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外岛地区。在古典时期“暖温带”的农耕民族都无法取得对“中温带”的全面胜利。之所以在古典时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1、地理大发现后美洲高产作物(土豆、玉米、红薯等)的引进造成了人口大爆炸,以中国为例,在清以前的整个古典时期,人口都在千万级(明人口最多为8000万)。而到了清中叶仅100多年的时间便猛增到3亿。人口的压力使得农耕民族不得不进入“中温带”地区寻求生存空间。半岛民族事实也在向东北地区扩张人口,由于地缘的关系甚至还早于汉族。不过后来由于无法抵抗汉族的人口优势,最终只在东北地区留下了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朝鲜族。
2、农业技术的提高使得在“中温带”地区开展大规模农业成为可以。比如日本在移民北海道地区后培育出了耐寒的稻种,后经朝鲜族引入中国东北地区,经过各族移民们的不断选育。最终使得东北地区也成为了水稻的主产区。
3、农耕民族文明程度更高,在西方文化东进的时候更容易吸收先进文化。这种优势的提高拉大了双方的差距。因此能够在古典时期向现代社会变化时迅速取得优势。这一点日本较明显,中国方面由于满族已经基本融入了汉族,事实上已经不重要了。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不是清朝。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汉族能很有可能在古典时期将东北地区融入中国的核心区。(时间甚至会更早,因为不存在政治性的封禁)
日期:2009-08-1221:56:57
“民族自决”这种东西无所谓好坏,只是一个政治手段。但因为打着人权的旗号,你很难从根本上去否认它。因此现阶段不去理它就行了(你实力强了,人家也不敢跟你来这一套)。
假已时日,中国将所有的边缘地区都消化为核心区,而海外移民又达到一定的比例的时候,中国也会赞同甚至鼓动“民族自决”,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人本政治太复杂,很多时候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是谈地缘来的客观。
日期:2009-08-1300:51:46
呵呵!倒是头一次有人说我是学究。学究的东西我也看,不过一般弄得太复杂,仿佛不想让人看懂似的。我一般找出中心内容后就不看了。
基本是认识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务实理性的人(我爱人认不这种评价不够全面),写的东西也希望尽量能让大家看的懂。至于是不是有影射中国人不如白种人,我想认真看贴的朋友会明白。战略上藐视敌人,并不代表不需要战术上重视敌人。
今天不好意思!晚上有事刚回来,明天会有全新的内容。
日期:2009-08-1322:50:41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希望我能够分析出条路来,让中国能够迅速拿到那些争议的土地。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这个贴把“藏南”“南海”“台湾”“琉球”“库页岛”“乌里雅苏台”。。。。甚至历史上汉族曾经到过的地方都分析进中国的国土内。也许我稍稍加入点主观的东西,在措词和口气上采用《中国可以说不》里面的语调,大家看得会更舒服点。
不过天涯上已经很多这样意气风发的东西了,我只是想说点客观的情况,或者说在“人文政治”的环境下经常被忽视的角度(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是绝不会忽视的,但他们并不会向普通民众解释),大家就当多了解东西好了,不用过于紧张。
我的本意是从地缘的角度谈战略性的方向,不牵扯到具体细节(如分析出南海对中国很重要就行了,不必去讨论如何收回来)。象藏南、南海两个分析是属于战术性的地缘分析,如果分析出对中国不利的结果,是很容易被挨砖的。但在曲意逢迎爱国青年们的味却又有违其客观性。便是加上几句“中国人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一类的口号却又于事无补。
也许以后我会把〈海权突围〉〈新世界岛论〉〈东亚地缘解析〉三章组合起来,并加上些背景资料成书也未可知。这些战略性的分析我自信可以50年不过时,也相信我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中国成为新的世界中心
日期:2009-08-1322:56:04
我们接下来分析东亚的情况,接下来就要涉及到中俄百年纠结的“外东北”和“库页岛”地区了。先声明,我只负责分析出中国为什么无抵抗的交出了这些土地(或说基本没有把势力伸过去)。不牵扯民族感情。
