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节
吃过午饭后,颜宓去外院忙碌。宋安然留在书房里歇息。
刚刚躺下,喜秋就在外面敲门。
宋安然让喜秋进来。
喜秋走进书房,先是躬身行礼,然后说道:“启禀少夫人,添妆礼物已经送到了叶家。叶太太让奴婢带一句谢谢。”
宋安然含笑说道:“叶家今天很热闹吧。”
喜秋点头:“的确很热闹。”
今天是叶芙添妆的日子。国公府大房有重孝在身,自然不能去叶家冲了别人的喜气。所以宋安然就让喜秋带着添妆礼物上叶家,聊表心意。
喜秋同宋安然说起叶家的热闹。叶家在京城这几年也经营了一些关系出来,叶太太又会做人,这些关系维持得不错。叶芙添妆,这些相熟的人家都送了添妆礼物。
国公府这边,二房和三房也都去了。
二房和三房,只有子侄辈需要给周氏守孝五个月。像二太太,三太太她们,身为妯娌,自然不需要替周氏守孝。
喜秋还告诉宋安然,连小周氏也给叶芙送了添妆礼物。当然,小周氏全是看在国公府和宋安然的面子上,才会到叶家送添妆礼物。
喜秋说道,小周氏到叶家的时候,叶家人从上到下都显得特别激动。
小周氏身为二品诰命,又是手握实权的户部尚书夫人,京城想要巴结的人多如牛毛。
平常小周氏一般不出门应酬。这次小周氏能出现在叶家,也算是给足了叶家面子。
宋安然含笑说道:“太太如此用心的给我做面子,等我出孝后,我得亲自上门谢谢太太。”
小周氏完全不用亲自去叶家,之所以去叶家,就是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做出一种姿态:她可以不给任何人面子,但是她一定会给宋安然面子。
只要是宋安然认可的亲戚朋友,宋家也会认可。宋安然不认可的亲戚朋友,宋家同样不会认可,比如文家。
喜秋说道:“太太让少夫人安心养胎,外面的事情不用担心。”
宋安然含笑点头。小周氏口中的外面,其实特指宫里。小周氏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宋安然,宫里面现在还算安静,暂时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像曹公公那种级别的手段,小周氏相信国公府完全能够应付,自然就不用特意提醒。
宋安然问了不少情况,喜秋都一一回答了。
明儿是叶芙大婚的日子,届时二房和三房还会去吃酒席。大房有重孝在身,自然不用去。而且添妆礼物也送了,明儿宋安然也不用安排人去叶家道喜。
叶芙的婚事办得很热闹,大家都说叶芙傻人有傻福。叶芙看起来不聪明,说话经常不过脑子,容易得罪人。可她却说了一门好亲事。
男方虽然没有爵位,却也是武将世家,做人很厚道。脾气也同叶芙合得来。
大家私下里又对比和叶家一起上京的文敏,文敏倒是聪明,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叶川也不差,家中小儿子,最受宠的一个,而且读书也还行。可是武将世家的孩子走科举,总归比不上官宦世家的孩子有着天然优势。
就算将来叶川考了进士,做了官,以他的出身就注定他很难融入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天生不对付,一个武将家的孩子做文官,注定要比别人更艰辛。除非叶川有着颜宓那样的逆天才能。只可惜,叶川资质只能算中上,远远到不了逆天的程度。这也就注定,叶川到不到颜宓的高度。
叶芙的婚事过了后,天气越来越冷。
突然有一天傍晚,文家人急匆匆地敲响了国公府的大门。
文家人想请宋安然出面,帮忙请霍大夫过府一趟。却不肯明说为了什么事。
文家下人目光闪烁,吱吱呜呜的,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
宋安然哼了一声,文家想拿她的名帖请霍大夫过府看病,却又不肯说清楚谁生病,生了什么病。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反正宋安然不着急,着急的是文家人。她就不信文家婆子撑得住。
果不其然,文家婆子因为宋安然的冷漠对待,很快败下阵来。
文家婆子跺跺脚,急忙说道:“不瞒少夫人,出事的是我家五姑娘。五姑娘脸上受了伤,老太太和太太担心破相,所以想请霍大夫过府诊治。可是霍大夫不出诊。
我家老太太和太太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求到少夫人这里。还请少夫人行行好,给张帖子,让奴婢回去复命,将霍大夫请到府中给五姑娘治伤。”
宋安然有些吃惊,“文五妹妹的脸怎么会受伤?”
姑娘家的脸面最宝贵,尤其是正在说亲的姑娘。文秀肯定很爱惜的自己的脸,文三太太也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文秀的脸。那么文秀的脸又是怎么伤的?此事有些蹊跷啊。
文家婆子头一低,眼神明显在躲闪。文家婆子小声说道:“是五姑娘自己不小心,摔在地上弄伤了脸。少夫人,看在两家是亲戚的份上,还请您帮帮忙。”
宋安然挑眉一笑,暂时没有追问文秀受伤的真实原因。
宋安然对文家婆子说道:“霍大夫最近很忙,所以才不肯出诊。不过事关文五妹妹的脸面和终身大事,我肯定不能袖手旁观。白一,你拿着我的帖子去请霍大夫,直接将霍大夫带到文家。到了文家后,凡事你都听霍大夫的吩咐,明白吗?”
白一躬身领命,“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霍家请霍大夫。”
白一领命而去。
接着宋安然又打发了文家婆子。让文家婆子赶紧回去复命,让文家人准备好。
宋安然笃定文秀的脸受伤,这里面肯定有内情。她将白一派到文家,就是想让白一打听一下文家的事情。
好好的一个大姑娘,脸突然受伤,而且严重到有可能破相的程度。这种程度的伤害,说什么自己摔倒的,鬼都不信。
宋安然嗤笑一声,文家人当别人是傻子吗?
文秀受伤的事情,随着文家婆子的离去,很快传遍了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