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节

    鉴于德雷克的贡献,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这片海域,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出于地缘政治目的,英国当然是非常欣喜德雷克海峡发现,并大肆宣传了(在此心痛53年前就做出同样的发现的西班牙船长两秒)。不过德雷克此行的目的是完成环球探索,并攻击西班牙的据点/商船,所以在确定自己已位于麦哲伦海峡入口(东端)的正南方向后,德雷克并没有进一步向东航行,而是回到了对南美洲西海岸探索工作上。这也让他失去了对合恩角的命名权。公元161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斯豪滕与雅各布勒梅尔,发现并定位了这块南美洲最南端的陆地。前者以其出生地,荷兰城市“霍恩Hoorn”为之命名(合恩角CapeHorn)。
    总得来说,合恩角周边海域的气候条件是非常不理想的。海上终年强风不断,水流混乱,并且经常有浮冰出现。这种情况在好望角同样存在,只是在合恩角表现的更为恶劣,原因在于合恩角离南极洲的距离太近。比较下这两个著名岬角的纬度(好望角:34°21′25‘’S;合恩角:55°59′)就容易理解了。对应我们熟悉的北半球地标,前者相当于连云港的位置;后者则与外兴安岭持平。
    如果想尽量接受陆地保护的话,火地岛南端其实还有一条东西向的狭长水道—比格尔海峡,可以帮助航海者完成两大洋的穿越工作。在诸多经行这条位于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之间的历史人物中,达尔文应该是最知名的一个了。“比格尔海峡”之名,正是源自于他考察过程中(1833-1834年)所乘坐的船只“比格尔号”。
    尽管德雷克海峡的海况情况不佳,甚至有“海上坟场”之称,火地岛秘密的揭开,还是为西班牙以外的国家,打开了一条不受西班牙制约的航道。毕竟这条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宽度达到900-950千米。不管它是不是精准符合“两个水域之间的狭窄水上通道”的海峡定义,有一点都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西班牙人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封锁(即使能把比格尔海峡也封锁起来)。
    在后来的历史中,有志于打造全球性殖民帝国的英国、荷兰、法国等国,都曾经派出船队对火地岛及其周边海域进行过探索工作。这些探索工作在地缘政治上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是南美洲最大的外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成为了英国与阿根廷的争夺对象,两国之间的争端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西距麦哲伦海峡与合恩岛,都为500多公里群岛,被发现的时间并不比麦哲伦海峡晚多少。英国人认为,这片被英国命名为“福克兰群岛”的陆地,是1592年由英国船长戴维斯率先发现的。不过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荷兰人威尔德于1600年率先发现。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及法国人相继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建立殖民点,更为注重大陆利益的后者,很快又退出了这场争夺,并将定居点的所有权转移给了西班牙。在南美国家相继摆脱西、葡两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之后,阿根廷认为自己应该自然继承西班牙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然而一直以来,将海洋视为自己帝国基石的大英帝国,却一直不愿意放弃福克兰群岛,尽管它在20世纪中期放弃了绝大部的殖民地。
    从海权角度看,在南极洲无法发挥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情况下,福克兰群岛将是英国伸到海洋的最南方节点。其战略意义就像英国人在印度洋中央,所保留的的英属印度洋领地—查戈斯群岛一般。在经营海洋的问题上,二战后接棒英国称霸全球海洋的美国,与英国的理念是一致的。二者结成的紧密联盟,使得美国可以使用英国的这些地缘政治遗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将查戈斯群岛中最大的“迪戈加西亚岛”租借给美国做军事基地。类似的合作在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马岛战争”(1982年)中亦有体现。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卫星情报支持,英国人将很难完成这场代表帝国最后辉煌的远征。
    一个比较不为人知的情况,是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东1300公里处,还有一处名为“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的无人群岛,在英阿之间存在争议。在1985年以前,英国将这个群岛归为福克兰群岛的属地。马岛战争最初的导火索,正是因为在1982年3月19日,有50名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岛宣示主权(无人岛这样做没有障碍),其后阿根廷政府开始跟进,进而出兵马尔维纳斯群岛(1982年4月2日)。
    从地理角度看,“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算是南美洲最外围的岛屿,其南部岛屿则应归属于南极洲所有。无论是英国还是阿根廷,将之视为马岛/福岛的附属部分,在地缘政治上倒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在马岛战争后,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英国将之建制为了独立的海外领地。这是因为,鉴于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的地理距离太近,英国人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将来还能够一直保有对它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的将“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与马岛做一个行政切割,应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
    这一切割的另一个理由,在于“英属南极领地”地位的不确定性。1959年12月,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美国等国家,共同签署了旨在认定“南极洲应仅用于和平目的”的《南极条约》(中国于1983年8月)。在这一条约中,南纬60度以南的陆地被确定为南极洲的范围。然而自19世纪英国政治控制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来,就已经在这条红线之南发现了若干岛屿,包括有:南极大陆向南美大陆方向延伸的“帕默半岛”(又称“南极半岛”),以及大陆边缘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英国人据此建制了“英属南极领地”的行政区。
    英国并不是唯一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国家,阿根廷、法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也都声称拥有部分南极领土,并成立了相关行政机构。其中阿根廷声称拥有主权的范围,几乎就是对应所谓“英属南极领地”。只不过,无论是出于地缘政治原因,还是环境保护原因,这些领土要求都无法得到国际承认。
    另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南极条约》限定了南极洲用途的情况下,即使占据这些所谓的“南极领土”,亦没有办法发挥政治、军事,乃至经济上的作用。比如中国的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科考站,就是设立于南设得兰群岛的主岛—乔治王岛之上(另外还有12个其它国家设立的科考站)。在这种情况下,恰好处于南美洲范畴,地理上又远离大陆的“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自然成为了英国在大西洋南端的最后抓手。
    附图:南极洲领土声索图
    日期:2017-10-0723:26:41
    三湘小画家:黑名单举报2017-10-0720:56:48评论
    谢楼主的回复,受教。我本身在看俄国人论文的时候也有疑惑。其论文观点是,汉外长城(北线)是西夏产物,南线则是汉“光禄塞”。光禄塞与居延塞本身没有连接。根据现有资料,“北线”一路几乎延伸至呼和浩特西北。外蒙段长城与内蒙段北线从线路上看应该是持续延续性成为一体的。
    三湘小画家:2017-10-0721:01:08评论
    如此看来,外蒙段与内蒙北段应该是某一时期一同建造的结果。不知楼主有关于内蒙北段的资料没有,如果能证明内蒙北段的原始建筑材料确为汉代产物,那外蒙段极有可能是西夏补修的产物。因为以西安疆域来看,没有必要把长城修到前套地区,只需要建到后套即可。
    汉外长城的信息就很多了,毕竟在中国境内。其实光禄城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也就50多年。后来南匈奴降了,安置在阴山一线,就没有必要再维护了。毕竟有阴山上的秦长城在,这条草原长城主要是阻滞一下骑兵的进攻速度。
    另外环境的影响确实很大。像现在汉外长城的南线,保存相对就好一些,外长城要差许多。很多路段地上几乎都看不见东西了(卫星地图能看见走向),事实上,依现在的考古发现,有些部分很可能都尚未完工。延伸到蒙古国戈壁部分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其实西夏长城,在内蒙古境内也有的。主要是依托汉外长城南段修葺了一下,有些地段汉长城灭失了,会有新修的。包括阿拉善旗境内的西夏长城,同样主要是依托汉长城来构筑防御体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