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谢兰的身世
“燃燃,燃燃!你有办法逃出去的对吧?你不用管我,你一定要尽量自己逃出去,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一定有别的阴谋,所以你一定要努力逃出去。”
谢兰也许是因为紧张,因此说话都没有逻辑,只是一味的絮叨。
“我既然来了,肯定是要带你离开的,你先别慌,你先告诉我你到底是因为什么到了这里?”沈清燃安抚住她,开口问道。
听到这话,谢兰的脸上,出现了些许的惺忪的神态。
“你也说了这里不安全,我们要逃出去,但是不查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就没有办法跑出去,就算你不想从这里离开,难道你也不想让我离开了吗?”沈清燃故意吓唬她道。
果然,谢兰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是,听到了沈清燃的话,虽然纠结,但是还是开口了,“我是接到了一个电话,有人说他们有我亲生父母的消息,所以我才匆匆忙忙的按照他们给我的地址到了这里。只是没有想到这些人居心叵测,竟然是拿这个借口向我骗来的。”
谢兰说着,语气中还有罕见的气愤,显然满怀希望最后全是失望,也是心中愤恨的。
亲生父母?
沈清燃有些惊讶。
说起来,沈清燃对她的外公外婆原本也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从她记事开始,便知道外公外婆在妈妈刚出嫁的那一年就离世了。
外公外婆离世之后,将手头所有的资产都留给了妈妈的姊妹兄弟,反而是妈妈什么都没有分到。
当然上一辈的恩怨十分复杂,她也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件事情。但是此时听妈妈谈起她的亲生父母,沈清燃才突然到反应过来——难道?妈妈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自己的外公外婆竟然是她的养父母?
谢兰看了一眼沈清燃,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了,将所有的事情全盘托出。
“你的外公外婆是从孤儿院里领养的。我小时候怎么流落去孤儿院的,我并不知道,只是听院长说,她某天清晨出门的时候,门口发现了发高烧的我,那时的我已经六岁了。”
“院长看我一身的狼狈,不知道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见我一身狼狈,还发着高烧,所以只能将我带到孤儿院里去,然后后来院里的大夫给我打了针退了烧。但是因为那一次的高烧是非严重,我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而醒过来之后院长问起我的家里的情况,还有我到底经历了什么?我竟然一问三不知,显然是失去了之前的记忆。”
“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起我六岁之前的事情。”
谢兰叹了一口气,而坐在一边的沈清燃,看着有些失神的母亲,也不说话,只是坐在一边,牵着她的手,给她一点点温暖和安慰。
“因为我想不起来之前的事情,但是又不同于孤儿院的,其他孩子也明确的没有了抚养人,因此孤儿院的院长将我送到了警署。警署里的人开始,为我寻找我的亲生父母。”
“刚开始我以为很快就会有亲生的爸爸妈妈带我回家。但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过了三年。”
“很多人来警署找他们走丢的孩子,更有几户人家,说我像极了他们的孩子。但是等到做了亲子鉴定之后却又消失在了人海中,将我丢在了警署。”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我每天就站在警署的门口,等着我的亲生父母,拿着亲子鉴定之后欢欢喜喜的带我回家。但是从刚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后来久等不来的失望。再到最后再有人来说,看我像极了他们走丢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毫无波澜。”
“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我的亲生父母,因此,这三年我就一直在孤儿院里。一直到后来,你的外公外婆出现了,他们没有孩子,所以想要领养一个女孩子。”
“在孤儿院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身体有残疾或者是有疾病的。他们要求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看来看去就选中了我。”
说到这里,谢兰的眼睛一直湿润了,她抱着腿自己坐在墙角,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沈清燃也不催她,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等到她冷静了一些,她才继续说道:“但是,很快,你的外公外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知道,当初他们去领养我。只是因为有一个算卦的人说他们命中无子,需要找一个命里有弟弟妹妹的女孩带回家,才能给他们带来孩子。”
“于是我就被选中了。”谢兰冷笑了一声,不知道是在嘲笑对方领养自己是如此的廉价,还是嘲笑自己在这次愚昧的游戏中陷得太深。
也许在养父母的眼中,她就跟一个送子观音没有什么不同。请回家只是为了让她带来后嗣,有了后嗣,她的存在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了。
“不管怎么样,外祖父外祖母将妈妈你养的很好,他们对你肯定也是有几份真心的。要不然他们生下孩子便不会再叫你待在身边了,但是他们还是给了妈妈体面的嫁妆送你出嫁不是吗?”
沈清燃知道,此时的谢兰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安慰,她的悲哀,说到底便是来自于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被爱罢了。
谢兰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有些尴尬的看了沈清燃一眼,才开口道:“话题扯得有些远了。我对你外祖父和外祖母,自然是感激的,就算他们对待我可能没有对待他们亲生的孩子那样关心。但是总归是他们给了我近十年的温馨的家庭生活。”
“只是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区别对待,让我从小到大对于亲生父母的眷恋更加的深刻起来。所以当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他们拿到了关于我亲生父母的消息的时候,我便按照他们给地址匆匆赶过来。没想到竟然这竟然是个圈套。”
“但是,妈妈你怎么会这样轻信呢?对方连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就会按照他们给的地址来到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