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九章:终场
气运之说,向来虚无缥缈。然而在神通过人的术士眼中,却别有乾坤计较,自成一套理论说法,依照遵循,以为真理。
臭和尚登高观望,景观尽收眼底,见文气凝聚,成龙虎之势,不禁变了几分面色。
黄梦笔同样露出一丝苦笑:“如此看来,此子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了。”
臭和尚一跺足。
向天笑作声不得,他早了解到前因后果,进而将整件事都猜测出了个大概。委实不敢置信,昔日在冀州,叶君生带着青牛,身怀天地玄黄顽石印,就那般大摇大摆在自家眼皮底下生活着,而自己一无所见。
话说回来,其实这事怪不得他。
叶君生生性谨慎,不露行藏;而宝印的镇压藏匿神通太厉害了,哪里察觉得到?
由此及彼,当初张灵山的身家性命,应该也是着落在叶君生身上了。
可恶!
怒火熊熊,若非碍于宗门约束,便要直接出手,将叶君生碎尸万段。
不过现在有大师兄在场,根本轮不到他说话。
黄梦笔叹了口气:“千计万算,却没算到赵峨眉居然会动了真情,激发情劫,导致功亏一篑。如果叶君生迟到,参加不得乡试,就不会有诸多麻烦了。”
臭和尚念了一句佛号:“大师兄,你说会不会是峨眉故意为之,想通过此事获得千年气运?”
黄梦笔一摊手:“我哪里知道,个中关系错综复杂,千丝万缕。那些老头子都头疼得要命。我们更想不出个所以然。”
臭和尚一想也是:“如此,唯有见步行步了……哼哼。反正我就觉得有古怪,还有。燕非侠的行为也相当不正常。”
嗡!
话音刚落,猛地觉得周围空气激变,瞬间生成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漩涡。
这些气流漩涡,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一道道细微的气息怦然激发,如同道道微型利剑,无孔不入。
臭和尚大吃一惊:“燕非侠!”
念动法诀,浑身生出一圈淡淡的金光。正是佛门神通《金刚不坏体》。
叮叮当当!
一连串的激烈冲击声。
声响过后,臭和尚身形有些狼狈,穿在身上的破旧僧衣千疮百孔,不时还有缕缕青烟冒出来,显然吃了不小的亏。
“燕非侠,给贫僧出来!”
臭和尚气急败坏。
那边黄梦笔仿若司空见惯,有点幸灾乐祸地道:“和尚,都叫你背后莫说人了。阿尼陀佛,罪过。罪过!”
……
第二天的七道考题,叶君生完成得更加顺利。黄昏时分把最后一道写好,拿起来,从头看一次。甚觉满意。
然后一如往常,轻轻吹干墨汁。
最后层次分明地叠好,举手示意要提前交卷。
在天华朝。乡试期间,是可以提前交卷的。不过自古以来。罕有士子考生如斯举动。
一来这考试,事关一生前程。太重要了,必须慎而慎之。会把时间利用到最大化去,不过过早完成;二来就算提前完成了,还得逐字逐字检查,看是否有纰漏。又或者留在手上,等有了更好的灵感,重新答题,推翻之前的文章……
叶君生却不管这么多,提前交上去,落个安心。
乡试期间,贡院内戒卫森然,安全倒没有大问题,可在这号舍内,假如发生啥意外,真不敢保证。好比进场时的栽赃嫁祸,对方施展的是同归于尽的策略,端是防不胜防。
敌人虎视眈眈,不择手段,自己便更要小心提防。
交完卷后,闭目养神。等吃过晚饭,早早睡觉。
话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三天三夜活动在号舍之中,还真有些不习惯。简直像被关在一个囚笼里头,洗澡这些都是奢想,最多用毛巾擦一擦身子。
好在,明天最后一场,考过了,就解放了。
乡试之后,是会试,那已是明年开春的事情了。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流程与乡试大同小异,不过规格会更高,更加严格。倒是考生进入号舍,还会直接从外面关门上锁。
想到其中的严苛处,叶君生不禁砸砸嘴唇。他当然不喜欢如此的考生环境,还是现代社会好呀,虽然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人身自由方面大有改观。
一夜无话。
第三天,第三场开卷,试策五道。靠士子们的历史掌握程度,以及应付时务的能力。
这个“策”,倒和后世的命题作为有些相似,论点论据什么的。只是更加简练,而且带有浓重的君臣色彩。
开宗明卷,第一问:“经术治道相为表里……”
叶君生眉头皱了皱眉,略作沉吟,已有答案在心中,提笔醮墨,即刻开写。洋洋洒洒,不用多久,六百余字的文章已然著就。
最后一场了,诸位士子考生无不打醒精神,全力以赴。倘若是那种大教室形式的,一眼了然,自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诸如江南才子梅雪海、杨江帆、宋晓峰,以及平州古问道、冀州郭南明等。
这些都算得上是叶君生的“老熟人”,不过熟归熟,过节可不少。就算撇开过节,考场之上,百舸争流,本就没有情面讲。
作为才子,声名远播,个个都是心高气傲,如何肯居于人下?在扬州,第一才子竞赛上,叶君生横空出世,意外拿到了第一,光环加身。这对于其他人来说,等于是打击。尤其梅雪海等,拿不到第一,简直就是失败。
失败不可接受,然而就这么一届才子竞赛,下一届不知猴年马月。看样子,应该不会再举行了。至于地方性质的竞赛之类,无论场面还是说服力,都差的太多,没有可比性。
那么,要想找回场子,最好的机会就是这一届科举。
才子之名,始终偏重于民间说法。唯有真正的功名,才是立身根本。届时金榜题名,骑马插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尽无穷荣光。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巅峰,最得意的时刻。
“叶君生,我们再比一次,看谁能笑到最后。”
梅雪海下笔如飞,又做了一篇锦绣文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