如果时间够,我会把西伯利亚一并说完。相信大家能听到一点中学历史老师所看不到的东西
日期:2009-08-1323:08:58
前面说过了,中国和日本在大部分古典时期的核心区都是在适合农业生产的“暖温带”地区(中国在第二个千年还把亚热带地区也融入了核心区)。暖温带的农耕民族只是在古典时期行将结束的时期(19世纪末)才能够通过移民将“中温带”纳为核心区。
在这一时期中国消化了“东北”地区(或称“关外”),日本得到了“北海岛”(做为渔猎民族最后的势力——满族和虾夷族也被“汉”“和”两族基本同化了)。在这次扩张潮中,半岛上的民族也想分一杯羹,但他面对的是实力超过他十几倍的中国,因此最终只能在地图上留下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韩称“间岛”),以证明他们曾经努力过。
日期:2009-08-1323:38:10
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渔猎民族”还能在“中温带”地区形成强大的势力,以对抗“暖温带”地区的农业民族。那么在最北的温带地区——“寒温带”生存就有点挑战人的生理极限了。
并不是说所有的“寒温带”地区都不适合发展文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大部分就是由这一地带的民族创造的。(至于地缘方面的原因,我在讲西伯利亚的时候会说到)
但在亚洲地区,这一地带的气候实有愧于这个“温”字。因此在这一地区“寒温带”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名称“亚寒带”也就是仅次于北极寒带地区的冷。
中国目前的版图中在黑龙江的北部,也就是“鸡冠”那里有一块地区属于这一地带。那块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县叫“漠河”,县的最北边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小村庄叫“北极村)。
应该说这一地区即使是“渔猎民族”也不能大规模的生存,因此只能存在一些诸如“鄂温克”人一类的小型原始部落。
如果说“外东北”地区是一个7字型地形,那么他上面那一横和北库页岛都处在这一地区。
鉴于这一地区对于属于“渔猎民族”的满人来说都属于边缘地区了,因此当率先结束古典时期的欧洲人的代表——俄国人,第一次将势力延伸到亚洲的东端时。康熙能够将中俄边境划定在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地区)已是心满意足了。
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现代法律效力的边界。至于再往北的地区(现在叫西伯利亚),别说汉族人,即使那些马上的民族也不愿多往那边看一眼,如果不是俄国人遵循彼得大帝的遗愿,固执的将疆土扩张到亚洲的东面,在东亚的文明看来,那一带根本没有划界的必要。
日期:2009-08-1323:53:13
你不能责怪“满洲”人没有战略眼光,事实上在边境的开拓上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对于北部的那些地区(从地缘方位上可称之为“北亚”),即使强悍如“蒙古帝国”也未能真正将势力拓展过去。那片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当时基本为文明地区视为无人区(请宽恕他们无视那些为生存努力奋斗的原始部落),经过俄国人300多年的努力经营,那片土地上的人口借助科技的发展,已经令人“惊喜”的达到2000多万之巨。
看中国的历史地图,有两个问题,1是喜欢把某个朝代所曾经势力到达过的地区都放在一张图上,以显示王朝的强大;2是喜欢把一些当时无人感兴趣(也可以说难以进入)的地区一并划入。这一点在画“元朝”地图的时候尤为明显,西伯利亚及至北冰洋地区都在这些“学究”的帮助下,被蒙古人征服了。(我曾经见过一张把明朝地图也划到北冰洋的,对此只能无语)
附上一张蒙古帝国扩张的动态图,这是目前所能见到最客观的地图了。
日期:2009-08-1400:08:18
由于“亚寒带”地区的气候是那么的恶劣,如果说以前的“满洲”人出于地缘的关系,还会关注一下的话。对于入主中原200多年,已经习惯了农耕文化舒适生活的“满洲”贵族来说,那块地区已经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了。以至于岛上的那些原始部落已经很长时间不来进贡了,也没能理会。直到俄国提出要把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划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方面才知道,俄日两国已经在那里争斗了一百多年了。
日期:2009-08-14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