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节
日期:2013-03-2012:12:26
关心时政和中国未来地缘政治布局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一下中国在黑非洲的布局。尤其是在南部非洲,扶植、拔高南非的动作。就这个问题,以前也曾经多次分析过。在国际部分,黑非洲是印度天然扩张地缘利益的地区。而中国如果想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话,西出印度洋的价值要远高于东出太平洋。
以中国近年来在外交的动作来说,最有地缘意义的举动,就是拉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的行列了(只看门口的话,最出彩的是坐实黄岩岛)。其对印度的牵制意义,相当于巴西崛起南美后对美国的影响。而基于相互支撑,扩大在黑非洲影响力的原因(中国离非洲太远,南非又相对太弱),中、南两国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一次新主席首访黑非洲,只是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个外交意图比较明显的举动罢了。
日期:2013-03-2102:29:32
向东还是向西,这是一个问题。不过很多时候,对于南下的游牧民族来说,这只是一个顺序问题。游牧民族其实并不会如我们今天这样,去研究战略方向。他们只是关注哪一区域更为富庶,或者更容易征服罢了。如果由马雷、捷詹河绿洲一直向南的话。入侵者所能选择的,并不仅仅是向西渗透伊朗高原的帕提亚板块;或者向东,经由蓝氏城征服整个吐火罗地区。他们还可以选择,由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脉的接合部插入,继续南下。然后再选择是向西进入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板块,还是东插入兴都库什山脉南部地区。
最先有案可查,选择结合部插入方案的政权,并非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他们之前肯定这样做过了),而是从地中海而来的马其顿人。基于方位的原因,亚历山大和他的追随者,是在征服了整个伊朗高原核心区之后,再到达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部的。这也使得马其顿人的选择方向和南下的游牧民族有所区别,他们要作出的选择,是先搞掂兴都库什山脉北麓,还是先征服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地区。
由于亚历山大是先攻取波斯帝国的核心区——波斯板块,然后折向西北方向占领米底,最后再向东征服帕提亚板块,到达兴都库什山脉与伊朗高原的北部分割点——赫里河中游的。按照正常逻辑,马其顿方阵下一步的选择,应该是沿山麓继续向东,先征服整个吐火罗盆地,再入主粟特;也可以选择先向北,直接插入阿姆河北的粟特地区,然后再回头覆盖吐火罗盆地。不管先攻击哪个方向,中亚农业区都应该是马其顿人下一步的选择。然而事实上,亚历山大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在赫里河中游转而南下,开始了兴都库什山脉南部的征服。
这样看似在绕圈的路线,其实并不是亚历山大主动选择的。他不过是紧跟波斯帝国最后的统治者——大流士三世的脚步追杀罢了。当波斯帝国不仅丧失他们在新月沃地的行省,还丢掉了帝国在高原之上的三大核心区之后,帝国复兴的希望,就只能寄托于兴都库什山脉南北的东方殖民地了。而对于一个农业属性明显的帝国来说,波斯人征服和殖民的重心,也无外乎是沿山麓低地分布的那些河谷平原。也就是说,当马其顿人跟着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围着兴都库什山脉转一圈,并占领那些绿洲之后。他们也就基本完成了对波斯帝国东方领土的接收工作。至于这个圈应该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就不那么重要了(关键看波斯人怎么逃了)。
如果大流士三世在离开波斯高原之后,是向吐火罗或者粟特方向逃亡,那么他和亚历山大将会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板块。不过既然双方都选择了南下,我们正好沿着他们的足迹,去看看兴都库什山脉西、南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当我们把视线放在波斯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的结合部时,就会发现为这个中间地带滋养绿洲的任务,是由南、北两大水系——赫里河和赫尔曼德湖来完成的。
由于为亚洲中部带来水气的风,基本都来自于大西洋方向。因此兴都库什山脉对于这个中间地带的淡水供给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赫里河(也有译哈里河的)、赫尔曼德湖水系,主要都是由兴都库什山脉集水的。在波斯帝国时期,结合部的北部被称之为“阿里亚”地区。其地缘核心则在今天阿富汗西部,赫里河中游的“赫拉特”。
赫拉特能够成为阿里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处的那段河谷相对开阔,相应的绿洲面积也更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沿赫里河谷向东,可以开拓出一条深入兴都库什山脉腹地的东西向通道。这使得赫拉特实际处在十字相交的交通枢纽位置上。当然,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赫里河那充沛的水量,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赫里河在兴都库什山脉的流程,我们就能感觉到,在有水就有了一切的中亚地区,赫里河谷内的低地是相当有农业潜力的了。
对于攻击此赫拉特的亚历山大来说,在沿赫里河前行至赫拉特后,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向上游地区走了。我们前面也说了,征服兴都库什地区的重点,在于周边沿线的绿洲。一定要到山脉腹地去打扰那些山地游牧部落的平静生活,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脑之中(更何况财富主要都集中在周边绿洲中)。因此无论是波斯人,还是马其顿人,他们在征服以赫拉特为核心的赫里河中游地区后,都会继续选择向南去寻找下一片绿洲。
如果赫里河和穆尔加布河,最后不是在受阻于伊朗高原后,转而注入图兰低地形成捷詹河、马雷绿洲的话,它们应该有机会在两大高地的结合部,冲积出更大规模的绿洲来的。问题是,它们最终还是北流,成为阿姆河理论上的中游支流了。赫里河、穆尔加布河下游在为波斯高原与粟特地区之间,构筑两个中继站的同时,也将兴都库什山脉分水线以北山地,所收集的大部分淡水,送给了卡拉库姆沙漠。至于赫里河以南的两大高地结合部,就只能依靠一些规模较小的河流来滋养了。
由于没有大型河流的补给,整个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处的中北部,并没有值得关注的绿洲。在那些小规模的河流,最终只能在今天的伊、阿边境处的低地中,蓄积出一系列的咸水湖(如最北部,被两国一分为二的“纳马克扎尔湖”)。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亚洲中部,如果没有大量的高山淡水补给,这几乎是每一条河流归宿地的命运。能够利用这些干旱土地的,只有那些将这里作为冬牧场的游牧部落。对于希望找到绿洲的波斯人和马其顿人来说,离开赫里河谷南下的这段日子里,应该会比较失望。不过,兴都库什山脉很快就会给他们一个惊喜了。因为一片纵深开阔,且有充分淡水补给的湖泽之地,即将出现在他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