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节

    日期:2010-03-3123:13:21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在胥溪故址仍有一段运河被称之为“胥溪”,但太湖与长江(芜湖口)之间的水道已经很难通行了。如果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控制长江进入运河的水量并非什么难事。因此重新疏通这条运河,为长江在长三角地区中间开辟一条新的航运通道,成为了运河两岸省市(安徽和江苏)的重要关注点。由于运河西起芜湖,东到太湖,因此也被称之为“芜太运河”。只是这类能够改变周边环境的重大工程,都是需要在前期多方论证的。
    日期:2010-03-3123:22:47
    吴人尽可以选择逆江而上进入楚国的核心地区,不过楚人在长江之上的水上力量显然并不弱。在伍子胥入吴之前,吴楚两国曾经在长江之上打了一场水战,在那场战役中,楚人取得了胜利,江东的芜湖口一度陷于楚人之手。即使吴人凭借地缘优势,能够控制住长江下游,但当他们溯江而上行至彭泽之时,也一定会碰到楚人的强力阻击的。因此胥溪的战略作用,更多的只是方便吴国将兵力和物资投放到江边,并进而越过长江进入江淮地区。要想将彭泽和云梦成为吴国水军驰骋的疆场,吴人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日期:2010-03-3123:41:49
    既然通过长江直捣楚人心脏的计划过于冒险,那么将拓展方向放在与江东地区一江之隔的江淮地区是最为稳妥的了。这样做的意义还在于,只有能够控制住江淮地区的东部,沿着淮河西进到达信阳通道的战略才能成为现实。也就是说,无论是出于长远还是现实的需要,江淮地区都将成为吴人的重点渗透方向。
    在很长一段时间,淮河流域(特别是东部)是被一些被称之为“淮夷”的东方部族所控制的。就淮夷这个概念来说,古人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混乱的。有时候它被定为整个淮河流域夷人部族的总称,有时候又被具体安排给某一个部族。实际上淮河流域的东部可以说是整个东夷部族最后的保留地。在齐——楚——吴三国的压力之下,那些旧有的东夷部族,除了愿意按照华夏的游戏规则改造自己的部族之外(这部分部族也会被周王室给予正式的封爵,一般为子爵。如莒国),剩下的基本都集中在淮河流域的东部了,基本上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中部。由于在地理结构上无险可守,且力量分散,淮夷被周边的诸侯国消化掉只是时间的问题。
    日期:2010-04-0100:02:26
    在吴人开始强大时,楚人已经占据了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了。从现有的行政区划来看,河南省的下半部,那些淮河支流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被楚人所控制住了。而在东面,楚人则在淮河流域的中部,由北至南筑起了三座城邑,以作为东进的基地。这三座被称之为“夷”、“六”、“潜”的城邑现在的位置都在安徽省境内(涡阳、六安、霍山)。
    除却构筑军事重镇之外,楚人还通过控制淮河流域的诸侯国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方法并非是楚人的独创。在春秋那种诸侯林立的环境之下,再加上有“灭国不灭祀”的文化传统而存在,让一些实力较弱的诸侯国依附于自己,有时比自己直接控制性价比要更高。由于楚人本身的蛮夷出身,使得他们在与这些同属于夷部的小国沟通时更有共同语言,也更不刻意追求去改变他们的文化,因此楚人在江淮流域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也是楚人能够成为南方大国的重要原因。
    对于楚人在江、淮地区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吴国来说,他们也在寻找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只不过在方法上,后起的吴国更愿意采用硬突破这种方式。这也难怪,后起之秀要杨博出位,往往是要有些非常的手段的。而最先成为牺牲品的就是淮河下游最为重要的两个诸侯国:徐国和钟吾国。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日期:2010-04-0123:55:36
    最近的主题是江淮地区,一直也有朋友希望从地缘的角度,对这块位置非常重要,却又一直处在夹心层的地区多着些笔墨。其实我们从春秋时的地缘格局,就已经能够看出些端倪了。江淮地区(包括淮河以北的淮河流域)无大国的地缘背景就是无法形成具有封闭性的地缘结构,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少改变。
    前面有朋友问到合肥为什么会成为安徽的省会,如果按照历史顺序来看的话,最起码要到清朝才会涉及到这个话题(1949年以前,合肥还只是个只有数万人的小县城)。不过既然我们是以解读地缘为主,有时也不必拘泥于历史顺序。将一些后世的行政规划提前拿出来解读,能让大家对江淮地区的地缘格局有更深的了解。
    其实如果想要解读安徽,就必须将之和江苏放在一起观察。事实上这两个省份,在清康熙以前,它们是作为一个省份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的,这个省就是“江南省”。而在明朝,它的名字叫作“直隶”,也就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之意。在永乐皇帝将京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后,直隶之名也随之给了河北。但南京实际上还是有都城的性质,因此拱卫南京的这个省份仍然保留了“直隶”的称号,只是需要在前面加个“南”字,以示区别。
    刚才匆忙作了张〈江苏——安徽地缘结构图〉大家参照着看一下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