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一路策马穿过朱雀大门,径直奔到东华门处后,顾昭煜一行人方才拉缰勒马。
    长长的朱紫色宫墙下的甬道内,旁列着两队戴盔持戟的兵士,身披重甲,面容肃穆凛冽。
    宫内规定,无论何人,一律至东华门前下马,不得有违。顾昭煜正想下马,将他的坐骑交给候在一旁的牵马小兵,再轻身入宫。
    谁知此时,领头一身穿玄铁铠甲、头戴缨盔,手执长剑的小将出列上前,向顾昭煜抱拳行了个军礼后,道:“末将见过三皇子,恭迎三皇子回宫,陛下已在紫宸殿等候多时了。另外陛下还亲自下旨,因此次三皇子剿匪有功,陛下准您宫内驾马,还请三皇子上马后速速前往紫宸殿面圣。”
    顾昭煜闻言,压下心里升起的异样情绪,面上无波无澜,只向那小将温和地道过一声谢后,方才上马向紫宸殿策马驰去。
    东华门下马,是大夏开国传至如今两百余年间必守的祖制。
    期间,这只为立下汗马功劳的封疆大吏,以及德高望重的朝中重臣元老开过特例。谁能想到今日,父皇竟为了他一个皇子破了例。
    剿灭北地匪患,在他料想中,这功劳绝不可谓不大,而从现下父皇的如此举动中,亦可表明,父皇应是极为满意他这次的表现。
    紫宸殿是外朝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在朝会结束之后,日常办公的便殿。
    身为宫城第二殿的紫宸殿为五脊四坡重檐庑殿顶建筑,屋面覆盖着黄色琉璃筒瓦,四角飞檐上雕刻放置着两尊虬尾弯折、张口吞物的鸱吻灵兽,一派神圣庄严、富丽堂皇之景。
    迈过长达九十九阶的汉白玉阶陛之后,顾昭煜和郑克化稳步走到了紫宸殿朱红大门之前。
    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太监总管李利英见了他俩,趋步上前,手一晃拂尘,将其搭在了自个儿的臂弯处,深深地向顾昭煜弯腰行礼,笑容阴柔谄媚道:“老奴见过三皇子,见过郑郎将。恭喜三皇子此行剿匪大获全胜,五日前陛下得知此捷报,大笑抚掌,欢喜不止,连连称赞三皇子文韬武略,像极了陛下当年的模样。得知三皇子今日就能抵达京师,陛下早早的就退了早朝,专程在紫宸殿等候三皇子您呢。”
    他说着,略略欠身,朝顾昭煜低声道:“老奴许久未曾见过陛下如此开怀,三皇子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陛下定有重赏呢。”
    面对天兴帝身边最为得力的太监总管,顾昭煜微微一笑,气质清淡,声音温和道:“李公公多礼了,为父皇分忧解难是本皇子应尽的孝道,算不得什么,只要父皇高兴就好,只是我们这些做儿子的无法时刻绕膝父皇足下,倒是李公公你,整日跟随父皇处处为父皇着想,本皇子倒真应该感谢你呢。”
    顾昭煜这一番话下来,处处拉拢李利英,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李利英心下了然,这三皇子是个明白人,他笑得心满意足,拂尘一挥,往旁一让,恭敬道:“三皇子请随老奴进殿吧。”
    像是突然才想起了什么似的,李利英又低声道:“三皇子,沈相与一干朝臣尽皆在内。”
    他说完也没回头,只缓步上前,伸手为顾昭煜推开了那扇红漆金涂的朱紫大门。
    顾昭煜紧随其后,闻言若有所思。
    紫宸殿内,天兴帝穿着一身明黄九章五爪团龙袍,身材臃肿,双眼凹陷,眼底青黑一片,一看就是一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虚浮样子。
    此刻他正靠松懒地靠坐于鎏金龙椅之上,左手缓慢而有节奏地敲着御案,心不在焉地听着阶下大臣的禀告,直到见到大门打开后,他才打起精神,直起了身体,向门口看去。
    阶陛之下,以沈灵均为首,站着五六个持圭的朝臣,身上着各色文武朝服,与天兴帝一样,在听见大门开阖之声后,他们一同向后方看去。
    便见一前一后进来两人,前者紫金袍服,尽显华贵,后者石青劲装,面容年轻但稍显凶恶。
