,赵原就知道,万子禹肯定没法带领大伙战斗了。
没有了万子禹这个修真者的领导,一盘散沙的万家大院危矣。赵原知道修真者的强大,这也是他一直不担心万家安全的原因,而现在,万子禹还没有回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
“如果没有办法,我们现在撤离万家还来得及。”陈氏见赵原眉头紧锁,顿时紧张起来。
“撤离万家大院数千人之后呢?”赵原问道。
“……至少可以避开暴民。”
“我可以预见,撤离之后,整个许家桥都会崩溃,而万家,将会彻底消失,失去东院的粮食和物资,万家很难东山再起,而且,没有了食物,为万家开荒的数千人,也会演变成为暴民,到时候,万家将沦入万劫不复之中。”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那……怎么办?你总得想个办法呀!”焦头烂额的陈氏终于急了。
“撤离也是死路一条,留下也是死路一条,既然都是死,我们干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好,就这么定了。”陈氏不像普通妇女一般优柔寡断,立刻斩钉截铁的决定了下来。
“妈,要不你先走。”
“不,我生是万家的人,死是万家的鬼,我一辈子都在为这院子打拼,现在你爹下落不明,哪怕是我死,也要死在万家!”陈氏一脸决绝。
“妈……”听到母亲那决绝的话,灵儿急得直顿脚。
“灵儿,你先到西院去。”
“妈,我……”
“立刻!”陈氏厉声道。
“……”万灵儿张了张嘴没有说话,眼眶里面泪花直打转,朝赵原深深看了一眼,转身朝西院跑去。
“赵原。”
“夫人。”
“我有个不情之请。”
“夫人请说。”
“如果我们万家有什么三长两短,请你一定要保护好灵儿。”陈氏神情凝重无比。
“我会全力以赴。”赵原一脸木然,他大脑里面盘旋着万灵儿那深深的眼神,那眼神之中,是对他的信任。
“好了,现在,我把所有的人都让你调配,东院所有的物资都可以调用。”
“夫人放心,就凭一群暴民,要想打垮万家不是那么容易的。”
赵原朝陈氏弯腰施礼,转身踏上水井台阶,站到水井栏杆之上,俯视着黑压压闹哄哄的佃户和工人。
“各位,我是赵原,受夫人托付,我将指挥大家与暴民战斗。”
“赵原,好样的!”郭斧头举起沉重的铁斧,瓮声瓮气的为赵原打气。
“赵原,这次就看你的了!”罗大厨举起双手的屠刀,哈哈大笑道。
“有赵原出马,我们还怕什么。”
……
东院的工人见赵原居然指挥战斗,一个个兴高采烈的为赵原喝彩。
一直以来,东院都被西院死死的压住,不光干的是重体力活,在万家也没有什么说话的地方,更谈不上地位,只从赵原来东院之后,东院这才扬眉吐气一些,就连难得一见的夫人也经常出现在了东院,这让大家感觉倍有面子。
“谢谢大家的支持!!”
赵原按了按手,五千多人的东院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没有人注意到,此时的赵原仿若变了个人一般,举手投足之间,令人敬畏,那张肃然的面孔,更是令人油然升起一丝尊敬。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暴民最多二个多小时之后就会赶到许家桥,而且,他们人手众多,可能上万人,是我们的两倍有余。”
“上万人……”
“啊……两倍……”院子里面立刻响起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听到暴民的数量上万,原本自信满满的人们立刻变得惊慌起来。在东院的,无不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从未曾受过军事训练,心理素质极差,丝毫的风吹草动立刻人心惶惶。
“嗯,大家知道了情况。”赵原挥了挥手,院子里面很快安静了下来,“那么,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另外一个事情,这里,大家都知道,是万家东院。”赵原停顿了一下,“但是,还有一件事大家也许不知道,这里不仅仅是万家东院,在这里,还有着我们整个冬天的粮食,开春之后的农资等物,如果这个院子垮了,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们,大家都都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
第四十一章 东院保卫战
偌大的东院一阵令人窒息的安静,落针可闻。
每一个人都知道,赵原说得没错,这院子没了,他们也别想活过这个冬天,特别是那些曾经流浪的开荒灾民,更是有切身体会。
在这严酷的冬天,光有食物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温暖的落脚地方,不然,根本就没有希望活下来。
“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立刻离开东院,在这冰雪连天的冬天长途跋涉,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等待来年的春暖暖花开。当然,选择这条路需要极好的运气。首先,要携带足够的食物和御寒的衣服被褥;其次,还要求神拜佛在一路上不要遇上灾民;最后,还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落脚。我想,大秦帝国这个时候,应该找不到几个安全的地方了。”
“第一个我们不考虑。第二个呢?”出人意料的是,这次说话的又是平素寡言少语的郭斧头。
“第二个就简单了,留在万家,保护万家,与万家共存亡。这里,我也要告诉大家,留在万家,活下去的机会更大,敌人虽然多了我们一倍,但是,他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一盘散沙,遇到危险就会一哄而散。而我们,有着整齐的服装,还有万家这个强大的后盾。他们缺钱少粮,饥寒交迫,又冷又饿。而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仓库里面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也吃不完。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谁也别想踏进这个院子半步!”
“另外,留在万家并不安全,因为,我们面对是上万的暴民,他们已经不是善良淳朴的百姓,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头一头的吃人的猛兽。要战胜他们,需要勇气和必胜的决心!这里,我要提醒那些贪生怕死之辈,如果你们觉得不值得为了自己的未来战斗,那么,趁早离开万家,离开这个院子!”
“七先生,把门打开。”赵原对门房遥遥喊道。
“是。”长期昏昏欲睡的七先生这个时候手脚也变得麻利了,立刻打开了大门。
“不愿意留在万家战斗的可以离开了!”赵原一字一顿。
“……”
院子里面一阵骚动,但是,并没有人离开。
“好,既然没有人愿意离开,那么,就准备开始战斗!”
“战斗!”郭斧头猛然举起铁斧,大声咆哮,声音厚重,充满了男性的力量感。
“战斗,战斗!”东院的工人们举起手中的锄头扁担。
“战斗,战斗!”
“战斗,战斗!”
东院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中的武器,男人们雄壮的呼喊声掀起一波一波的气浪,如同潮水,排山倒海,声震云霄,大地为之震动。
莫名的,人们有一种热血沸腾的冲动。
熊熊的战意在燃烧。
赵原高举手臂,沸腾的东院立刻安静下来。
“许家桥桥东,有纵横五条街道,互相贯通,巷道相连,而万家所处的东街和簸箕街,乃暴民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我们不仅仅是要阻止暴民入侵万家,还要把敌人拒在万家院子之外很远的地方,让他们根本无法接近万家。在许家桥,还有很多小巷道,如果我们堵上了东街尾巴,那些暴民会变成一小股小股,进入簸箕街和那些密密麻麻的巷道,只要那些暴民分散,他们就不可怕了,因为,我们许家桥的人口超过了十万,光是我们万家,就有五千多精壮劳力,可以轻易的战胜他们,好了,开始战斗!”
赵原一声令下,数千精壮男人开始在仓库里面搬运粮食,在东街街尾筑起一道厚厚的“城墙”。
看着数千男人像工蚁一般井井有序的搬运着粮食构筑城墙,陈氏有一种直觉,万家这次的危机化解了。
兵分两路。
就在东院构筑城墙的时候,万家开始通知许家桥的居民避灾,居民们纷纷携带着细软跑到荒郊野外,或者是投奔亲戚,有的干脆躲到万家来。不过,能够避灾的都是那些普通百姓,那些大户人家只能坚守在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