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节

    日期:2013-07-2522:05:32
    从位置上看,大湖盆地带的另一个最接近海洋气团的板块,无疑就是“湖泊环绕的日土”了。这也是整个大湖盆地西段,最有可能出现外流河的地点。这样看起来,班公错是否外流,就成为决定整个板块命运的焦点问题了。从外形来看,班公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盆地型湖泊,而是一个东西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型湖泊。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这种形态的湖泊更多出现在筑坝而成的高山水库中。如果不是人工建筑的,那最大可能就是由于某一次地质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就象羊湖那样)。
    班公错是不是个堰塞湖,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成果。但从它与西侧印度河流域之间那仅仅6米高的分水岭来看,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发生了。最起码在历史的某一时期,班公错湖之水可能会漫过这条分水岭,注入印度河谷。这种情况在解读伊塞克湖与楚河的地理关系中,就曾经出现过。伊塞克湖在丰水季节就会漫过与西侧楚河流域那仅仅十多米的分水岭,注入楚河上游的科奇科尔河。
    我们之所以纠结于一个湖泊是否外流,或者说是否在某一阶段可能外流,是因为这事关整个湖区的排盐问题。诚如我们之前多次分析过的那样,一个完全封闭的内流湖,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矿物质的沉淀而变成咸水湖。随着盐度的增长,周边的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恶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你最起码应该让自己有机会周期性的成为一个吞吐湖。中国人总结出的所谓“流水不腐”,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适用。
    由于能够勉强跻身吞吐湖的行列,伊塞克湖现在算是一个能够养鱼的“微咸湖”了(现在由于水资源开发,已经没可能吞吐了)。与之相比,旅游至班公错的游客应该会感到更加的惊喜,因为你们看到的会是一个景色奇美的高山淡水湖。这似乎更加让我们坚信,班公错在历史的某一时期,曾经是印度河流域的一部分。以其位置来看,将其定位为印度河的源头湖也不为过。那么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我们只能说不确定。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班公错的情况更象是巴尔喀什湖的翻版。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境内的班公错湖喝到淡水,是因为国境线另一边的湖区,承担了沉淀矿物质的责任。
    以国境线来划分班公错的东、西两部分,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虽然在印度地图上,班公错湖区的划分,是以其东西两部分之间,那宽仅五米的河道来分割的。但在中国的地图上,国境线还要再向西推进至咸水湖部分向北的转折处(实际控制情况也是如此)。结合整个班公错争议区的轮廓,以及班公错流域的范围来看(注意在《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中观察河流的位置),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印度方面所力争是:将整个西段也就是咸水部分,划入自己的领土。而中国方面更希望将班公错的咸水部分再依其自然结构一分为二,将东部湖区(咸水部分)及其相关流域,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势将班公错南边的“曼冬错”顺势的划入中国领土(基于同样的理由,印度也想得到半个曼冬错)
    抛开中、印两国从欧洲人那里传承来的那些规则、法理,单从班公错地区的地缘归属来看,整片湖区由控制阿里高原的政权控制应该更为合理。班公错湖区的地缘核心是在湖的东南角,一条叫做“玛嘎藏布”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带(也就是今天日土县城“日土镇”所在的板块)。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是非常合理的。无论试图在班公错湖地区聚落的人类,是以渔、牧还是农业经济为主,这种对接淡水湖的河口湿地都是最具开发潜力的。
    事实上,红色政权、古格、吐蕃,乃至最早的象雄王国都不是东班公错湖地区最早的开发者。人类进入玛嘎藏布三角洲地区的时间,要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日土旅游的朋友,不仅能够看到公元前三世纪——六世纪,象雄王国时代在此所留下的岩画,还能够找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证据都足以证明,班公错湖地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板块。
    鉴于班公错湖东淡西咸的水质,人类选择在湖的东南部发展也是自然选择。然而从地缘控制力来看,这种侧重东南的发展方向,也必然影响到了对西部咸水湖地区的控制力。如果没有来自西方的竞争者,日土的统治者当然可以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整个班公错地区的主人。但一旦强有力的竞争者从西部入侵的话,那么之前被视为边缘地区的地方,就很有可能会失去了。在今天的地图上,伊犁河谷被中、哈两国从中分开,就是基于这样的地缘背景。如果清帝国在打败准噶尔人,入主伊犁河谷之后,能够预料到俄国人会在若干年后,从此方向强势入侵的话。帝国的统治者在伊犁河谷筑城时,也许就会想到在河谷的入口处构筑军、政设施了。这样的话,在后来和俄国人的谈判过程中,保有整个伊犁河谷的机会将会大的多(当然,这样要求古人有先见之明有些过分了)。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为阿里板块找到了普兰、札达、日土这三个最具农业潜力的点了(三者之中,日土的农业基础最薄弱)。尽管整个阿里地区还是属于牧业为主的板块,但这些农业板块的加入无疑极大提升了阿里政权的竞争力。特别是当象雄王国从游牧部落状态上升至半定居的王国时代时,这种农业成份的加入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把视线锁定在中国境内。阿里板块的最大竞争者,无疑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卫藏地区。然而当我们无视北京、新德里这两个外来政治力的存在,仅仅从地区博弈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象雄也好,古格也罢,这些以阿里为根的政权所面临的竞争,并非仅仅来自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另一条从阿里高原起源并向西延伸的河流“印度河”,也同样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切割出了一片高原河谷地带。而从地缘关系来看,这片被称为“拉达克”的河谷地带,与阿里高原的地缘关系要更近些。解读拉达克的地缘结构,以及它与阿里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缘关系,也是我们下一节的方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