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源
{转载自百度地热能}
地热能〔Geothermal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哩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离地球表面5000米深,15℃以上的岩石和液体的总含热量,据推算约为14.5×1025焦耳(J),约相当于4948万亿吨(t)标准煤的热量。地热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热核反应产生的热能。按照其储存形式,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5大类。
地热资源按温度的划分。中国一般把高于150℃的称为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低于此温度的叫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截止1990年底,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于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为588万千瓦,地热水的中低温直接利用约相当于1137万千瓦。
分布
地热能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
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地热带:
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即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智利,从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到中国沿海和日本。世界许多地热田都位于这个地热带,如美国的盖瑟斯地热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台湾的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热田。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从意大利直至中国的滇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和中国西藏的羊八井及云南的腾冲地热田均属这个地热带。
③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大西洋板块的开裂部位,包括冰岛和亚速尔群岛的一些地热田。
④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包括肯尼亚、乌干达、扎伊尔、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的地热田。
⑤其他地热区。除板块边界形成的地热带外,在板块内部靠近边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也有高热流区,可以蕴藏一些中低温地热,如中亚、东欧地区的一些地热田和中国的胶东、辽东半岛及华北平原的地热田。
利用
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
1、200~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200℃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0~150℃双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罐头食品;
4、50~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
5、20~50℃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而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联供,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作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1.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入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参考《资源》栏目有关文章)。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a、闪蒸系统。闪蒸系统如图1所示。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而分离后的热水可继续利用后排出,当然最好是再回注人地层。b、双循环系统。双循环系统的流程如图2所示。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注人地层。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发展双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的热交换器。
2.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备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t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用作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桨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3.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直接用于农业在我国日益广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地热温室。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如培养菌种、养殖非洲鲫鱼、鳗鱼、罗非鱼、罗氏沼虾等。
4.地热行医
地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诱人的前景,目前热矿水就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很珍惜。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元素,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合碳酸的矿泉水供饮用,可调节胃酸、平衡人体酸碱度;含铁矿泉水饮用后,可治疗缺铁贫血症;氢泉、硫水氢泉洗浴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皮肤病等。由于温泉的医疗作用及伴随温泉出现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使温泉常常成为旅游胜地,吸引大批疗养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个温泉疗养院,每年吸引1亿人到这些疗养院休养。我国利用地热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温泉众多,因此充分发挥地热的医疗作用,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未来随着与地热利用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能更精确地查明更多的地热资源;钻更深的钻井将地热从地层深处取出,因此地热利用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地热能在应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热应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过大的覆盖率,这会对地表温度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计算!
5.中国地热能的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评估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地热产业规划目标、任务初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一、长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
主要藏滇高温地热勘探开发200~250℃以上深部热储。力争单井地热发电潜力达到
10MW以上,单机发电10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2200~2500m2
主要在北方京、津、冀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京九产业带、东北松辽盆地、陕中盆地、宁夏银川平原地区发展地热采暖、地热高科技农业,建立地热示范区。单井地热采暖工程力争达到15万m2。
二、中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40~50MW
主要在西藏羊八井开发利用已有深部高温热储,使ZK4001地热井得以利用(温度250℃以上,发电10MW);
积极建设西藏羊易地热电站,拟定装机12MW;
在滇西腾冲高温地热田力争完成250℃以上1~2口地热生产井施工,发电潜力12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1500万m2
