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节
日期:2016-01-1420:10:55
2016-01-14
【蒙古西征16罗姆苏丹国】
一直到旭烈兀西征之前,蒙古人在伊朗高原都没有寻求建立有效的政治统治体系。更多是采取军事威慑的形式,让这一区域的城国臣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花剌子模势力彻底铲除后的蒙古人,选择了在阿塞拜疆驻军,以监控西伊朗和高加索地区。高原之上的南阿塞拜疆、平原为主的北阿塞拜疆,共同为蒙古人保持他们的军事优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身处北阿塞拜疆的“穆甘草原”是大家在阅读相关资料时,经常会碰到的一个地理名词,在前面的行文中也多次出现过。在大小高加索山脉包夹的两块喇叭形平原中,面朝里海的这部分,是由主要是由库拉河及其支流所润泽的。库拉河本身也成为了一条地理分割线,一般情况下河北被称之为“希尔凡平原”,河南则被称之为“穆甘平原”或者“穆甘草原”。
对于从亚洲而来的游牧民族,肥美而又气候凉爽的穆甘草原是他们最喜欢的驻地。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突厥属性的阿塞拜疆,能够在地缘政治孤岛般存在的重要原因。被吸引的不仅是突厥人,试图在西伊朗恢复旧日荣光的花喇子模,也曾经以此为统治中心。对于突厥人或者花剌子模人来说,包括穆甘草原、大不里士城在内的“阿塞拜疆”地区,即有农业、城镇为之补给,又能帮助他们保持马上民族本性。同时其板块相接的地缘位置,向南俄草原、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等板块延伸影响力。
一如“后花剌子模”一样,驻军阿塞拜疆的蒙古人也没有为周边板块带来和平。不过蒙古人这样做,可是比花剌子模人有底气多了。除了西伊朗诸国以外,格鲁吉亚王国也很快识时务的表示了臣服。在拔都西征建帐伏尔加河以后,蒙古人在这一地区的征服就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不过高加索地区敏感的地缘位置,也还是在蒙古帝国内部的政治博弈中有所体现。旭烈兀西征对蒙古帝国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从阿姆河到幼发拉底河的“伊尔汗国”。在诸汗国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内高加索地区也成为了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的争夺焦点。又方所形成的平衡点,也颇符合地缘规律。
与里海相邻的阿塞拜疆地区,后来则成为了伊尔汗国的属地;在拔都结束西征之后,面朝黑海,与欧洲地缘关系紧密的格鲁吉亚人,则被迫选择了归附金帐汗国(公元1243年)。与此同时,阿塞拜疆的蒙古驻军也发动了一场远征,矛头则是指向塞尔柱人最后的政治势力代表——罗姆苏丹国。
在11世纪末塞尔柱帝国解体后,塞尔柱人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很多小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塞尔柱小国后来渐渐的被新崛起的阿尤布、花剌子模等王朝所击蚕食。比如12世纪末,借助与花剌子模人达成了政治交换,巴格达的哈里发就摆脱了塞尔柱人的控制,让阿拉伯人的阿拔斯王朝重获新生。在诸多塞尔柱苏丹国中,能够最后保持独立地位的,就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罗姆苏丹国”了。
对于这个塞尔柱国家我们并不陌生,其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不仅直接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衰弱,更可以说是十字军东征的触发点。在塞尔柱人渗入小亚细亚之前,整个半岛曾经长期属于欧洲地缘圈。身处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之间的“亚美尼亚高原”,则是欧、亚两地帝国政治博弈的缓冲地。亚美尼亚王国也因此保持了长达千年的独立、半独立地位。
不过这一平衡并不是绝对的,毕竟欧洲能对小亚细亚半岛施加影响的主要是沿海低地,而气候干燥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则更有利于欧亚游牧民族渗透。至于到底是欧洲人透过登陆低地,进而得到整个半岛;还是亚洲人通过入驻高地,进而控制沿海低地就不一定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是,谁也无法得到整个小亚细亚。在蒙古人到来之时,小亚细亚的情况就是如此。罗姆苏丹国的领地基本是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之上,而沿海的丘陵平原区则为特拉比松、尼西亚、亚美尼亚等从拜占庭帝国分裂出的基督教国家所控制(为了争夺出海口,罗姆苏丹国与这些国家战事不断)。
事实上,我们甚至能够从罗姆苏丹国的名称,看出小亚细亚长期以来的欧洲属性。源自阿拉伯语的“罗姆”二字,意思就是“罗马”。罗姆苏丹国之称,意为建立在罗马领土上的苏丹国。由于苏丹国的都城设在高原腹地的“科尼亚”,因此也被称之为“科尼亚苏丹国”。现在,觊觎这片土地的变成了蒙古人。既然突厥人能够入主这块罗马故地,身为草原之王的蒙古人,自然也是没理由不去尝试一下的。公元1243年初,从高加索出发的蒙古人开始向安纳托利亚高原进发。
在希腊时代解读安纳托利亚地缘政治结构时,曾经提到高原东北部与高加索地区相接处,有一条东黑海山脉(又称“庞廷山脉”),其南麓的河谷地带,向为高加索地区通往过小亚细亚的草原走廊整个走廊带是由两条相向而行的河流:西流的克/凯尔基特河(与切克雷克河合流为“耶希尔河”注入黑海)、东流的乔鲁赫河。两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分水岭,也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与亚美尼亚高原之间的地理分割线。这条走廊带,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庞廷走廊”。
虽然庞廷走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小亚细亚甚至欧洲带入了无数入侵者,但最能让中国人有熟悉感觉的就是蒙古人了。而对于对于塞尔柱人来说,蒙古人进入乔鲁赫河谷则意味着危险来临。为了阻止蒙古人,塞尔柱人甚至说服了北部的特拉比松帝国,以及部分格鲁吉亚人与自己站在一起,以阻止蒙古人西进。
双方决战的地点,在今天土耳其小镇“克谢”(可用“土耳其K?0?2se”在谷歌地图上定位)东部山隘处。这场战役也由此被称之为“克谢山战役”(亦有译做“克塞山战役”)。放在地形图中(可参看《亚美尼亚高原地缘结构图》),克谢山口的位置就很好理解了。简单点说,这个位于庞廷走廊中点山口,就是克尔基特河与乔鲁赫河的分水岭。攻破它的话,蒙古人即可沿着克尔基特河,攻入黑海沿岸的特拉比松帝国,也可直入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不对付的塞尔柱人和希腊人,这次愿意共同对敌的原因。
公元1243年6月,双方主力开始在克谢山口接战。身为防御方的塞尔柱人,本来可以依托城堡、地形固守的,不过战场指挥官还是选择了派出一支2万的的先锋部队主动出击。然而狡猾的对手在使用他们惯用的诱敌深入之策后,很快便歼灭了这支部队。亲身体验过蒙古人强大的战力之后,剩余塞尔柱联军迅速丧失了斗志。很快,蒙古军队使在安纳托利亚高原长驱直入,并迫使罗姆苏丹国向蒙古帝国表示臣服。
蒙古人的这次入侵直接导致了罗姆苏丹国的解体,此后这个最后的塞尔柱王朝,逐渐分裂为三十多个政治体。原本从属于塞尔柱人的一些突厥系部落,也开始有机会独自立国。其中表现最突出,并最终一统小亚细亚的,就是奥斯曼人(公元1299年独立建国)和他们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不过奥斯曼人的崛起,是下个世纪的事了。现在我们所处的13世纪,还是蒙古人的黄金期。接下来还要看看,蒙古人在西线还能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