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节
日期:2014-02-1323:09:04
解读匈奴这段内乱历史的目的,已经有很多朋友看出来的,主要是解读草原内部博弈的几种模式,以及这三种模式状态下,对中央之国的影响。相信理解了这三种模式后,大家以后再看其它朝代历史,就心里有谱了。观察中国历史的方家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中国历史就是一个朝代更迭的轮回,从地缘角度看,也是如此。
经过先秦——秦汉,这段历史的解读,欧亚大陆东部的“渔”也分享的差不多了。再过些日子,我们要去大陆的另一端,共同学习那边的“渔”的。
日期:2014-02-1601:30:50
2014/2/15
郅支单于是否在西迁之时,就想好了要吃掉乌孙,并不是十分确定。因为历史记载,单于使者向乌孙所表达的,是希望与之结盟。只是这个结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并没有被记录下来。从地缘结构上看,如果郅支单于真想与乌孙结盟的话,无非有两个想法:一是借助乌孙的力量,成为真正的草原之主(压倒受到汉朝支持的呼韩邪单于);二是借助乌孙的力量,图谋西域。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郅支单于向乌孙示好,只是为了让对方放松警惕,并出其不易攻入乌孙的核心地区。如果郅支单于能象当年乌、匈联军,一战而从月氏人手中夺取以伊犁河谷为核心的“天山草原”的话,那么即使他不进一步图谋西域,或者反攻整个蒙古高原,最低限度也可以有资本,迫使汉朝将这之下位为能和平相处“第三方”。因为以之前的经验来看,汉帝国来需要的是天山草原与蒙古高原,分属两股游牧势力。至于占据这片土地的,是月氏人还是乌孙人,并不重要。
为上述推断提供佐证的证据,是郅支单于在派出使者的同时,已经率主力进入了准噶尔盆地,陈兵于乌孙边境。假如只是想结成战略联盟的话,并没有必要这样做。不过,不管郅支单于此时心里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他都没有机会突袭乌孙了。因为虽然乌孙其实很满足于做“第三方”,心里也不并愿意与匈奴为敌(上次是被匈奴人逼的),但在匈奴内乱的情况下,乌孙人也不愿意随便就和哪个匈奴“单于”结盟的。即使要与之达成和平协议的话,也要看汉朝是支持谁。
很显然,在漠南享受汉帝国保护的呼韩邪单于,更有机会成为整个蒙古高原的主人。这一点,即使是那些留在漠北的匈奴诸部和郅支单于本人,也很清楚,否则的话,他也不用主动放弃单于庭,试图在西方打出一片天地了。在这种情况下,把宝押在郅支单于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
有鉴于此,在收到郅支单于的结盟信息后,乌孙方面马上就做出了自己决定:将使者斩首并送至西域都护处(由于也可看出,郅支单于的结盟要求,有直接影响汉朝利益的成份)。同时,派出八千骑兵突袭已经移动至准噶尔盆地的郅支单于部。
从战略上看,乌孙人的选择是明智的,也可以说是识时务的。不过就战术层面来说,仅仅派出八千骑兵去突袭郅支主力,则明显低估了对手的实力。至于郅支单于,虽然没有直接收到使者被杀的信息,但使者迟迟未归,乌孙方面又有大军向北运动的消息,已经足以让他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在双方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因素主要就是兵力的实力了。乌孙人并不能指望,自己的八千骑兵,就能击溃郅支单于亲领的数万主力。然而在击败这支攻击部队后,郅支单于再想突袭乌孙也不可能了。对于他来说,当务之急是在匈奴和乌孙之间,打出一片进可图谋乌孙,退可反攻漠北,且汉军鞭长莫及的根据地来。
在这样的战略思维指导下,最先成为牺牲品的,就是占据半个准噶尔盆地,以阿尔泰山南麓草原为核心的“呼揭部”了。在击溃乌孙八千骑兵后,郅支单于很快便回军进占了呼揭之地。只是这片草原的体量还是太小,做为根据地的话,抗衡乌孙都很困难。问题是,在呼韩邪单于得到汉庭力挺的情况下,蒙古高原核心的左、中,甚至右地诸部,人心都倒向了呼韩邪单于(强行兼并的话,只会内乱)。也就是说,郅支单于想打出一片天地的话,只能在匈奴帝国的边缘板块打主意。
呼揭部所控制的半个准噶尔盆地,并非是匈奴帝国在西部唯一的边缘板块。在控制呼揭部后,郅支单于紧接着便越过阿尔泰山分水岭,进占了由原李陵家族控制的“唐努乌梁海”地区。不过,现在的唐努乌梁海的控制者,很可能不是李陵之子了,毕竟他上次压错了宝。在乌籍单于被攻灭的时候,李陵之子很难独善其身。
统领唐努乌梁海的匈奴贵族,目前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包括唐努乌梁海,唐努乌梁海以东,至贝加尔湖一带的山地,之前都不是由匈奴核心部落所控制。前者的所覆盖的部族,被称之为“坚昆”(被认为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后者则是“丁零”(突厥系民族的祖先)。由于这些山地并非完全的草原地带,而是覆盖了大片森林,夹杂部分草原的“森林草原”地带。因此生活于此的土著部落本身,带有浓厚的渔猎属性。也就是说,他们和靠近大兴安岭“森林草原”地带的东胡部有些类似,属于渔(猎)、牧混合类型(小气候合适的河谷,还会有些农业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