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

    日期:2011-07-1001:17:48
    作为一个被楚人寄予厚望的家族,项氏家族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盘据江东了。而项梁、项羽和他们的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河的地方我们在吴楚相争阶段,记得就曾经分析过。那个叫作“乌江亭”的地方,也是终结项羽生命的地方。由于信息传递需要有一个周期,西渡长江之后的项梁,并不知道陈胜和他的张楚政权,和秦人的战争已经进行到何种地步了。而陈胜在称王之后,已经派出了很多使者,向各地(特别是楚地)联络,并试图以首义之威扩张势力范围。问题是,尽管大家都对秦人的统治非常不满,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愿意接受陈胜这个草根的领导。为张楚政权联络江东的使者,在到达广陵(扬州)之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相比之下,项氏家族在楚地的影响力,就要大的多了。于是在没有得到正式授权的情况下,这位使者便借“陈胜王”的名义,封项梁为张楚政权的军事统帅(上柱国)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政治策略,即使是让陈胜来做决定的话,也不会有相左的意见。毕竟如果能够得到项氏家族的支持话,张楚政权在楚地的正统地位,就算被确立起来了。
    从项梁的角度来考虑,接受这个头衔并没有什么坏处。一方面陈胜的张楚政权,借首义之名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形势未明的情况下,大家更紧张的还是秦人的反攻倒算。在这种情况下,张楚政权需要借项氏家族来扩大在楚地的影响力;项梁也可以依托张楚政权这杆已经树起来的大旗,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至于说以后大家正式合兵之后,权力要怎么分配,那就要看各自的实力了。实际上以项氏家族的出身和威望来说,让他们真心接受陈胜的领导是很难的。因此渡过长江之后的项梁,并没有选择西进向陈胜靠拢,而是选择了沿江东政权北上争霸的传统路线——“泗水”一线北上,以控制整个东楚地区。
    虽然在战国后期,楚国丢失了大别山——桐柏山以西的根本之地,但他们在东线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之前被越人占据的江东、江淮平原,以及泗水沿线那些残存的小国,都逐渐成为了楚地。甚至连泗水上游的鲁国,最后都为楚国所灭。这些泗水——邗沟一线,包括江东吴越故地的地区,被统称为“东楚”。其实就楚国扩张至东楚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蛮夷”出身的楚人,对于控制这些被北方诸侯视为化外之地的区域,却颇有心得。相对宽松的管理手段,与秦人的标准化进程相比,更容易让那些新征服地区,接受你的统治与文化。这种“无为而治”,不过份干涉基层生产生活方式的管理思维,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汉帝国。
    楚国当年在东部的成功扩张,也为项梁做大自己的势力,打下了坚实的地缘基础;另一方面,张楚政权在西面与秦军主力的缠斗,也使得项梁的北上之路,变得异常顺利。就泗水沿线而言,在之前我们就分析过了,有两个点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个就是沂、沭、泗三水相交处的“下邳”(现为邳州市所辖),如果你想向沂沭河谷,乃至整个齐地渗透的话,下邳就是必争之地;另一个战略要点燃,则是泗水中游的彭城(徐州)。这个处在几大板块相交处的兵家必争之地,即使是在现在,也是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的地缘枢纽。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不能以徐州为中心,在泗水中下游地区划出个单独等级区的话(省级),那么徐州这个江苏省的西北角,也有同等的机会被划入另外三省。或者说,成为中原、山东文化的一部分。
    其实在现在江苏的地图上,徐州的位置还不是西北方向的边缘,在它的西北部,还有两个县的位置更为突兀,那就是“丰县”和“沛县”。而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造成现在这种行政区域结果的源头,就是在于楚汉相争这段历史。而项氏家族中最为著名的成员“项羽”,与他的天敌“刘邦”就是这段历史的造就者。至于项梁是如何沿泗水北上渗透,项羽和刘邦又是如何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的,我们下次再分析。祝大家周末愉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