主要在京津冀,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建立地热示范区。
单井地热采暖达10~15万m2,单个地热采暖区50~100万m2。在已开发的地热田建立生产回灌系统。
三、初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
主要在羊八井地热电站,对现有地热发电装备进行完善、优化,稳发25MW;
力争利用ZK4001孔高温地热流体,增发、满发、达到总装机30MW;
努力完成滇西腾冲高温地热井施工,打出250℃地热流体,力争发电潜力达到12MW。
2.地热采暖达到950万m2
主要在京津地区、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完善、优化已有地热供热工程,选点建立示范区。
总之,至2010年地热开发利用总量: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地热采暖达到2500m2。热能利用总计约相当于1500万吨标煤当量。
四、存在的障碍
1.地热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没有完成改变,影响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化解风险的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影响投资者、开发者的信心、影响了地热产业发展;
3.系统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尚不健全和完善。
{转载自新华网}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房间、温室和发电站。这种热能的储量相当大。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实际上,如果不是地球本身把地热能集中在某些地区(一般来说是那些与地壳构造板块的界面有关的地区),用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将地热能作为一种热源和发电能源来使用的。
严格地说,地热能不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而是一种像石油一样,可开采的能源,最终的可回采量将依赖于所采用的技术。将水(传热介质)重新注回到含水层中可以提高再生的性能,因为这使含水层不枯竭。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地热点可采用某种方式进行开发,让提取的热量等于自然不断补充的热量。实事求是地讲,任何情况下,即使从技术上来说地热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全球地热资源潜量十分巨大,因此问题不在于资源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适合的技术将这些资源经济开发出来。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热能。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高压的过热水或蒸汽的用途最大,但它们主要存在于干热岩层中,可以通过钻井将它们引出。
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地热能的利用自古时候起人们就已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近来还应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在商业应用方面,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发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利用中等温度(100℃)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在过去的10年中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该技术现在已经成熟。地热热泵技术后来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由于这些技术的进展,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较快的发展,也使许多国家的经济上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潜力明显增加。从长远观点来看,研究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有用能的有效方法,可进一步增加地热能的应用潜力。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依赖于石油工业的经验,但为了适应地热资源的特殊性(例如资源的高温环境和高盐度)要求,这些经验和技术必须进行改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和提取费用在总的能源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熟技术通过联合国有关部门(联合国培训研究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艰苦努力,已成功地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转载自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
概况
一、地热资源概念
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壳内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
地热资源按其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可以分为水热型、干热岩型和地压型地热资源;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蒸汽型和热水型地热资源。
各种类型地热资源,均要通过一定程序的地热地质勘查研究工作,才能查明地热资源数量、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开发后的地质环境变化情况。从技术经济角度,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m,其中2000m以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2000m至5000m为亚经济型地热资源。资源总量为;可供高温发电的约5800MW以上,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约2000亿吨标煤当量以上。总量上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
二、成生与分布
地热资源的成生与地球岩石圈板块发生、发展、演化及其相伴的地壳热状态、热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更新世以来构造应力场、热动力场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全球地质构造观点来看,大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带主要出现在地壳表层各大板块的边缘,如板块的碰撞带,板块开裂部位和现代裂谷带。小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分布于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坳陷盆地地区。
地热资源赋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明显的矿产资源属性,因而对地热资源要实行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原则。
三、成因类型
根据地热资源成因,我国地热资源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表4-1。
表4-1中国地热资源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热储温度代表性地热田
现(近)代火山型高温台湾大屯,云南腾冲热海
岩浆型高温西藏羊八井、羊易
断裂型中温广东邓屋、东山湖,福建福州、漳州,湖南灰汤
断陷盆地型中低温京、津、冀、鲁西、昆明、西安、临汾、运城
坳陷盆地型中低温四川、贵州等省分布的地热田
1.现(近)代火山型
现(近)代火山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大屯火山区和云南西部腾冲火山区。腾冲火山高温地热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台湾大屯火山高温地热区属于太平洋岛弧之一环,是欧亚板块与菲律宾小板块碰撞的产物。在台湾已探到293℃高温地热流体,并在靖水建有装机3MW地热试验电站。
2.岩浆型
在现代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附近,埋藏在地表以下6─10km,隐伏着众多的高温岩浆,成为高温地热资源的热源。如在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地热田,均沿雅鲁藏布江即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出露,就是这种成生模式的较典型的代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在井深1500─2000m处,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羊易地热田ZK203孔,在井深380m处,探获204℃高温地热流体。
