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小说与文章
见礼之后,又从新坐下。居思晟便拿出纸张出来,上面一个个小小的字排列整齐。
“林小姐,请过目,这是前面的三章。”
马智深看着,也有些好奇,居思晟手上的是什么东西。
拿起纸张,林书瞳便安静的看起来,看着文言文,看着繁体字,林书瞳还是不习惯,甚至很多地方都不太明白。
看着林书瞳逐渐皱起的眉头,居思晟变得紧张起来。
看完了三章,林书瞳大致能明白这三章写的是梁山伯在书院念书,和他的情况。
“林小姐,觉得如何?”居思晟紧张的问道。
林书瞳没有回答居思晟,而是把手上的纸张递给了马智深,说道:“智深哥你看看如何?”
具体如何,林书瞳也不知道怎么说,只是想着自己习惯了白话文,但这个时代的人还是习惯文言文的,所以她不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别人的阅读习惯。
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面对不习惯可以坦然面对,林书瞳也成长了许多。
相比林书瞳皱眉,马智深却是越看越惊喜,看完之后,放下手上的纸张就称赞道:“好文章。”
居思晟松了一口气,对于写文章这种事情,居思晟还是自信的,毕竟是凭借本事考上的举人。
但居思晟也没有直接说话,因为他之前分明看到了林书瞳皱眉,像林书瞳能写出诗作的才女,是不可能看不懂自己写的东西的。
实际上,林书瞳还真的是看不懂。
“智深哥,你觉得好看吗?”林书瞳问马智深。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能不好看。”马智深疑惑道,他的想法和居思晟的想法差不多,但林书瞳这么问,也就表明了林书瞳有着不同的想法。
“林小姐,但说无妨。”居思晟以为林书瞳在考虑自己的感受,便说道。
“那我就说了,只是我个人小小的观点。”林书瞳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往往第一题是解释字词的意思,第二题就是解释句子的意思,后面的题目问得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遇到不懂的字词,有小纱的帮助下,林书瞳都能明白,自然句子也能通顺的看下来,至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是小说,加上是自己熟悉的故事,林书瞳也能明白几分。
“居公子,觉得这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林书瞳没有直接说,而是问道。
居思晟一愣,这个算问题吗,既然叫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就是说主人公就是这两个人。但林书瞳的问题便是要从这两个人当中再确定一个出来。
“林小姐,觉得这小说的主人公不应该是梁山伯,而是祝英台?”居思晟疑惑道。
林书瞳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这是两个人的故事,所以一开始是不是两个人都要出现。而且,智深哥,你看了之后,有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林书瞳其实不知道怎么说,大部分的论点还是从小纱这边明白的。
闻言,马智深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最后面对居思晟期待的目光也只是无奈的摇摇头。用自己的话来说,文章好看,但和小说无关。
看到马智深的摇头,居思晟也明白过来,再次拿起那些纸看起来之后,他也皱起了眉头。因为习惯写文章,而且还写的不错,但仔细看来,不过是介绍了梁山伯这个人而已。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字数不多就能讲完,但如何打动人,就是小说精彩的地方。”林书瞳简单说道。
“请林小姐赐教。”居思晟也能很快调整心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求教,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
“所以,我想在开头就可以让两个人相遇,然后再描述他们身后的东西,而且我们可以给两个人身边增加人物,让整个小说充满很多性格分明的人物。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人。”林书瞳这些话,完全就是跟着小纱的话说出来的。
虽然小纱没有情感,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庞大的信息库,也让小纱能够拿出很多有用的东西。
“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居思晟重复着林书瞳的话。
本身就没有完美的人,那么要如何把这样的人物完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那就是人物自身的矛盾,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有血有肉。
“林小姐的话,在下明白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居思晟摆低姿态说道。
林书瞳脸上微红,她从来没有被人夸成这样,脸皮薄的她只能用喝茶的方式来掩盖内心。
“有时候,我们也不用全部把笔力用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身上,在他们身边的人也可以写。”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每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
“林小姐说的,我明白了。回头我重写一份。”居思晟毫不犹豫的就讲自己面前的纸张对折起来。
“居公子,我这次来,还想让你写一个小说。”林书瞳道明此行的目的。
“哦,那在下求之不得,又是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居思晟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次,林书瞳没有讲故事,而是从衣服里拿出折好的纸,摊开递给居思晟。
“七夕。”纸上的字不多,浏览一遍,居思晟就明白过来。“好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只是在最后的时候,体现一点魔幻色彩,但牛郎织女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神话传说。相比起来,这样的小说开篇一定比梁祝更吸引人。
居思晟看完故事,又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时候,林书瞳说道:“居公子,我想这小说,要写得半文半白,简单的说就是降低深度。”
“这是为何?”居思晟不解。
这次不是林书瞳回答居思晟的疑惑,而是马智深开口。“居公子,我想书瞳的意思是,这小说是给很多人看的,如果写得太深,很多人就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