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节
日期:2015-05-1721:52:41
2015-05-16
[挪威人对“挪威海”的征服,与“中世纪暖期”的影响]
同样由于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设得兰群岛的气候也可以用“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来形容(夏天最高温度摄氏20度出头,冬天最低温度不超过负10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挪威人应该很快能找到家乡的感觉。事实上在公无8世纪初,到达此地的挪威人,也的确是把这个群岛当成殖民地来经营(而不是纯粹的打劫对象)。当然,这也与岛上的凯尔特原住民,没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挪威人入侵有关。即使在今天,设得兰群岛的总人口也不过20000万人。
在公元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挪威人还没有以海盗的形象出现在欧洲人的视线里。不过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设得兰群岛的资源有限,在8、9世纪相交的这段时间里,挪威人开始以此为基地,再次向周边探索。基于当时的知识水平,人类在进行类似探索时,往往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不过,那些文明程度更高、人口更多的地区,容易把这类事件记录下来罢了。
在挪威人的海上探险中,最令人称奇的当属对美洲的发现了。当然,这里说是“美洲”,并不是哥伦布所登陆的“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地区),也不是后来欧洲移民充斥的美洲大陆,而是“格陵兰岛”。当我们在观察北美洲地图里,一定会注意到,在这片大陆的东北角,有一个体量巨大、一般被涂抹成白色的巨大岛屿存在,它就是以216.6万平方公里面积,位列世界第一大岛的“格陵兰岛”。
公元982年,一名挪威裔罪犯在流放过程中发现了它。格陵兰岛距离挪威本土的距离约为1500公里,与设得兰群岛的直线距离也有1400公里。考虑到这个距离,这名探险者似乎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不过事实上,他真正看不到陆地的航程,只有300公里左右(当然,也是很了不起的了),因为格陵兰岛与设得兰群岛之间,还有两片为之中继的陆地:法罗群岛和冰岛。
离设得兰群岛最近的是法罗群岛,挪威人大约是在公元800年开始向此地殖民。不过这次他们依然不能把发现权归属自己。在其登陆之前,来自爱尔兰的修道者就已经来到了这片由2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挪威人继承向西北方向探索,才算是真正的发现了一个无人岛——冰岛(虽然也有人认为,爱尔兰修道士还是抢先发现了)。不过冰岛给挪威人的最初印象并不好,否则他们也不至于给这个面积三倍于台湾岛的海外殖民地,取这样一个冷冰冰的名字。由于过高的纬度,岛上几乎很难看到,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家乡常见的针叶林带,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苔原。然而这个已经贴到北极圈了的岛屿,内部却不像它表面那般冰冷,丰富的地热资源,是这个国家的一大特色。
由于环境原因,挪威人相信冰岛已经是这次探索的最后一站了。对于渴望寻找新领地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来说,他们并不相信,再往西北方向探索还能有什么收获。事实上,对于挪威本土来说,这样一个高纬度岛屿的用处也实在不大。这也使得在此后1000多年时间中,最初殖民于此的挪威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能够一直管理着这片土地。即便在某一个时期出于经济原因(要与北欧进行贸易),在政治上归属于挪威或者丹麦,也不会为岛上带入新移民。
世外桃源般的地缘位置,最起码对冰岛造成了两个地缘后果:一是这个人口仅30多万的岛屿,在二战行将结束之前(1944年),就在即将建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中,获得了一个独立法人的地位;二是几乎所有的岛民,都是1200年前那批挪威人的后代。以至于如果需要的话,冰岛人可以查清自己与周边每一个人的亲缘关系。当然,这其中也尴尬之处也是存在的。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一工作,你的结婚对象可能就跟你差了辈。
发现格陵兰岛的,其实就是冰岛人。不过在相当长的历史当中,这一发现除了让斯堪的纳维亚人,有机会去争一下美洲发现者的荣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为了让更多的冰岛人跟他去开拓新的殖民地,那位被放逐者给这个巨大的岛屿取了个极具诱惑的名字:绿色的土地(格陵兰的原意)。然而随后跟随他移民岛上的几百名冰岛人,发现前景并不如相像中光明。这个一大半土地都在北极圈内的岛屿,可以利用的土地非常有限。只有南部海岸的部分土地,才会在夏季出现些许绿意。
事实上,欧洲人在格陵兰岛上并非没有竞争者,在他们到来之前,这个世界上最耐寒的民族——因纽特人(爱基斯摩人)也会因为追逐猎物,不时光顾一下这个冰雪世界。不过这个岛实在太大了,双方之间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多交集(即没有战争,也没有贸易)。最重要的是,在欧洲人殖民此地时,岛上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豹),提供给双方。