3.断裂型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侧基岩隆起区或远离板块边界由断裂形成的断层谷地、山间盆地,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以及福建、广东等。这类地热资源的成生和分布主要受活动性的断裂构造控制,热田面积一般几平方公里,甚至小于1平方公里。热储温度以中温为主,个别也有高温,单个地热田热能潜力不大,但点多面广。
4.断陷、坳陷盆地型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巨型断陷、坳陷盆地之内,如华北盆地、松辽盆地、江汉盆地等。地热资源主要受盆地内部断块凸起或褶皱隆起控制,该类地热源的热储层常常具有多层性、面状分布的特点,单个地热田的面积较大,几十平方公里,甚至几百平方公里,地热资源潜力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四、温度分级与规模分类
根据地热勘查国家标准GB11615─89规定,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级,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见表4-2、4-3)。
地热资源的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具体地热田的规模大小。
表4-2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主要用途
高温t≥150发电、烘干
中温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制冷
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工
表4-3地热资源规模分类
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
能利用年限能利用年限
电能(兆瓦)
计算年限计算年限
电能(兆瓦)
大型>5030>50100
中型10-503010-50100
小型<1030<10100
资源储量与分布
通过地质调查,证明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有255处,预计可获发电装机5800MW,现已利用的只有近30MW。
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进行过区域性地热资源评价,为地热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几十年来地矿部门列入国家计划,进行重点勘探,进行地热储量评价的大、中型地热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和藏滇地区。全国已发现:
1)高温地热系统,可用于地热发电的有255处,总发电潜力为5800MW·30A,近期至2010年可以开发利用的10余处,发电潜力300MW。
2)中低温地热系统,可用于非电直接利用的2900多处,其中盆地型潜在地热资源埋藏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等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等,还有东南沿海福建、广东、赣南、湘南、海南岛等。目前开发利用量不到资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总体资源保证程度相当好。
发展现状
一、技术现状
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
1)地热勘探技术方法、评价方法;
2)地热开发利用工程勘探、设计、施工已有资质实体;
3)设备基本配套、国产化、有专业制造厂商;
4)监测仪器基本完备并国产化。
二、产业化现状
概括全国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可以认为:
1)地热发电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国内可以独立建造30MW以上规模的地热电站,单机可以达到10MW。电站可以进行商业运行。
2)地热供热产业。全国已实现800万m2,在天津地区单个地热供暖小区面积已达80─100万m2。开发利用和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示范点、示范区可以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期水平,但总体上比国际上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正在由粗放转入集约。
3)地热钻井产业。目前已具备施工5000米深度的地热钻探工程条件和水平,在华北地区,从事地热钻探的3200m型钻机就有15台套,形成全国最大的地热钻探群体,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热能力,并开始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4)地热监测体系,生产、回灌体系正逐步完善和建立,但当前正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尚没有形成工业化运行。
5)地热法规和标准。尚需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地下、地面工程设施、施工,需尽快完善和建立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培育专业化施工(从地下到地上)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特别是区、带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加强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地热市场的需求相当强劲,如在中国北方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亟需大规模开发地热,以解决城镇供热为主的开发利用问题,干旱的西北高原和城市地区,亦急需开发热矿水以开拓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紧密与当地地缘经济发展相结合,适度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地热温室种植、养殖。热矿水医疗保健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市场预测情况为:
1)近中期(2001─2005年):地热发电,15-25MW,累计40-50MW。
地热采暖,700-800万m2,累计1400-1500万m2;
2)远期(2006-2010年):地热发电,25-50MW,累积65-100MW。
地热采暖,800-1000万m2,累积2200-2500万m2。
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评估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地热产业规划目标、任务分近期1999─2000,中期2001─2005,远期2006─2010三个阶段。
一、2010年长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
主要藏滇高温地热勘探开发200~250℃以上深部热储。力争单井地热发电潜力达到10MW以上,单机发电10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2200─2500m2
主要在北方京、津、冀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京九产业带、东北松辽盆地、陕中盆地、宁夏银川平原地区发展地热采暖、地热高科技农业,建立地热示范区。单井地热采暖工程力争达到15万m2。
二、2005年中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40─50MW
主要在西藏羊八井开发利用已有深部高温热储,使ZK4001地热井得以利用(温度250℃以上,发电10MW);
积极建设西藏羊易地热电站,拟定装机12MW;
在滇西腾冲高温地热田力争完成250℃以上1─2口地热生产井施工,发电潜力12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1500万m2
主要在京津冀,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建立地热示范区。
单井地热采暖达10─15万m2,单个地热采暖区50─100万m2。在已开发的地热田建立生产回灌系统。
三、2000年近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
主要在羊八井地热电站,对现有地热发电装备进行完善、优化,稳发25MW;
力争利用ZK4001孔高温地热流体,增发、满发、达到总装机30MW;
努力完成滇西腾冲高温地热井施工,打出250℃地热流体,力争发电潜力达到12MW。
2.地热采暖达到950万m2
主要在京津地区、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完善、优化已有地热供热工程,选点建立示范区。
总之至2010年地热开发利用总量: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地热采暖达到2500m2。热能利用总计约相当于1500万吨标煤当量。
四、存在的障碍
1.地热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没有完成改变,影响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化解风险的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影响投资者、开发者的信心、影响了地热产业发展;
3.系统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尚不健全和完善。
http://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