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被拐女> 第十四章1

第十四章1

    令米多村长意想不到的是,那几个小伙子回来把阿东阿良兄弟俩的老底揭穿后,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外走了,都是偷偷摸摸走的,也没跟家里人说去哪儿了干吗去。只知道他们出去后,每个月给家里寄来一笔钱,多的上千,少的也有几百,把家里人乐得整天张开大嘴夸自己儿子有能耐。实际上,那些外出挣钱的小伙子的家里人都心知肚明,这钱也许就是乞讨来的。刚开始还有些难为情,可日子久了,钱寄来的多了,他们就想开了。心想,乞讨又不犯法,能讨得来也算得一种本事,自己挣钱自己花,谁也没碍着谁,有什么好怕的。
    渐渐地,讨饭挣钱在驮岭村登堂入座,驮岭人默认了这种不太光彩的挣钱门路。有不少中年人也开始心猿意马,做起发财梦。有的干脆背起背包就往外走,不再犹豫。驮岭村过几天就有人不声不响地去山外,隔三差五地有人往家里寄钱。儿子往家里寄钱,老人们也就舒开眉头,把面子的东西抛到脑后去了。
    米多村长再也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驮岭村非成为乞丐专业村不可。可村里人外流的现象来势汹汹,就像洪水猛兽般,他想力阻,却深感力不从心。一木难支大厦,他知道他再大的能耐也劝阻不了他们了,有时钱比什么都重要,那个绚丽的发财梦早已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把他们的魂勾走。他们怎么还可能听他那老掉牙的劝阻呢?
    米多村长觉得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他决定召开一个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号召大家一起来阻止这种不良现象,把它遏制在萌芽状态。村民小组会议是召开了,可大伙儿都对此无动于衷,还说这都什么年头了,不是说“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吗,好不容易找了条挣钱的门道,尊严算个啥,整天在黄土里刨,挣那几个汗水钱,何时是个头啊,还不如顺其自然,能挣一点算一点,反正不偷不抢没犯法,随他们去吧。几个小队长都赞成睁只眼闭只眼,这事儿就跟没发生一样。
    可米多村长受不了这股气。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怎么能在驮岭人身上发生呢,而且在年轻人身上蔓延开来,要传开了,驮岭人的颜面丢尽不说,还会祸国害民呢。可那帮人……他们怎么就不懂得这点呢?尊严都不要了,还做什么人啊!
    真是民风浇薄、世风日下啊。米多村长一口气憋在肚里,说不出的痛心。驮岭村再也不是以前的驮岭村,驮岭人再也不是以前的驮岭人,一个个都开始变了,变得他都不认识了。看来驮岭村他是管不了那么多了。米多村长长叹了一口气,是驴是马随他们去吧。
    驮岭村外出的人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越滚越大。驮岭人钱也越来越多,镇信用社里每天都有驮岭人的身影,大多是存钱。连一向倾向于米多村长观点的老锅家、老牛家和王泼妇家也开始出现了松动现象。
    老锅家的小海不久前也悄悄溜走了,据说媳妇小梅天天催着他出去呢。小梅看着村里人来人往,隔三差五就有人到镇里去取汇款,心里也打起了鼓。那天孩子感冒发烧,这穷乡僻壤的,没车没药又没医生,要靠着两条腿赶二十里路,把她急得差点想撞墙,再一摸兜里又没几个子儿,这一趟上医院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家里没存着闲钱,小两口子一边为孩子一边为钱,急得“脚踩棉花糖——团团转”。小梅心里一憋屈,就恼火着嚷嚷起来,说:“人家男人都往外赶,就咱全家窝在这深山老林里,死气沉沉的,这哪天是个头啊。这钱,天不掉地不涌的,不出去挣会自个儿爬到咱家来吗?”小海听了,默不作声,他一样为钱的事儿觉得憋屈。
    又听小梅说:“跟了你这年头,都有了孩子了,我哪天享过福呢……”说着一脸委屈地呜呜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别说了,我都知道。”小海忙打断她的话,抚慰起来。恼归恼,眼下最要紧的是要救孩子。两人也就顾不得面子,上隔壁老铁头家去借了两百元钱。小海他爸老锅曾多次在人前讥笑老铁头,说他那儿子挣的都不是干净钱,还私底下教育两个儿子说谁稀罕那几个臭钱谁是猴孙子。要不是救急,小海是硬不会丢下脸面去借的,可这会儿救急要用,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不脸面,钱是脏还是干净的了。
