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节

    日期:2012-02-1114:04:21
    作者:伟座zwjzwj11回复日期:2012-02-1110:27:37回复
    lz,请教一个问题。
    印尼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都位于赤道附近,而且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印尼可以有2亿左右的人口,而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却是人迹罕至的地区?
    可否解释一下?
    ==============================================================
    其实象中国这样,中纬度地区的农业经验,放在赤道附近这种低纬度地区,是不适用的。在中纬度地区,往往平原越大,农业潜力越好(也是需要人类改造的)。但低纬度由于只分雨、旱两季。地势越低,越平坦,就意味着土壤的肥力越难保存。每年雨季一来,之前积累的那点矿物质、有机物,基本都被冲刷走了。与赤道地区相比,东亚四季分明的气候,就不会对土壤保存肥力,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当然,也不是每个地区的土壤天生都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比如江南的很多红土就有些过酸。但经过数千年来,千百万农民的的精耕细作,农田表面的土壤,已经改造很适合农作物生长了。而南美亚马逊平原那样年复一年,被水泡着的土壤,就太过贫瘠了,在经过千万年的冲刷之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又超高(重金属不容易冲走)。即使真把雨林砍光了,在有现代技术辅助的情况下,想在在地表培育出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土壤层,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南美的古典文明——印加文明,是根植于西部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中。而不是能够象华夏文明这样,走出高地后,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华北平原。并由此而积累出更为丰富的农业经验。印尼也是一样,文明的基础在于高地,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平原发挥想像空间。如果爪哇岛这些大岛,是一马平川的话,是绝无可能支撑这么多人口的。而在火热的赤道地区,高地所赋予的相对凉爽的气候,也更适合提高工作效率、生存质量(这点在印加文明的生存环境中,尤为明显)。
    另外象爪哇岛这些印尼大岛,之所以能够支撑超量的人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布的火山所带来的火山灰,给土壤天然补充了肥力(使之在农业技术非常低下的情况下,也能有不错的收成)。象日本农业,也从火山灰中受益不少。中国的农民就没那么“幸运”了,年复一年的焚烧麦杆农业副产品,以维持土壤肥力,也算是在践行一种“人定胜天”的理念吧。所以以后大家再见到农民焚烧秸杆,千万不要再觉得这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须知正是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做法,一点点把土地,改造成我们的生存之本。
    日期:2012-02-1115:16:21
    看到大家都这么热衷于讨论中国对叙利亚问题,投否决票的话题。并且由此引申至人权、主权、制度、文化,甚至人种、民族层面上,我也来说两句吧。具体的辩论我就不参与了,毕竟这是个老生和谈的话题了,也探讨不出个结果来。还是分享一个小故事吧。
    在美国的法制史和人民争取自由权力的进程中,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叫作拉里?弗林特。这是一个为美国社会,美国文化不所容的人。简单点说,他创立了一本色情杂志,经常用政治家、富人,甚至宗教人物来构思一些色情图片,比如洛克非勒Q奸自由女神,某宗教领袖和其至亲不伦之类的情节。相信看这些案例之后,大家应该明白,即使在美国这样崇尚自由的国度,这位老兄的表现也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在受他攻击的某一位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所有人无一例外的都认为,这个人渣垃圾会受到惩罚。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在终审时,法官认为他的言论并没有超出宪法所规定的范围,人渣非但没有败诉,反而变身为人权斗士,自由的象征了。
    这个案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一般认为的那样,是美国人崇尚绝对自由观念的体现。而在于当事人为升华自己行为,事后所表达的一个观点:“如果象我这种垃圾的权力都能受到保护,那么你们就更加永远处在安全之中了。因为我已经是最坏的了”(这也就是所谓,人渣存在的意义)。这句话无疑在很多崇尚人权的人心目中引起了共鸣,即有了这样一个触及底线的案例在前,自己的自由应该更可以受到保护了。
    当我们把中国所着力主张的“主权”,与美国所皆力推广的“人权”视为两个性质相同的权力,并将“人权”概念中,所针对的个人权力,替换为一类国家所应该拥有的“主权”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中国在处理“主权”问题上的态度,和美国在处理“人权”上的态度,其实是一致的。套用拉里-弗林特的那句话就是:“如果象我这种被视为异类的政治结构都能够受到尊重,那么你们就更加永远处在安全之中了。因为我已经是被看作最坏的了”。
    在这里,我无异于去展开讨论,到底是“人权”更重要,还是保护“主权”,更有利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只是从战术上分析,去尊重一个被很多人认为垃圾的政权,在国际政治层面上,并非会象有些朋友想象的那样,将中国置于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中东这样一个,在文化、政治层面上,都很难完全按照“普世价值”,改造成功的地区。相信这一点,美国人自己心里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除了以色列之外,美国在中东穆斯林国家,所寻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一旦某一个国家,或某一股势力,借力根植于民众心中,针对西方世界的,无法化解的结构性矛盾,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后。美国就必须想办法在他的旁边,扶植另一股与其有地缘矛盾的势力,以形成新的平衡。
    至于说“人权”这个东西,是否应该在这样一个和自己有结构性矛盾的地区推广,对于美国人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因此将之作为一项可以选择性使用,打击某个目标的“战术武器”;而不是期望它,成为一件将整个穆斯林世界,拉入自己体系的“战略武器”是现实的选择(反过来看,在中国还无力强势扩张的情况来看,“主权至上”理论,倒是可以作为一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长期坚持的“战略武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