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节

    日期:2011-05-0608:29:23
    与象郡的神秘消失相比,桂林、南海两郡的地缘文化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桂林”,我们至今仍然可以在灵渠运河西端的“漓江”之上,看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前面有朋友问道,秦人选择由漓江入南越,是不是看中了漓江的山水。我不是秦人,只能站在秦人的角度要想想。在战事那么紧张的时期,相信秦人没有那个心情为了看风景,而去影响一项战略工程的选择。更何桂林一带溶岩峰林的地貌,并非此地所独有,在广西的诸多地区都存在。最起码位于漓江——桂江西面的“柳江”,其实风景也不错。如果柳江不是发源于贵州高原,并且存在天然的孔道,也有机会被秦人看中的。要是那样的话,柳江和柳州就应该会取代桂林和漓江的地缘地位了。即使不在山水方面胜出,广西地区政治中心地位也会由桂林向柳州转移了。
    桂林后来曾经长期成为广西地区的治所所在,也就是地缘中心了。这点并不难理解,一般而言,成熟的核心区,其行政区在选择地缘中心时,会倾向于往地理中心靠,以尽量均匀的辐射整个地区。如果设置的过于边缘,或者由于地缘中心的辐射力,不足以辐射全境,那么行政区的设置就有可能变化。就象现在的重庆,最终还是把握住机会,从“成都府”的管辖中脱身一样;而象广西地区这类长期处于融合状态的边缘地区,中央之国的统治者们往往更愿意把其地缘中心,放在靠自己核心区较近的地点。无论从交通,还是华夏化程度来看,这种设置都会被看作比较安全的。
    “桂林”这个名称是继承了秦“桂林郡”的文化遗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在秦人设置桂林郡之时,它的治所却并不在现在“桂林市”这个点一。对于志存高远的秦人来说,桂林北的地理位置,并不利于帝国控制整个广西盆地。要想做到这点,在珠江干流两岸寻找一个点会更为合适。如果有得选择的话,干流与支流交汇的那个点,无论从交通,还是从平原发育程度的角度来看,会更容易被看中。以这个标准看,桂江与珠江交汇处的“梧州”市会更合适。而作为现在广西东大门的“梧州”,要想成为整个广西地区的地缘中心,位置却又有些偏东了。后来的汉帝国,将广西盆地的东部,以漓江——桂江为中心(包括相对应的,珠南以南地区)划出“苍梧郡”时,梧州在广西东部地理中心的地位,才得以体现出来,并被设置为郡治(其名也得于此)。
    本章开始时也说了,广西盆地河谷纵横,并没有沿珠江两岸,发育而成大块的中心平原。要想为整个广西地区找一个地缘中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很多人会比较奇怪,为什么现在广西的“首府”是在盆地西南的“南宁”,而不是传统上离华夏核心区更近的东北地区呢?其实究其根源,还是与一个“民族自治”有关。既然整个广西盆地,都被划归为“民族自治区”,那么其治所的选择,自然要选择主体少数民族居多的城市(既然桂东北地区,与华夏核心区的交流更密集,那么能够留存当年本土文化的地区,自然也就偏西南了)。而这种选择方式,正好与大部分古典时期的标准相反。
    南宁成为广西的治所,固然有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至于它是否符合现在的地缘标准,我们后面会有分析的。至于说秦人,桂林、梧州、南宁都不是他们的选项。帝国为桂林郡,或者说“广西盆地”所选定的地缘中心“布山”,要更接近于地理中心。
    日期:2011-05-0800:09:17
    秦人为桂林郡所设定的地缘中心“布山”,在现在的广西“桂平”市。要想理解秦人的这个设置,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看看广西盆地的水系分布情况。首先珠江干流,肯定是由西至东贯穿于广西盆地的主干线,或者说是中轴线。之前我们也说过了,狭义的珠江只是指珠江三角洲入海口的那段江,而广西境内的珠江干流,又自西向东分别被标注出了:红水河、黔江、浔江三段。根据地缘规律,如果一条河流被分段打上不同的标签,那么相互之间必然的明显的地理分割线,并由此在地缘特点上有一定差异。
    珠江干流在广西盆地内的这三段划分,与它所对应的主要支流有密切的关系。与珠江干流共同构成广西盆地水系网的主要有:珠江北部的柳江、桂江、贺江;南部的郁江。
    所谓的红水河,指的就是珠江在云、贵高原的两个源头南、北盘江汇合后,直至柳江的河段;而黔江则是柳江到郁江的河段;最后,郁江一直到贺江(中间跨越了桂江)的河段,被称之为“浔江”。