    还好老铁头没当着他说啥话。但小海一想起去老铁头家借钱,心里还是羞得想钻地洞。
    借了钱,小两口赶紧抱着孩子往镇卫生院赶,还好赶得及时,医生说差一点就要出事了,这孩子烧到四十度了,再烧不死也得残疾。小两口一听,心差点跳出来。一算钱,刚好两百五,小海一摸兜取出了三百元,心想,幸亏借了两百,否则还不得跑回去再借,再说一对年轻夫妇为着两百元钱来回跑瞎折腾,也要让人笑话,还不照样损面子。
    从镇卫生院回来后,小海就开始嘀咕起挣钱的事儿来。因为从镇里回来,小两口都心知肚明兜里只剩下五十元钱,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可万一孩子又有个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的,怎么办呢?所以小两口都开始关心起挣钱的事儿。
    盘算了一路,小海最后决定也跟着村里人出去闯一番,也不管是干什么活了。小梅对他的转变积极鼓励,说这头一遭出去挣不到钱不要紧,关键是要走出去见见世面,为将来打基础。小海听了很受鼓舞,更是士气大增。等村里有个人外出回来拿东西时,他就跟了那人出去闯荡了。
    老牛家的媳妇小玉见小梅家的小海都出去了,也按捺不住,鼓动丈夫小华出去闯荡。挣了钱可把家里那一排破瓦翻新,把那间旧木房装修一下,也可看起来像个新家。
    小华听了小玉说的,觉着也有道理,也就跟人悄悄出去了。
    当然改变最大的还数王泼妇家。王泼妇一直对那帮靠讨饭挣钱发财的人嗤之以鼻,对村里出现这种情况表现出强烈不满。并对自己两个儿子没有随大溜跟着走,表现出了极大的欣慰和自豪。常有意无意在人前夸耀自家门庭清白,夸自己两个儿子不随俗流。可这样的欣慰和自豪只坚持了两个月,最终还是儿大不由娘,让她失望了。两个儿子没跟她打一声招呼就悄悄跟人溜出了村外,跟着走了。她知道后大动肝火,却也只得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
    驮岭人似乎已忘了靠行乞挣钱的可耻行径,对传闻也做到了充耳不闻,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米多村长家没怎么变,米龙还是照样每天上山干活。
    没出米多村长所料,渐渐地,驮岭村真成了一个乞丐村。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把驮岭村成为乞丐村的消息给捅了出去。省城一家晚报的记者找到驮岭村,采访了有关情况,把它在报纸上登了,题目是《一个乞丐村的故事》。在省报上一登,驮岭村一夜成名,几乎各家媒体都争相报道关于驮岭村人行乞的事迹。有不少文人学者慕名到驮岭村参观考察,寻找题材。
    县里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遇,准备趁着驮岭村名声大震、引人注目的机会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基地,以此为点产生辐射,在全县铺开,把丽阳县推出去。县里把这层意思贯彻落实到镇里,让镇里抓紧实施。镇里领导正愁没有项目可以发展,想往上打报告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山清水秀的一面展示给外人看,可就是缺资金,缺少开发商。这会儿县领导高度重视,对镇里来说,变被动为主动,岂不是天上掉馅饼、送货上门的大好事?再说,这是县里抓的典型工程,是县领导圈点的重点项目,钱自然是没得说的,财政会拨下来。镇里只消坐享其成就好了,搞得好还可以得了便宜又卖乖,名利双收,在全县面前红一把呢!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对驮岭村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则发展经济,旅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驮岭村人还是看得明白的。风景区是旅游公司跟驮岭村合股的,公司每年都会交给驮岭村一大笔钱;二则改头换面,不但村里不出一分钱公路可以做通了,娶媳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总之,好处多多。
    驮岭人感觉受宠若惊,想不到那个记者这样一登,就一夜成名,引来了那么多参观游玩的客人。真是因祸得福啊!更让驮岭人想不到的是,县里领导竟做出了这样英明的决定,趁机开发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开发点。这样不仅驮岭村出名了、发展了,整个丽阳县都会因此而名声大噪,走上致富的道路。岂不是两全其美?
