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节
日期:2014-03-0401:10:36
相信已经有很多朋友,在期盼欧洲部分的开启了。其实既然这个帖子的标题是“地缘看世界”,作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塑造者,欧洲一定应该是重点解读的对象。不过知彼之前,我们首先要知己,所以在此之前深入了解一下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还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地缘贴,而不是一个历史贴,并没有必要把华夏几千年历史全部写完,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在汉匈之战**已过,匈奴最终迁往东欧平原的时候,也是时候把视线转向西方,去看看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是如何孕育出文明的了。
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当然,关于古希腊文明的真伪之辩,也是近年来,网上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不过那些真伪难辩的证据,倒并不会对接下来的内容造成影响。因为根据这个帖子的一贯视角,地缘板块本身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就象中、韩之所谓“高句丽”之争,争论的焦点无外乎是高句丽人,到底应该算哪“国”人。但实际上,这种争议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事关当代政治的问题。而没有人否认的是,东北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叫做“高句丽”的,已经进入文明体系的国家。
希腊文明在多大程度上借鉴了外来文明,也同样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没有人认为希腊文明,是象南美文明一样,孤立起源、成长于欧洲大陆东南角的。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希腊?选择了这个山地密布,看起来很没有地缘潜力的半岛,成为了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如果希腊文明的火种,是从外部传入的,那么我们首先寻找的,就是这个外来文明的位置了。对历史稍有了解,或者阅读过之前中东部分的朋友,这点应该不是问题。阿拉伯半岛“新月沃地“的东段,也就是”两河流域“,目前已经是公认的,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了。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尝试开发灌溉农业,并催生最初的文明了。
苏美尔人开启的这一文明,也被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语两河之间的意思)。在它的文明地位得到确认之前,拥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宏伟地面建筑的尼罗河流域,通常会被认定为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就这一点来说,现在亦有足够的考古证据来支撑。不过从地缘角度来印证一下这个文明的秩序,倒也十分有必要。
农业(在此仅指种植业)对于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上古时代,适合种植的土地,也能够为播种者带来数十倍的收益。当农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发展文明所需的其它要素了。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带,无疑是最具农业潜力的地区。平整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以及从上游山地带下来的肥沃土壤,都是规模化种植业所需要天然要素。然而最初的农业技术,却并非产生于这些肥沃的低地,因为对于早期人类来说,频繁改道的河游下游,远没有它的上游山地安全。最初尝试粮食种植的人类,更愿意在高地上通过焚烧森林、灌木来肥沃土壤;依靠自然降水,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农业形式,也被称之为原始农业。
受限于地理条件,高地农业一般很难规模化,特别是当有族群带着原始农业技术,开始尝试在低地,通过治理河道发展“灌溉农业”时,这些拥有巨大农业潜力的冲积平原,通常会很快让他的拥有者,在人口和粮食产量上,与他们的山地邻居拉开几何数级的差距,并最终在板块竞争中获胜。这也正是,欧亚非大陆早期主要文明,都呈现大河文明、治水文明的特点原因所在。
高地在农业技术起源阶段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要略晚于两河流域。由于被干旱的沙漠所包括,肥沃的尼罗河下游,并没有相邻的山地,为之直接输入农业技术。相比之下,与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紧密相邻的两河平原,就能够在一个流域内,完整的实现农业发展的链条了。率先从北部山地走出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地中海文明圈,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文明。而一旦两河地区的灌溉农业技术成熟,与之最为接近的另一大河冲积平原——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就很自然的成为了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了。
两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的起源时间,目前还是一件有些争议的事。通过情况下这个时间点,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摇摆。不过对于此时居住在欧洲部族来说,这个时间摆幅有多大,并不重要。因为欧洲与这两大文明之地最为接近的希腊半岛,并没有可能在传入灌溉农业技术后,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河文明(如果法国所处的西欧平原,与希腊半岛位置对调,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山地密布的欧洲之角,需要直接从外部输入更多的文明因子,才能够结合自己的地缘特点,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明。有鉴于此,希腊文明的产生时间,要比它的亚、非邻居晚的多。
那么看起来,与希腊半岛距离都不远的两大文明之地,到底哪一个对欧洲文明的形成,直接影响更大呢?或者说,是谁最先点燃了希腊文明的火种呢?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