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节

    每一片大陆都有它的基本地理特点,如果说欧洲是一片“平原大陆”的话,那么非洲就是一片“高原大陆”。至于亚洲,由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般的存在,使得整个大陆的结构,大体上有如美洲玛雅文明的“阶梯金字塔”般的存在,将之称之为“阶梯大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归纳方法,每片大陆内部依然会有高低差。就好像欧洲大陆总体算是“平原大陆”,却也有如阿尔卑斯山系这样的屋脊存在。非洲这片“高原大陆”也是如此。在其内部,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走势。其中分布于东、南方向,从红海向南一直延伸至厄加勒斯角(非洲最南点)北部的这条高原带,又可从北向南划分为三大块: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当下所解读的“南部非洲”板块,对应的正是最南端的“南非高原”。
    南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之南,所涉及到的非洲国家(大陆部分)包括有: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等11个国家。这其中需要参考的另一个地理参数是水流的方向,由于高原的北麓是在为刚果盆地供水,北部边缘隶于刚果河流域的高地,地缘上会更容易与刚果盆地融合,并因此被归于“中部非洲”。依照水系原则来解构中、南非地理分割线的话,可以得出一个标准:河流流向偏北(包括西北、东北)的区域属于地理中非;河流流向偏南(包括西南、东南)的区域属于地理南非。
    分水岭原则可以说是行政区域划分中最重要的原则,这一点也很好理解,生活在同一水系的族群总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并因此而产生共同点。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标准也并不是一万不变的。总会有些横跨两大流域的行政板块存在,以为缓冲。在中部非洲,曾经叫“法属乌班吉夏利”的“中非共和国”就是典型案例。其北部属于乍得盆地水系;南部则归属于刚果盆地水系。在中、南部非洲之间,也有类似的跨界国家存在,它就是曾经的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
    安哥拉的北部刚果河流域所有或从属(在盆地边缘独流入海);南部则汇入从非洲东南入海的赞比西河(南部非洲最大河流),以及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迪盆地(最终内流为马卡迪卡迪盐泽)。北部算是中部非洲的一部分,面部则是南部非洲的地理边缘。单纯从流域面积比来看,安哥拉的南北方算是基本平分秋色,然而在地缘政治划分上,人口分布才是最值得参照的数据。中国被划为东亚国家,是因为它的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东亚板块,即使整个中亚都归属于中国,也不会改变原本的地缘政治属性。安哥拉的情况也是如此,整个国家2500万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北部省份中。南部那些归属于“南非高原”水系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不足200万。
    很明显,即使不考虑安哥拉北部与南非(共和国)之间所间隔的,是类似大片撒哈拉沙漠这样的荒漠化土地,这样一个人口结构也会使得安哥拉人,更多把自己的命运与刚果地区国家捆绑在一起。有鉴于此,曾经被称为“德属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才是南部非洲板块最西北部的国家。同时又因为南部非洲西半部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区为核心(参照所附《南部非洲地缘结构图》),南非的地缘政治空间,实际上在于达伽马即将探索的非洲东南部。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也就是补足“南部非洲”板块中,这缺失的东南拼图。
    事实上,即使没有可能考虑上述地缘政治因素,达伽马本人也会对非洲东南海岸抱有更大的热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绕过好望角之后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印度的大门,还因为对于航海者来说,西南非洲的海岸线实在是一条恐怖的“骷髅海岸”,以至于达伽马这次南行时,并没有像迪亚士上次那样沿海岸线南下,而是在大西洋腹绕了一个大圈子。至于到底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技术背景又是什么,后面在解读巴西的发现过程时,会揭晓答案。现在的话,我们还是跟随着达伽马的航线,先去探索一下之前内容没有触及到的“东南非洲”。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人烟稀少、资源的西南非洲海岸线,固然让人非常失望,但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富庶的非洲东海岸并不只有令人垂涎的资源。在达伽马怀着激动心情在南非东北部的纳塔尔试过圣诞节后,接下了他和他的船队将遇到此行中最大的挑战,至于这个挑战是什么,我们下节再接着解读。
    日期:2016-09-1519:31:55
    关于中俄和历史上的农耕游牧民族的关系一直有个问题,还请楼主不吝赐教。
    如果有一天,温室效应导致北亚能更高效率地开发,进而促进了俄国再次崛起。中国必定在北方面临巨大的压力,倘若那时候中国未能有效控制住外东北,蒙古高原,唐努乌梁海这三个北亚高地,中国会不会再次面临宋朝那样的窘境?中俄是否会再次陷入历史的轮回对抗?中国对比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另外农耕和游牧民族纠缠千年,虽然说是地缘环境所致,那么两者对抗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宿命?您常说人是地缘中极为关键的因素,那么作为现在生活在中国的这群人,该如何跳出这个宿命?
    万分感谢楼主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分享@鄙视抢沙发的
    所谓北方压力,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就已经不再是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压力了。海洋才是中国的拓展空间和机遇所在。竞争是一直存在的,地缘政治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舞台上并不只有两个主角。现在的情况也是,中、俄并不是孤独的存在于地球上。如果地球上只有中俄,那么即使没有北亚的开发,二者也会是永恒的对手。合纵连横的空间,就在于有N多组合的可能。相比俄国通过温室效应在北亚获利的可能性,中国通过海洋提升得到现实利益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俄关系并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地步的可能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