    镇里对驮岭村更是刮目相看,客气有加了。镇领导对驮岭村旅游业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在会上强调要加快驮岭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驮岭人也对镇里的行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和支持。
    县里领导出面,引来了开发商,对驮岭村进行了一番勘探考察后,表示很满意。很快就制订了发展规划,开始凿崖铺路、动工兴建了。动工那天,县里、镇里领导都亲临现场,邻镇邻村的许多村民也都赶来凑热闹,场面好不隆重。驮岭人一个个神清气爽,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米多村长心里也乐,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他很早就到了现场,直到傍晚村民全部散去后,他才离开现场回家去。
    驮岭村成为旅游景点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也飞到了驮岭村外出打工族的耳里,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不少人还跑回家看了,心里说不出的喜悦。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在外面行乞挣钱,可以改行了。他们准备回家盖套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开个农家饭店什么的,也挺赚钱的。这个比当乞丐是强多了,既干净体面,钱挣得也快。
    公路做通后,驮岭村造房子的造房子,开饭店的开饭店,卖纪念品的卖纪念品,干得热火朝天,陷入一片发展经济的热潮中。受众人影响,米多村长也打算盖间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可一算计兜里钱不够。米达寄的那点儿钱,打发其他还可以,要说盖房子,可差远了。算来算去,米多村长最后决定开个打狗棒专卖店,将老房子修了一下。开这个店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看来,驮岭村是靠着乞丐村的牌子扬名的。打狗棒是乞丐特有的产物,是丐帮的象征。来驮岭村旅游观光的人一半是冲着他乞丐村的名声来的,多少想带点儿有特色纪念意义的东西回去。打狗棒无疑是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开这个打狗棒专卖店肯定会赚钱。米多村长受了众人的影响,也念起了生意经。
    米多村长的店里卖的打狗棒都不是从外地进来、机械加工成的,而是米家祖传的拐棍,经过他自己精心设计,加了些辅助的花样而成。有的雕刻了龙凤,有的画上了驮岭村的山水风光……花样奇多,非常独特。他还给自己的打狗棒进行了命名,叫老米打狗棒。他还准备了一些独到的服务,就是每当客人来买的时候,还可附带刻上旅客的名字,或按旅客要求刻上的其他东西。
    风景区启动建设后,镇里给驮岭村加个了名字,叫驮岭旅游风景区。临换前,镇领导征求过米多村长的意见。米多村长听了驮岭旅游风景区这名儿很够档次,乐呵呵地表示同意。其实镇领导上次对米家违反计划生育的事虽进行了处理,但对米多村长还是挺尊重的,要不然镇里早把他给撤了。米多村长当时虽有些意见,觉着不满,对镇干部骂了些不堪入耳的话,可后来一想,觉着挺难为情的,自己是驮岭村人,是一村之长,就可以违反计划生育了,那国家制定法律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镇里不对自己进行处理,不就是徇私枉法、纵容包庇吗?
    想到这些,他觉得那样骂镇干部实在不该,觉着挺对不住镇里那帮干部的。每次碰到镇干部,他都觉得心里怪怪的,有一种负疚感。再说,镇里为驮岭村开发旅游资源花了不少心思,动了不少脑筋,出了不少主意,都是为着驮岭村好,驮岭人都感激不尽呢。米多村长更是对镇里的做法表示感激。
    驮岭村周围一圈天然摩崖绝壁、瀑水相间,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美不胜收,只要稍加开发就显得很有景致了。开发商也想早点开发好,早点出效益,所以让工人加班加点,日夜兼程,赶着时间加快建设。
    工程进展一切顺利,效果也相当好,呈现出的一幅幅美妙的景致令开发商满意至极。连驮岭人也被开发出的这一幅幅美妙的景致惊呆了,似乎他们以前从来没发现这山里有这等美妙的景致。
    驮岭旅游风景区终于如期完工。一开放,正如县里镇里预想的那样,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成群结队地来到驮岭,嬉戏游乐。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到过驮岭的人,一个个都对驮岭的风光叹为观止,大加赞赏,流连忘返。驮岭的秀丽风光给旅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令他们拍案惊奇的是,一个坐落在环境如此优美、风光如此秀丽、干净明亮的地方的村子,怎么会和乞丐村挂上钩呢?
    不久,村里实施旧村改造,驮岭村更是大变了模样。
    坐落在山坳里的驮岭村,一排排崭新的民房,白墙红瓦,整齐有序。宽大的院落花木成荫,蜂蝶飞舞,相映成趣。看上去既有现代气息,又含民俗风味。村民们过得悠闲自在,看上去生活得很好。他们哪想到驮岭村先前只是个脏乱不堪的破烂村?经过旧村改造,已拆除了大部分旧房,重新建房。镇里为了树个典型的小康村,向县里打了报告,于是县财政专门拨款,统一规划,统一新建,建房的钱由县财政补贴一部分农户自己出一部分。房子统一建好后,每户人家按人头分了房子。结果每户人家都住上了新房子,看着漂亮整洁的新村,驮岭人着实乐了一阵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