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至于朝鲜半岛,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跻身于这样一个核心团队,对它的国际地们提升不无好处(就象那只躲在老虎背后的狐狸一样)。日本和韩国之前存在着的矛盾远远大于和中国之间的,而这一点更能使他们期望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大的支持,以争夺老二的位置。
    这种预期是长远的和战略性的。你可以表示置疑,但这种推论的逻辑性是存在而合理的(目前你已经可以看到三方有类似的欲望了)
    日期:2009-08-1800:09:20
    如果中日半岛(无法预知这个统一国家将来的名称,就先用半岛代替吧)能够结成紧密的同盟,那么他将是做为核心层存在,当然这其中的主导是中国。如果要给这个核心层取一个时髦的名称可以叫做“东亚和谐圈”,不过这个名字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来说显得过于平和了,还是叫“东亚核心圈”比较好。
    这个核心圈之外还需要有外围地区,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中国(或说核心圈)的地缘利益区——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所处的地位类似于大哥后面的小北,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是最接近核心圈的,也必须是最可靠的。所以如果核心圈比作第一层,这一地区则是第二层。
    再往外还需要同盟,根据“新世界岛理论”联盟的对象是世界岛中心地区的国家,加上南边缘地带国家。也就是以俄国、印度为主加上中亚、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处在第三层同盟,就象社团里那些堂主一样,尽管他们的地位要高于大哥后面的小弟,但忠诚度却并不是最高的,要随时提防他们自立山头和投靠其他“有组织犯罪集团”
    基于以上设想,中国要对针对上述地区所处的地位施以不同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方面配合。我只负责分析出路线,至于其他的,让政治家们去头疼吧!
    当然中国还需要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寻找一些外围的小弟。这些其实也一直在做的。
    附:东亚核心圈及外围地区示意图
    日期:2009-08-1800:17:18
    也许你无法理解我现在的心情,有的可能只有震惊!我分析出来的中国崛起之路竟然很大程度上和100多年前日本的战略思想相类似。其实我早该想到这一点的,日本对于地缘的研究可以说到了可怕的地步,以至于中国的军队在5、6十年代还在使用日本绘制的地图,那上面甚至会标出中国南方某一个小山村的一条不为外人所知的小路。
    日期:2009-08-1800:22:58
    现在我必须抛开对那个词的成见,来仔细研究一下日本当年为自己制定了一条什么样的崛起之路。为了以示客观,以下为从百度知道中转载来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名词解释:
    -----------------------------------------------------------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
    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纽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
    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右派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日期:2009-08-1800:30:34
    请大家先无视一下后面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而发表的评价,先将目光放在前面这一“共荣圈”中所包含的地缘结构上。
    可以看出,日本除了更为大胆的将澳洲也包含在这一“共荣圈”内,其他的结构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至。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也正是按照这一战略构思开始它的称霸之路的。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他必须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在自己的旗下,这一点他已经在1905年的时候做到了,打败中国和俄国不仅让他的岛链向北向南延伸,还树立了他大国的地位。这个时候的日本可以当的起帝国这个称号了。
    声明:我对日本做的这些分析是出于学术上的需要,如果伤害了一些朋友的民族感情,可以无视
    日期:2009-08-1800:48:35
    在获得外岛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日本必须向东亚大陆地区挺进。日本当时的战略分析未必是象我今天这样站在全球的角度,以美国作为挑战和学习的目标。对于他来说英国是最有可能模板。
    作为同样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要想成为大哥就必须介入大陆事务,事实上整个古典时期的英国也正是这样做的。在英格兰人最辉煌的时候,英格兰的国王也是法国的国王。但在大部分的时候,英国人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挑动欧洲大陆各国的关系,以达到互相牵制,避免一家作大。直到英格兰人丧失了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领地,英国人终于清楚了,他所需要的大陆并不在欧洲,而是在海外。
    英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他们找到了北美、澳洲、印度这三个看似合适的备选对象,不过当时的世界中心还在欧亚大陆,所以印度才是最佳的人选。而印度所具有的地缘位置和资源也成就了日不落为帝国的辉煌。所以当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同时也成为印度的皇帝时,英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日期:2009-08-1801:14:12
    正如英国一样,日本也知道单靠一个岛国的力量是无法称霸于世界的。正如我在《新世界岛》论中所分析那样,欧亚大陆有三个“边缘地带”,显然将目光投向欧洲只会被当作一个笑话。而印度已经成了英国的后花园,现在想染指显然是不现实的了。那么在海对面一直作为日本师法对象的“中央帝国”就必须成为日本的生存空间了。
    基于地缘的关系,借助朝鲜半岛进入大陆地区是不二的方案。事实上最初的日本人也正是通过半岛的南部进入日本地区的。当然日本人又混合了岛上原住的“虾夷人”(这个民族的属性至今未定,但有说是高加索人种,日本人多毛的特征是从这里来的),加上北上的南岛民族(高山族这种),和东渡的大陆民族(汉族及百越等),形成了现在的“和族”。当然基本的族属是从朝鲜半岛上来的,所以日语和韩语具有相同的属性,目前都被定性为“阿尔泰语系”。一般的中国人很容易从文字上误认为日语很容易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阿尔泰语系”包括有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比如满语)。换句话说是属于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语言。
    我前面说这北亚的民族最初是由从伊朗高原——经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形成的,一部分南下与北上的黄种人融合成了华夏族,也就是东亚人的主体。另一部分留在蒙古高原上,成为了游牧民族,还有一部分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然后有的南下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族;有的留在当地成为渔猎民族(如满族);有的进入朝鲜半岛,继而再进入日本。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迁移的过程,所有在韩国才会有他们的祖先来自帕米尔高原的说法。而极端的“泛突主义者”才会有把势力范围划到日本的荒唐想法(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事实上由于千年的互相融合,中、日、韩(朝)三国的人种早就都成为东亚人种的典型代表了。只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相对封闭,所以外貌比较单一,而中国地域广阔,外貌相对多样话罢了。但都属于长颅的东亚人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