    之所以共时间去解释这同一条江,不同的标注方法,是想让大家清楚广西盆地的主动脉究竟是如果分布的,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地缘影响。这些体量较大的河流,所冲积而成的几处较为开阔的河谷,亦孕育出广西盆地内的全数较大城市(地一级的城市都在这些河谷中,包括珠江干流)。秦人设置“桂林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广西盆地。而控制广西盆地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又在于控制水路交通线。因此秦人为桂林郡所选择的地缘中心,要能最大限度的兼顾各个方向。要想勾连东西,在珠江干流这条中轴线上设点自然是最可取的;而要想兼顾南北,就主要要看南部郁江是在哪里与珠江交汇的了。因为相比北部有柳、桂、贺三条主要支流汇入珠江,南部的主要支流就只有郁江了。更为重要的是,郁江口的位置在黔、浔两江中间,地理位置易于兼顾桂北地区。无论从军事的角度,还是从辐射力的角度来看,秦人在力图以一个高等级行政区,消化掉广西盆地时,郁江与珠江的交汇口,都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个点也就是桂林郡的郡治“布山”,也就是现在的桂平市。
    尽管广西盆地南部,看似只有“郁江”一条主要支流,但这条支流所覆盖的区域,却并不逊于北部三江。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郁江的上游,又可以分为二条体量颇大的支流:左江和右江,其中右江的长度甚至比合流之后的干流“郁江”更长(左江也不差多少)。这种“人”字型的结构,亦使得它的腹地,也就是左、右、郁三江交汇处,同样会是一个战略要点,并成为广西盆地南部的地缘中心。目前这个地缘中心,已经升格为整个广西地区的政治中心了,它就是南宁市。
    日期:2011-05-0801:10:23
    基于广西的地理结构,其实是找不到一个点,即有足够的体量来压倒其他城市,并且能将地缘影响力辐射至全境的。不过就南宁的地理位置来说,成为广西南部的地缘中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在秦帝国之后,鉴于广西盆地复杂的地理结构,为了便于管理,各王朝基本上也将之依地理结构,再加细化成同级的数个行政区,而南宁也有机会在这类缩小版的郡级行政区中,成为政治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唐朝时,南宁地区曾经被设置为“邕州”,因此左、右两江合流之后的这段江(南宁段),也被当地人称之为“邕江”。只不过依规则,下游的郁江之名,成为了整个干流的地理学名称。我们从当地人的这种细分方式,亦可看出广西盆地内部山地丘陵分割严重,使得即使是一条大河两侧,也无法冲积出连续的河谷平原来(就象桂江的上游又被叫作漓江一样)。
    虽然南宁区域性地缘中心的价值,在后来体现出来了。不过在秦人为南越划定郡级行政区时,南宁这个点却没有成为郡治所在。也就是说,他并不是秦人所看中的一类战略要点。在秦人粗线条的战略规划中,“布山”这个点在整个珠江中游地区显然更具地缘价值。虽然南宁没有机会被秦人看中,但它西南方面,位于左江腹地的“崇左”市,却有机会跻身郡治的行列,而促成这一切的,就是那个处于计划开拓阶段的“象郡”(崇左当时是象郡的郡治,名叫“临尘”)。
    秦人为什么要设置象郡,象郡的目标渗透区域又包括哪几块地理单元,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了。那些沿北部湾分布的越人覆盖区,包括红河流域、雷州半岛及其北部沿海地区,甚至海南岛都是“象郡”的管辖目标。之所以说象郡在秦人的计划中,战略高度要低于南海、桂林两郡,是因为秦人的水路补给系统,暂时无法直接覆盖至此,只有等于珠江流域稳定后,才能再作打算。但这也并不代表秦人设置“象郡”就是象虚设“闽中郡”那样,纯粹的用“羁縻”的方式来实施管理。
    秦人对于象郡的战术设置,就是把珠江水系的最南端,最靠近北部湾的区域,划入了象郡。这条珠江补给线的末支,就是“左江”。秦人把左江流域划入象郡,并作为象郡的中心区域,一则可以在地理上,连接越南、雷州半岛北部地区,使得整个行政区的轮廓更加饱满;二者可以凭借珠江补给线的支援,以其为支点向两翼渗透。至于说郡治为什么选在“临尘”或者说现在的崇左市这个点附近,还是因为河流。就象左、右两江合流而成郁江(邕江),造就了南宁一样。左江也是由黑水河和丽江两水汇合而成的,而“临尘”不出意料的,位于两江合流之处。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带有战略性质的城邑位置,不一定正在那个点上,如果交汇点正好是处于峡谷状,那么会在附近干流左近,选择更为开阔的地方建城,以符合战略基地的要求。象崇左和南宁的位置,都因此而略有偏差。
    就写到这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