    顾昭煜一入内,便立即大步上前,郑克化紧随在他之后,走至离丹陛五步之处的殿中央后,两人才双双屈膝,两手翻掌向上,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兴帝忙起身,转过御案,下了丹陛,直朝二人而去,他伸出两手,将顾昭煜和郑克化双双扶起,挺腹大笑道:“哈哈哈哈,快平身,快平身,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就务须多礼了。”
    顾昭煜和郑克化顺势起身。
    “谢过父皇。”
    “谢过陛下。”
    顾昭煜起身后,天兴帝拉着他的手,仔细端详了一阵,这一看下来竟越看越满意,他这个儿子平日里内敛含蓄,偏爱舞文弄墨,行事偏于温吞迂腐,就像那些翰林院的老学究一样,他原本甚是不喜。
    但直到三个月前煜儿却主动出列请缨,愿为前锋亲往北地剿匪,这一举动实在令他刮目相看。
    一年前,北地爆发匪患,短短两个月内就聚集了八万匪军,这群流民组成的乱军在组建之初,行军打战还没有个章法,各地州郡守兵轻易能将其击败。
    不知是愈挫愈勇,还是别的什么原故,这群匪军吃过几次败仗之后,竟然越变得越来越难缠。
    匪军一路杀伐不断,势如破竹,竟连连打下了北地两个州十余个郡,这已经极大的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危。
    此前朝廷派去的几员大将,均被匪首斩落马下,一时之间朝中众将竟都退缩不前,他着实大怒了一场。
    所以当这个他一向忽略的儿子主动站出时,他才如此惊讶不已。
    煜儿有心,他也劝阻不来,一连又派了几员大将,随着煜儿一同前往北地。
    本来不抱希望,但没想到煜儿竟有如此本领,只用了三个月就斩落了一干匪首,剿匪三万,降俘两万,解了北地之危。
    天兴帝又是大笑,模样极为开怀。
    旁边的户部尚书严敬臣见状,手持白玉圭上前一步,笑呵呵道:“陛下,三皇子和郑家小郎这次立下了如此大功,陛下应当好好嘉奖他们才是啊。”
    然后他又朝着一旁穿着二品雄狮紫袍,年约五旬,皮肤黝黑的武将拱手道:“忠勇伯教子有方啊,令郎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本领,真是虎父无犬子啊。我记得半个月前,忠勇伯才因救驾有功被陛下加官进爵封为二等伯爵之位,没想到这还没过多久,令郎又立下大功,忠勇伯当真教子有方。”
    忠勇伯兼京城左翼军统领的郑大虎看着自家儿子也是得意非常,他也拱手笑回了句:“尚书大人谬赞了。”
    天兴帝闻言,对退在顾昭煜下首的郑克化投去嘉许的目光,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其他朝臣见天兴帝如此,都上前恭维,说着些三皇子如何年少有成天资聪颖,郑郎将如何一表人才威武霸气。
    北地匪患一平,没了心腹之患,天兴帝又可以沉迷于享乐、耽于美色了,而且西凉使者即将入京,到时举办献俘礼,这一可以扬我大夏国威,二可以震慑西凉,岂不妙哉,如此他哪能不开怀。
    于是他当即下旨,敕封顾昭煜为宁王,提拔郑克化为从四品车骑将军。
    顾昭煜和郑克化跪地谢恩,顾昭煜垂下的双眸中暗流涌动,同时余光里瞥见了沈灵均目光赞赏地看向他。
    由于他是轻骑入京,所以正式的册封还要等到后方大军跟上之后才会举行,天兴帝只待了一会儿便乏了,挥退了众人,龙辇往后宫而去。
    他退下之后,便径直朝庆和宫而去。
    那里,他的母妃还在等着他。
    *
    大夏无宵禁政策,夜晚华灯初上,京城繁华,东市商铺摊贩各个点烛燃灯,整个东市四街十二坊挂满了各色灯笼,璀璨旖旎绚烂夺目。
    京城有二河穿城而过,一曰花铃,一曰镜水,两河皆水深而平缓,清澈而宽阔。
    月色微凉,花铃河畔,杨柳低垂,细细长长的柳枝延伸进河中,河上横驾着一座石拱桥,此处静谧幽暗,隐隐能听见不远处的喧闹之声。
    沈青黛将白纱掀起,面容显露在了清冷的月华之下,她望着河上的粼粼波光,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回头,对着隐在柳树下的人招手。
    “楚瑜你来。”
    那人闻言,脚下微动,身形便从阴影之中显露了出来,脸覆面具,身材劲瘦挺拔。
