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节
日期:2015-05-2623:59:21
2015-05-26
[康沃尔]
所谓英格兰七国包括:萨塞克斯(南撒克逊)、韦塞克斯(西撒克逊)、肯特、埃塞克斯(东撒克逊)、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七国。在大历史的视角中,统一的英格兰才是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就像日本一样),所以当下并不会花时间去细细解读盎格鲁——撒克逊人内部的这些恩怨。对英国历史(或者《冰与火之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附图中慢慢品味七国的地缘关系。
韦塞克斯是撒克逊人建立的国家,因此也被称之为“西撒克逊”。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中,韦塞克斯并非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它能够迅速崛起,直接受益于对康沃尔的征服。在之前的内容中,不列颠群岛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被我们划出了至今还保留有部分凯尔特文化的6个保留地。分别是:苏格兰、爱尔兰、马恩岛、威尔士、康沃尔,以及布列塔尼。除了孤立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布列塔尼”以外,康沃尔应该是最让很多人感到陌生的凯尔特人地区了。在凯尔特人的保留地中,康沃尔的面积仅比马恩岛大。问题是,马恩岛的四面环海的形态,能够帮助他们抵御外来文化的侵扰。相比之下,与英格兰陆地相连的康沃尔,看起来并不像有太多机会保持政治、文化的独立。
从地缘位置上看,位于大不列颠半岛南部的“西撒克逊人”,有充分的理由吞并康沃尔。解决了西面这个凯尔特人邻居,韦塞克斯王国在向东、北方向开始统一之战时,就无后顾之忧了。这与春秋时,秦国在前往中原争霸前,先在西、北方向针对边缘“西戎”进行战争、扩地千里的做法相一致(史称“秦霸西戎”)。不过不管是秦人还是西撒克逊人,他们在西线开辟战场的目的,都不仅仅是解决后顾之忧那么简单,更多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争霸战争,储备战略资源。
从地缘战略层面来看,秦人最终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很大程度是因为抢得了“粮仓”——成都平原。然而丘陵密布、地域狭小的康沃尔,农业上并没有什么潜力,它最为让人垂涎的资源是铜矿和锡矿。在冶铁术成熟之前,铜和锡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属了。将这两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所制成的合金,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发明——青铜。相比金、银这类单纯充当货币和奢侈品的贵金属,青铜要更加有价值的多,不仅能够极大提高生产力,也能让战士更加有战斗力。事实上,即使在铁器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的中世纪,铜、锡,包括青铜仍然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商品。
康沃尔几乎是英国唯一出产铜矿和锡矿的地区,仅此一点,就已经足够为康沃尔的土著,拥有巨大财富了。事实上,康沃尔的矿藏并非只满足于本地使用。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康沃尔的矿产,尤其世界整体储量较少的锡矿,就已经出口欧洲大陆了。至于康沃尔的铜、锡矿到底有多少,有一个数字倒是可以提供参考。据称在上世纪中叶,康沃尔生产的铜、锡,一度曾经满足了世界一半的需求。
尽管坐拥巨大财富,能够让康沃尔人有资源对抗外来入侵,但康沃尔半岛地力、人口潜力有限短板,还是让居于其上的凯尔特人,时刻面临着被外来族群吞并的风险。从战略层面上看,康沃尔人之所以能够在罗马和七国时代幸存下来,是因为一旦面临入侵风险,周边其它凯尔特人地区可以派人前来支援。当然,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为康沃尔人得到这种战略支援背书的,是他们手上的矿产资源。然而当历史运行到9世纪初时,不列颠群岛的形势,却开始朝着不利于康沃尔人的方向发展。打破这一平衡的,就是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维京人。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以设得兰群岛为跳板的挪威维京人,在8世纪末、9世纪初,开始沿海路向南扩张。其中苏格兰(西北沿海地区)、爱尔兰、马恩岛等凯尔特人地区首当其冲。尽管康沃尔因为位置的原因,在西、北线暂时承受的压力要小些,但当“西撒克逊人”从东线攻击而至时,康沃尔人再想从其他凯尔特人地区获得外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海盗袭击愈发频繁的时节,那些原本可以跨海前来增援的凯尔特人部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当他们当中的青壮年为康沃尔人保卫家园时,谁又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呢?
正是借着康沃尔人缺乏外援的契机,韦塞克斯完成了对康沃尔的征服,并让这个王国一跃成为了七国当中的最强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康沃尔的臣服只能算是政治上的妥协,并不意味着西撒克逊人,或者英格兰人就替代凯尔特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尽管面临英格兰文化的强大压力,康沃尔人还是皆力把康沃尔语(凯尔特语族)的母语地位,维持到了18世纪。今天康沃尔的居民,仍然还是凯尔特人后裔。进入20世纪后,为了增强民族意识,康沃尔人也一直在致力于康沃尔语的复兴工作,并且卓有成效。
康沃尔人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很大程度与采矿业(包括寻找矿脉)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有关。如果英格兰人一定要进行种族清洗的话,势必会影响这些战略资源的产量。而无论西撒克逊人,还是后来其他的征服者,都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事实上在康沃尔,矿工(尤其是锡矿工人)的地位一直都比较高,并且形成了天然垄断的行会。在中世纪,锡矿工人甚至可以免税和免服兵役。拥有这样一份有钱有面子的工作,如果不想把技术和职业传承给自己的后代,倒是不可思议的了。
今天的康沃尔,经济支柱已经不再是采矿业,而是旅游业了。进入18世纪后,由于殖民地采矿业兴盛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挖掘难度的增加(矿坑越来越深),康沃尔的矿山在成本上不再具备优势了。大量康沃尔技术工人,开始前往澳洲、北美等地“淘金”。康沃尔语的势微,其实也与这个大背景有关。当康沃尔人需要离开故土,在大英帝国的其它地区讨生活时,英语也就比康沃尔语更加重要了。同样的,康沃尔语从濒临灭绝到看到复兴可能,也与20世纪当地的采矿业一度复兴有关。
解读康沃尔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探究“韦塞克斯”崛起的原因,更在于康沃尔地区的沉浮史,最起码能够在地缘方向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当一个地区过于依赖一项资源时,战略上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技术上,只有一个拥有“全产业链”以及巨大内部市场的政治体,才有机会最大限度规避这一风险。事实上,近代欧洲那些老大帝国的建立,也都是基于这一需求;二是一个“少数民族”能否与“主体民族”相融合,又与当地的经济结构有关。如果当地的经济与周边地区依存度不大,甚至有自身的垄断优势,那么“少数民族”就会有倾向于维持自己独立群体的特征;反之,则会更原意模仿甚至成为主体民族的一员。至于说康沃尔的经济教训,到底可以为国内外哪些地区所引以为戒,就留待大家自己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