在斯堪的纳维亚人开始海外殖民的8——10世纪,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的气候,相较今天要更为温暖。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整个地球的气温都有所上升。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朋友想起来了,我们在神圣罗马帝国阶段,曾经提到了一个气候概念——中世纪暖期。对于欧洲的中高纬度地区来说,气候能够变温暖一点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了。不过相对充足的食物来源,也带来了另一项后果,那就是人口绝对数量的迅速增长(从而导致竞争的加剧)。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得以重塑。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各板块的人类族群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治重组。一大批我们熟悉的民族国家,如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基础。
从本质上来说,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这一阶段的海外扩张,也是缘自于这一气候的变化。挪威人之所以成为北欧日耳曼人中最早的海外开拓者,是因为他们所生存的那些沿海峡湾,可供挖掘的潜力最为有限。而气候变暖带来的另一个有利后果就是:高纬度地区,适宜航海的季节变得更长,从而增加了挪威人在北极圈附近,发现冰岛、格陵兰岛的概率。问题是,气候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在进入13世纪后,欧洲的气温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进入14世纪中叶后,气候开始明显转冷。等待欧洲人的,是残酷的“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对很多地区都造成了影响,不过身处“生存还是死亡”临界点的格陵兰岛,应该是观察这一变化最好的样本。虽然格陵兰岛的居民很难通过农牧业生产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拜“中世纪暖期”所赐,格陵兰岛上的动物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他们不仅直接为殖民者提供了食物来源,其毛皮、油脂也成为了输往欧洲的商品。在14世纪,格陵兰岛的欧洲移民,人口甚至已经比最初移民时,增加了10倍(5000人)。然而在天气转冷之后,格陵兰人悲哀的发现,不仅眼中绿色和动物资源越来越少。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峡湾,也变得越来越危险。即便在本来就很短暂的夏天,巨大的浮冰也会不期而至,封堵港口。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航行风险的增加,格陵兰岛上的岛民,已经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了。及至15世纪初,因纽特人再一次成为了唯一到访岛上的人类(欧洲人不是乘船离开,就是饿死了)。
欧洲的小冰河期在16、7世纪达到了高峰,结束于19世纪。一方面因为气候环境的向好;另一方面则受欧洲人瓜分世界的浪潮驱动,维京的后代之一“丹麦人”,再次登陆格陵兰,并在岛的东南部建立殖民地(1894年)。不过让丹麦人2000公里之外,直接控制岛上的居民,显然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因纽特人始终更为适应这片土地。今天生活在岛的的6万居民当中,丹麦移民的后代仅有1万左右(其余基本都是因纽特人后裔)。有鉴于此,格陵兰岛一直是以半独立的“丹麦属地”的性质留在丹麦的版图中。
以当代欧洲人所遵循的“民主自决原则”,以及格陵兰岛与丹麦的地理距离来看,格陵兰岛如果独立的话,政治上并不会太困难。事实上,双方已经在2009年签署了协议,允许格陵兰岛随时独立出去。唯一让格陵兰人心生犹豫的因素,只是经济。要知道,格陵兰岛的一半开支,需要依靠丹麦政府补贴。一旦独立的话,就只能靠自己了。真正能够让格陵兰人下定决心的,依然是天气的变化。考虑到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地球的气候又一次开始升高。格陵兰岛有望在北冰洋可能开通的航线,以及海底资源中分一杯羹。当这一切可以变现时,丹麦也就失去格陵兰了。
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位于北极圈内,在12世纪方为挪威人所发现的“斯瓦尔巴群岛”(今为挪威属地)之间的这片海域,又被称之为“挪威海”。如果北冰洋航线开通,这片横跨大西洋、北冰洋陆缘海,应该有机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了。然而中世纪时,维京人(或者说挪威人)在挪威海边缘开拓这些殖民地的行为,却并没帮助他们成就一个“挪威帝国”,也没有引起欧洲人的关注。在历史中,这些潜力有限、位置边缘的岛屿,通常只是如商品一般,在周边大国中转手。其中设得兰群岛在15世纪,被挪威人卖给了苏格兰;法罗群岛则在挪威人和丹麦人之间流转(今为丹麦自治领)。如果维京人想让欧洲文明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就必须把视线投向更温暖的南方。下一节,我们也将去看看,真正以海盗面目示人的维京人,是如何搅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