    只两三步楚瑜就走至了沈青黛身旁,与沈青黛前后相隔半步,站定后,他无声地望着她。
    沈青黛抓着楚瑜的手腕,将他拉上前和她平行。
    “不用离得那么远,站到我身边来就好。”
    “今天玩的开心吗?”沈青黛松开手,看着楚瑜,认真地问道。
    她今天带着楚瑜逛了好多地方,东西南北四市几乎都逛了个遍,不过最后她还是觉得东市的风景更佳一些,于是又带着人回到了东市。
    她第一次给人过生日,也不知道楚瑜喜不喜欢这样的安排。
    她这样想着,略带点忐忑地望着楚瑜,等着他的回答。
    楚瑜回望她,点头道:“嗯,很开心。”
    沈青黛闻言,笑了开来,眉眼弯弯,贝齿圆白,她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
    然后她便从背后取出了一个莲花形状的东西,双手捧着,举到楚瑜的面前。
    楚瑜看到这东西一愣,“小姐,这是什么?”
    沈青黛笑道:“花灯啊,楚瑜,咱们来放花灯吧。你把你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放在花灯里,花灯随着水流飘走,河神知道了就会实现你的愿望。”
    楚瑜看了看空荡荡的河面,疑惑道:“为什么要放花灯?”
    大夏惯例,只有在各种年节之时,才有放花灯这一项活动。
    沈青黛听他这话,愣了一下,“今日是你的生辰呀,生辰放花灯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我的……生辰?”楚瑜缓缓地念着这几个像是极为陌生的字眼,脑海中慢慢地浮现出了已经变得十分久远的残缺的回忆。
    幼时唯一的一次,养父在镇上赢了钱,便给他买了个甜糕作为生辰礼物,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他也有生辰。
    原来他的生辰是,五月初九。
    记忆中,他只这一次过过生辰,而这已经久到他都快忘了,为何……小姐会知道。
    “……小姐,为何你知今日是我的生辰?”
    沈青黛闻言半僵,看楚瑜这幅样子,怕是他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生辰了,为什么她会知道,这对楚瑜来说不合理啊。
    她眼珠四处乱转,这怎么解释啊,说她是看小说知道的?!
    这解释说出来是想被当成神经病吗!
    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有了。
    她又笑了起来,笑容明亮,“有一次在归云客栈,你说梦话时说到了这个,然后我就记住了。诶,话不多说了,楚瑜,你快来许愿啊,一年就这么一次,心诚则灵。”
    像是为了掩饰,她急急忙忙地拉着楚瑜走到了河边,又招手将站在河岸大道之上的碧云喊了过来,“碧云,你帮我把那些东西拿过来。”
    碧云福身道了声“是”便朝马车走了过去,片刻,碧云就拿着笔墨纸砚快步走了过来。
    沈青黛接过,取出一张宣纸,撕下了一个小碎条,然后又拿起毛笔蘸了点墨水,将两者递给了楚瑜,“楚瑜,快写下你的心愿吧,要偷偷地写,愿望不能被人看见,要不然就不灵了。”
    她说完便拉着碧云背过身子,走远了。
    “楚瑜,愿望要好好写,记住心诚则灵。”
    楚瑜目视着沈青黛走远,然后才收回视线,他看着手中的毛笔和细纸条,片刻之后,挥墨而下。
    等沈青黛回来后,楚瑜已经写好并将纸条卷起束好,放入花灯之内了。
    看着楚瑜沉稳迅速的举动,沈青黛突然有点好奇楚瑜许了什么愿望,但是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夜风掠水而过,泛起丝丝涟漪,□□色的莲花灯在水中荡漾远去,直到连那抹昏黄的灯芯烛火都看不见了,沈青黛才回头。
    在夜风中,伴着远处画舫内传来的管弦丝竹之声,她看着楚瑜戴着面具半明半暗的侧脸,温柔道:“楚瑜,生辰快乐。”
    楚瑜回视她,眸光在各色灯彩的映照微微闪烁,似光,又似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