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节
日期:2014-01-1900:40:05
2014/1/18
古尔班赛汗山主体大致是由三部分所组成:最东侧与阿尔泰山脉走势一致(西北——东南走向)的是“夫羊句山”,而夫羊句山的西侧,则是两条东西走向,平行与之相接的山体。为了堵截汉军,匈奴人最先占据的是北部这段山体。在汉书的记载中,这段山体被称之为“南山”。与“大泽”之名一样,这应该也只是一个按照形态、方位进行的简单命名。不过,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姑且可以用此标签来代指这段山体。
占据南山的单于,这一次派出了自己的儿子亲自领军攻击。不过,这一次汉军的防御方法,较之前又有所不同。因为南山之前的树林,为汉军提供了很好的藏身之处。当匈奴人因为树林的羁绊,不再拥有机动优势时,李陵军就可以用精确射击,甚至短兵相接的方式来解决对手了。当然,如果汉军依然在旷野布阵的话,匈奴人应该也还是占不到便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减少用箭量。要知道,经过连日来的高密度战斗,汉军所携带的箭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对于这支汉军来说,匈奴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机动能力,当匈奴人不再拥有机动能力时,李陵和他所带领的这些荆楚壮士,其实并不畏惧与之近身相博。最终不再面临箭雨的匈奴骑兵,在树林中的损失依旧大的让人难以承受。当他们向南山方向撤退时,身后留下的是数千尸体。
击退敌人进攻的汉军,并没有坐等对手的第二波进攻,而是尾随后撤的匈奴人出击。当然,没有马匹的他们想追上匈奴骑兵是不可能了,扩大战果的方式,仍然是汉军制胜的法宝——弩。这些远距离攻击武器,甚至直接射向了在南山上观战的单于本人,并逼迫他撤至山后。
战事进行至此,匈奴人实际上已经被逼至崩溃的边缘了。一场无论在数量还是环境的熟悉度上,都应该占据绝对优势的战役,到现在为止,却已经让匈奴人付出了阵亡万人的代价。而汉军此时却还能够保持阵型,看不到溃散的迹象。更为让单于感到不安的是,此时距离汉朝边境已经越来越近了。本身在士气上已经陷入低谷的匈奴人,身后随时有可能出现汉军主力的身影。
匈奴单于此时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从正常的战术安排来看,没有人能够理解李陵为什么要带领五千步兵,深入戈壁草原之中。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支战力超强的军团,本身就是一个诱饵。他们深入浚稽山的目的,就是引诱准备东南方向侵扰河套地区的单于本部,南下至居延塞一带,然后以主力伏击之。
一方面现实的损失已经让人难以承受了;另一方面又害怕李陵有后援。此时作为匈奴最高统帅的单于本人,实际上已经心生退意。让自己的儿子亲自领军进行攻击,就是在做最后的努力。而李陵也也通过此战被俘匈奴人之口,获知了单于的这一决定。
事情发展至此,汉军仿佛已经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如果匈奴人此时撤围而去的话,李陵此战所获得的口碑,完全可以媲美第一次河西之战,率领一万骑兵,孤军深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接下来的变化,让汉军再一次陷入了绝境。
最先的变化,来自于匈奴内部。尽管单于本人已经心生退意了,但其属下的将领却竭力反对。其理由就是:如果单于亲自率领几万骑兵不能消灭几千人的汉兵。那以后匈奴人就再也不敢南下了。这样也只会让汉朝更加轻视我匈奴。同样的局面,在2000多年后的1940年,也出现在了山西东南部一个叫做“关家垴”的山头。围绕深入根据地腹地的五百日军(冈崎支队),八路军集结了两万部队轮番发起进攻。
这场曾经被电视剧《亮剑》重点表现的战斗,具体的战斗细节以及前因后果,相信大多数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了,它与两千多年前浚稽山之战,在细节上有哪些可比之处,大家也可以自己总结一下。二者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攻击方在蒙受巨大损失之后,都因为政治及战略层面的原因,不得不坚持下去。而对于被攻击方来说,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日军是真的有后援,而李陵是真的没后援。
日军有增援部队正在向关家垴靠近的情况,八路军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无论是下死命令要拿下冈崎支队的彭大将军,还是下面力谏保留革命本钱的诸将(这倒是跟匈奴人的情况正好相反),都还能够准确判断出作出决定的临界点在哪。换句话说,即使坚持一定要拼到底的彭,也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撤了(日军援军围上来的时候)。然而匈奴人却并无法根据对手的情况,来判断这个临界点,因为他们所担心的汉军伏兵根本不存在。
单于帐内最后做出的决定,是继续向汉军发起攻击。如果汉军能够冲出古尔班赛汗山区,进入平地的话再后撤。按照匈奴人自己所划定的这条底线,汉军实际上已经离生的机会不远了。因为从南山北穿越整片山地的直线距离,不过四、五十汉里。要是他们能够再坚持一下的话,匈奴人就可能真的退兵了。
由于匈奴内部已经暂时达成共识,古尔班赛汗山区这剩下来的四、五十里山地,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因此汉军接下来也承受了空前的压力。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匈奴人,在一日之内向南之之前的汉军,发起发数十波攻击。只是在汉军的严密防御下,这些攻击又让匈奴人损失了两千多人。
很显然,单于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和嫡系部队再去冒险了,领命出击的是那些坚持再战的匈奴将领。而在他们也接连失利之后,匈奴方面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再一次被动摇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不到汉军穿越古尔班赛汗山,匈奴方向就会后撤了。
问题是,意外无处不在。这一次的变数来自于汉军内部。简单点说,就是象很多狗血抗日剧那样,在关键时刻革命队伍里出现叛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