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节

    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地区(可称之为“拉杰普特地区”),能够成为拉杰普特保留地的地理原因,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地缘位置。作为今天印度最西部两个行政区,分隔印度、巴基斯坦的“印度大沙漠”、南部的印度洋/阿拉伯海、东面的马尔瓦高原,合力为退出恒河平原统治的拉杰普特人,圈出了一个即独立于印度河-恒河平原,又有别于印度中南部高地区的邻海平原带。其压力最大的北境所对应的,恰巧是旁遮普(印度河流域)与德里(恒河流域)相接的敏感地区,历史上长时间为两大板块政治力量相争之地(这种多方角逐局面,有肋于拉杰普特人待价而沽)。
    日期:2016-11-2423:29:05
    拉杰普特地区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沿海。从位置上看,恒河平原的产品要想通过海路出口,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德里一带经拉杰普特地区,入阿拉伯海;二是沿恒河而下,通过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地区,进入孟加拉湾。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历史上两大板块都成为了商业发达之地。今天古吉拉特邦也是全印度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正是借助在古吉拉特邦的执政经历,莫迪才有机会登上印度总理的宝座(其本人也是古吉拉特人)。只不过孟加拉地区在海、陆两线的伊斯兰影响之下,大部改信的伊斯兰教,并因此造就了独立的“孟加拉国”;本来在恒河平原过得顺风顺水的拉杰普特人,则在空间被压缩到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地区后,怀着对伊斯兰政权的刻骨仇恨,成为了印度教的保卫者。
    尽管拉杰普特人,最终还是得到了一块保留地,并一直在印度地缘政治格局中,以“拉杰普特联盟”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属于这些战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由古尔王朝开启的印度伊斯兰统治时代,则一直延续到,大英帝国将印度变成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宝石。
    随着蒙古人步入衰退周期,连接中、南亚的“突厥-伊斯兰通道”被再次开启。公元1398年,崛起于河中的“帖木尔帝国”,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河攻入德里,几乎让德里苏丹国成为过去式。不过一如当年的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一样,帖木尔的军队并没有深入恒河流域。这是因为,虽然帖木尔和他的帝国,本质属性都已为“突厥”,但蒙古帝国这笔丰厚的地缘政治遗产,还是让人不忍放弃,所以帖木尔将自己定位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并至力于成为另一个成吉思汗。在这种企图心下,之前成吉思汗和他儿孙们征服过的每一个地区(甚至包括远在东方的中国),都成为了帖木尔的战略扩张方向。
    在恢复蒙古帝国版图的梦想之前,曾经被成吉思汗放弃的恒河平原,暂时并不是帖木尔的主攻方向。客观的说,帖木尔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先后击败甚至终结了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西亚的伊尔汗国、东欧的金帐汗国,甚至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把也正处在高峰期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打垮(以至于延缓了后者征服拜占庭的时间)。然而正是因为扩张过快,帖木尔的帝国也成为了像亚历山大帝国那样的“一世帝国”。公元1405年,随着帖木尔病逝于远征明朝的路上,他所创建的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虽然没能重新打造一个横跨欧亚的“新蒙古帝国”,但帖木尔帝国的短暂辉煌,还是将他和他的帝国,成功的变成了一笔地缘政治遗产。以至于100年后,另一股崛起于中亚河中之地的突厥/伊斯兰新势力,在打政治牌时会以帖木尔和成吉思汗的共同子孙自居。这股新势力的领导者,就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布尔(一般被认为为帖木尔的六世孙)。
    公元1504年巴布尔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在山脉南麓的阿富汗境内,取得喀布尔、坎大哈等入侵印度的跳板。尽管巴布尔随后尝试过重回中亚,但很快便在遇到障碍后调整方向,将建立新王朝的希望锁定在了印度。公元1526年,已经拿下旁遮普地区的巴布尔,与德里苏丹国在印度西部城市“帕尼帕特”一带展开决战。这个战场与当年古尔王朝决战拉杰普特联盟的塔劳里非常的近(直线距离仅50公里),都在德里的北部、亚穆纳河的西部。沿着古尔人曾经走过的路径,在取得帕尼帕特战役胜利后,巴布尔旋即入主德里,正式建立“莫卧儿王朝”。
    除了运行300余年的德里苏丹国,内部早已进入风雨飘摇的分裂期以外,莫卧儿王朝的胜利,还得益于一样重要的军事技术进步——黑火药武器。从奥斯曼(也可能是波斯)引入的火炮及火枪部队,是巴布尔能够在短短数年间横扫旁遮普,取胜帕尼帕特决战的重要因素。早在15世纪中期,黑火药武器就已经开始在西方战场崭露头角。如果没有火炮的助力,奥斯曼帝国将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那坚固的城墙。及至15世纪末,在欧洲乃至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战场上,黑火药武器都成为了战场的主宰者。此时,身处印度的突厥人,却对这项军事进步完全没有概念。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新的王朝甚至帝国,取代德里苏丹国封建集团统治印度,也就不足为怪了。
    注:没时间做地缘图,暂时请大家看张行政图脑补下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