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节
日期:2011-09-2101:46:57
所谓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是欧洲人以自己为中心测距,对亚洲部分地区的描述。象离欧洲最近的土耳其,就是近东的主要国家;而我们中国,则是远东的核心部分。不过这种划分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唯一还在使用的,就是“中东”这个概念。深究欧洲人,最早定出“中东”这个概念时的范围,已经没有意义了。在现在的地缘环境下,它出现在政治生活中时,通常所包括的是下面几大板块: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伊朗高原的“伊朗”、北非的“埃及”,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国家。而在这些都已经伊斯兰化了的地区当中,最为核心的板块,就是阿拉伯半岛了。
说到阿拉伯半岛,相信在那么多年国际新闻的耳濡目染下,大家随便都能说出岛内的几个国家来。当我们把视线从国境线上移开,单看阿拉伯半岛地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地理结构,惊人的一致。如果不是东非大裂谷的北段,将阿拉伯半岛从非洲大陆撕裂出去,并且倒灌入海水,形成“红海”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理学家们会把阿拉伯半岛划成非洲的一部分。不过这种人为的分类,并不妨碍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在地理环境上的一致性。那些从阿拉伯半岛西迁的“闪”族人,在游走完北非之后应该会发现,他们所在的这片新大陆,就是阿拉伯半岛的放大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阿拉伯半岛是北非大陆的缩小版。
我们之前总结北非大陆的基本地理结构,所总结出的就是,大部分地区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真正能够为强大文明所依托的,就是边缘地区的“一山一河”。山就是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河就是尼罗河。阿拉伯半岛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整个半岛的腹地广布沙漠。人口主要集中在边缘地带。与北非有所不同的是,阿拉伯半岛内部的选择,其实还要更多一些。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拉伯半岛的基本地形。我们常说中国的地形是三级地形,阿拉伯半岛的情况也一样。西部沿红海边缘部分,是由一条叫作“塞拉特山脉”的山地所覆盖,这条山地带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条边了。如果和北非的内部结构相对应的话,我们可以将之对应为“阿特拉斯山脉”。从塞拉特山脉穿出,我们就进入阿拉伯半岛的腹地了。从海拔上来看,这片腹地是介于山脉和平原之间的高地,统称为阿拉伯高原。经过阿拉伯高原之后,半岛的地形就过渡到了东部沿海平原地带。著名的两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正是这片低地的一部分。如果说阿拉伯半岛和哪个区域,能够和诞生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地区相媲美,那些就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姊妹河了。
在阿拉伯世界分析地形,和我们在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情况不太一样。在中央之国,我们更关注的是土地的平整度,山脉河流的走向。而对气候、降水等环境问题涉及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身处温带季风区的东亚大陆,尽管生活在内部的人,还是能够感受到各板块之间的气候差异。但整体都是四季分明,适合农业开发的土地(也就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因此地形地貌的影响,会更为显著。相比之下,阿拉伯世界对于高、低地就不那么敏感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水”才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水,那些平原之地也会变成沙漠;而如果有了水,山地之中也能够成为人口密集的核心区。这当中的典型,就是占据阿拉伯半岛大半壁江山的“沙特阿拉伯”。
由于沙特的国土纵贯阿拉伯半岛的东西两翼,因此阿拉伯半岛三级地形在沙特国内也是梯级分布的。尽管比拼实力,阿拉伯世界还很难说谁才是带头大哥。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沙特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伊斯兰三大圣地中的“麦加”和“麦地那”,都是在沙特境内(另一个是耶路撒冷)。学习过中学历史的朋友,相信对这两个城市都不陌生。简单点说,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以商业、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阿拉伯人,地缘中心是在“麦加”,穆罕默德本人也正是出生于此。至于麦地那,则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所选择的基地。正是以麦地那为基地,他打败了麦加的阿拉伯贵族们,并进而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在这个过程中,新生的穆斯林们为了让旧有的体系平稳过渡,也接受了麦加的地缘中心地位。只不过,麦加必须在伊斯兰文化之下,和麦地那共同享有“圣城”的地位罢了。
在《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麦加也好,麦地那也罢,都是位于塞拉特山区之中。如果相比于半岛腹地大部分沙漠化的阿拉伯高原,塞拉特山地当中的水源保有量,显然要高出许多。而麦加和麦地那所选择的地点,也都是山脉当中水源最为集中的绿洲。事实上现在沙特的情况也是这样,人口最为集中的大城市,大多在西部塞拉特山一线。而中部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三面由内夫德沙漠、代赫纳沙漠、鲁卜哈利沙漠环绕的“汉志高原”之上。至于说最东部的沿波斯湾平原,反倒是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之地。三大沙漠最东面的代赫纳沙漠,基本把沙特人在波斯湾的海岸线给封闭住了。如果不是波斯湾的石油,现在成为了沙特的命脉所在,估计这块“沙漠平原”对于沙特人来说就是块鸡肋了。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